那是 2017 年,在儿童类脱口秀节目《了不起的孩子》的舞台上,一个身形小巧、模样可爱至极的小男孩首次亮相。他那稚嫩的脸庞上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人小鬼大的神态瞬间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现场观众们的目光。他,就是王恒屹。当时年仅不到四岁的他,已然具备了令人惊叹的知识储备。据说,他在 3 岁时就如同一个小小的文字探险家,能够辨认三千多个汉字,这一数字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都颇具挑战性。而且,他的脑海里仿佛装着一个诗词宝库,上百首古诗都能轻松背诵,于是,“诗词神童” 的美誉不胫而走。不仅如此,他在地理知识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表现,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识别,这等本领,让不少自认为见多识广的成年人都自叹弗如。节目一经播出,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观众们被他的可爱与聪慧深深折服,纷纷表示被这个小家伙 “萌化了”。
此后,王恒屹如同一位在知识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小舞者,频繁地穿梭于多档文化类节目之中。在 2022 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他的表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舞台上的他,身姿挺拔,自信满满,面对各种诗词难题,他或是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便脱口而出,或是不假思索地迅速作答,那潇洒自如的模样,宛如一位久经沙场的诗词小侠客,再次在舞台上引得满堂喝彩。他的每一个回答,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编织一幅绚丽多彩的知识画卷,让观众们沉浸其中,领略着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就如同明亮的月光下总会有阴影相伴,在收获无数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忧心忡忡地提出,这样年幼的孩子早早地站在聚光灯下,是否会如同古代的 “方仲永” 一般,最终 “泯然众人” 呢?这一质疑,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王恒屹那充满光环的头顶,也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与好奇。曾经被誉为 “中华小诗库” 的他,究竟能否在成长的道路上持续闪耀,还是会渐渐失去光芒呢?
王恒屹的成长故事,要从他的出生地山东青岛说起。2013 年 12 月,他诞生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一户普通家庭之中。彼时,他的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奔赴上海工作,于是,年幼的王恒屹便留在了家中,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的奶奶,是一位对诗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退休后的她,生活简单而宁静,每天都会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用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着一首首经典之作。而那时还在牙牙学语的小恒屹,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奶奶最忠实的听众。在那一个个阳光洒满庭院的午后,或是静谧的夜晚,奶奶坐在摇椅上,手持一本诗词集,轻声诵读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等诗句。小恒屹则坐在奶奶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奶奶,仿佛被那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深深吸引。起初,奶奶并没有刻意地对小恒屹进行诗词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与孙子相伴诵读诗词的美好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渐渐发现了小恒屹的与众不同。每当自己念诗时,小恒屹都会格外认真和专注,小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于是,奶奶开始有意识地教小恒屹背诗识字。刚开始学习背诵时,小恒屹就像一颗正在吸收养分的小种子,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一首诗,他只需读个两三遍,就能将其大致记住。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记忆如同清晨的露珠,虽然晶莹剔透却不够稳固。常常是一觉醒来,昨天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就如同被风吹散的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奶奶并没有气馁,她深知教育孩子就如同培育幼苗,需要耐心与细心。于是,她一遍又一遍地教小恒屹背诵,通过反复巩固,那些原本容易遗忘的诗句,便如同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的树根,在小恒屹的脑海里扎得越来越牢固。
奶奶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恒屹的成长。在一次《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录制中,奥运冠军孙杨好奇地问当时 6 岁的王恒屹:“你现在理解的‘挑战不可能’是什么含义?” 小恒屹微微抬起头,眼神坚定而清澈,坦然地回答道:“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直到成功为止。”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一股力量。这清晰透彻的认识,无疑与奶奶平日里所传达的坚持不懈的理念紧密相连。当记者就王恒屹的教育问题采访奶奶时,奶奶微笑着说,自己从来不会逼迫孩子去背诗识字,一切都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如果小恒屹对诗词表现出喜爱,她就会给予鼓励,并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帮助,让他在诗词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一切都遵循着顺其自然的原则。
除了背诗识字,奶奶还深知文化传承不仅仅是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故事与内涵。于是,她常常会给小恒屹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在一个温馨的夜晚,灯光柔和地洒在房间里,奶奶和小恒屹坐在床边。奶奶开始讲述李白的故事:“小恒屹,你知道李白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一生游历四方,写下了很多壮丽的诗篇。有一次,他在喝酒之后,诗兴大发,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句。他看到庐山的瀑布,那壮观的景象让他灵感喷涌而出……” 小恒屹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手中的诗词书,跟着奶奶一起轻声念着诗句。从最初只能认识寥寥几个字,到后来走在大街上,看到路边的招牌、广告上的字,都会主动念给奶奶听,他的识字量在不知不觉中飞速增长。此外,小恒屹还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像一个小小的音乐探险家,能够自己熟练地操作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听歌识曲这一独特技能。每当听到一段熟悉的旋律响起,他总能迅速而准确地说出歌曲的名字,那模样别提有多可爱了。
随着在《了不起的孩子》节目中的精彩亮相,“诗词神童” 王恒屹的名声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迅速传播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同年,他带着自己心爱的书籍《小猪唏哩呼噜》,兴高采烈地参加了《非常 6 + 1 萌娃专场》。在节目中,他不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词汇量,那听一秒前奏便能快速说出歌曲名字的本领更是让观众们惊叹不已。当他唱起歌时,那认真的表情,稚嫩的歌声,仿佛有一种魔力,总是能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他就像一颗散发着独特光芒的小星星,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多才多艺。
