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警方披露,涉案人员通过低价购入无资质工厂生产的假冒“朱莉欧”素颜霜,以“低价促销”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成本仅9元/瓶:产品无正规质检,包装模仿正品,香精、防腐剂超标;
定价翻4倍:单瓶标价38元,捆绑销售两瓶68元,利润率超300%;
真假混卖:利用消费者“低价捡漏”心理,伪造销量和好评,甚至收到品牌律师函后仍继续售假。
业内揭秘:化妆品行业普遍存在“价格虚高”现象。一瓶售价百元的面霜,实际原料成本可能不足10%,而营销、渠道分成、品