2018 年,在《经典咏流传》这一充满文化底蕴的舞台上,王恒屹与小歌手周昭妍携手合作,作为经典传唱人,为观众们带来了一首气势恢宏的《朝代歌》。舞台上的他们,宛如两位来自古代的小使者,用那最纯净、最清脆的童音,引领着观众们穿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他们的歌声如同清澈的溪流,流淌在历史的画卷之间,将各个朝代的兴衰荣辱一一诉说。在节目中,王恒屹表现得落落大方,毫无怯场之意。他站在舞台中央,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姜子牙的故事。他的声音清脆悦耳,表情丰富生动,一会儿模仿姜子牙钓鱼时的专注神情,一会儿又展现出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时的睿智模样。少年人的朝气蓬勃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焕发出的新活力。后来,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特别节目 “中秋诗会” 中,他与奶奶携手并肩,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拿到了冠军。那一刻,舞台上的他们被鲜花与掌声环绕,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
然而,伴随着名声而来的,除了赞誉,还有诸多争议。“神童”“别人家的孩子” 等光环如同明亮的聚光灯,将王恒屹置于大众关注的核心位置,也让他成为了舆论的漩涡中心。有人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么小的孩子就频繁参加综艺活动,这难道不是揠苗助长吗?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呢?他们担心,过早地让孩子暴露在名利场中,会让孩子失去童真,承受过多的压力,从而阻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还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王恒屹仅仅是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对于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深刻情感、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背景,他并不能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在他们看来,这样的 “神童” 之名,或许只是徒有其表,缺乏真正的内涵支撑。
从古至今,“伤仲永” 的故事就像一个警钟,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荡。无数因过早成名而最终走向平庸的例子,让人们对王恒屹的未来充满了担忧。比如在汶川地震中英勇救出 7 名同学的英雄少年雷楚年。在那场巨大的灾难中,他的勇敢行为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强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他也因此成为了众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在英雄事迹曝光后,他却逐渐迷失了自我。他开始频繁地抛头露面,享受着名利带来的一切。他花钱大手大脚,仿佛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初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汶川地震的影响逐渐淡化,他头上英雄少年的光环也渐渐散去。但他奢靡的花钱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在将名人效应带来的收益消耗殆尽之后,为了继续维持那种不劳而获的生活,他竟然疯狂地利用自己英雄效应的余温,走上了诈骗的道路。他累计诈骗金额高达七十多万,最终只能在铁窗内度过自己的余生,落得个惨淡收场。这样的例子,无疑给王恒屹的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人们更加关注他的成长环境与教育方式。
但当我们深入探究王恒屹的成长轨迹时,就会发现他与那些最终走向失败的例子有着本质的区别。仔细观察他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他的家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且采取了一种非常明智的教育方式。家人并没有过度地干涉他的成长,而是因势利导,遵循着顺其自然的原则。他们没有为了追求一时的眼球效应,强迫王恒屹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相反,他们带王恒屹参加的大多是语言文化类节目。这样的节目选择,并非偶然。在这些节目中,王恒屹能够与众多诗词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就像一颗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养分一样,他可以不断地加深对诗词本身的理解。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每一次对诗词的探讨,都如同在他心中点亮一盏明灯,让他对诗词的世界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节目播出后,王恒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就像一把把钥匙,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宝库,让他能够在更广阔的知识天地里自由驰骋,对他的成长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学习诗词的漫长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王恒屹并非是那种天生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纵奇才。他也会遇到困难,也会遗忘。就像他在背诵诗词时,起初虽然能够快速记住,但也会出现一觉醒来就忘记的情况。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家人的引导下,通过多次巩固,将一首首诗词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家人传达给他的宝贵财富。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王恒屹逐渐成长为一个情感细腻且美好的孩子。当周围人对他夸赞有加时,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谦逊地回应道:“他们都夸我了,我心里很不安,因为《弟子规》里有一句话:闻誉恐,闻过欣,渐相亲。” 他的这一回答,不仅展现出了他对诗词的理解深度,更体现了他良好的品德修养。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它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让他在面对名利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荣所迷惑。
有一次,王恒屹在众人面前绘声绘色地背诵着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丰富生动,仿佛将李白当时的豪放洒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被他的表演深深打动,不禁拍手称赞;然而,也有人对此一脸不屑,质疑道:“会背又怎么样,能体会到诗词背后的含义吗?” 但我们应该明白,诗词对于王恒屹的影响,绝不是一时的表面功夫。它就像一颗深埋在土壤中的种子,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将会逐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在未来的日子里,当他经历更多的人生起伏,面对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时,诗词中的智慧与情感将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成为他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 2022 年《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王恒屹的家人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限制王恒屹参加各种电视节目,让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王恒屹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他渴望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将历史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如今,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他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各种知识,不仅深入研究历史,还不断拓展自己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他就像一艘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帆船,虽然前方可能会有风浪,但他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坚定地驶向远方。我们应该给予这个孩子足够的宽容和时间,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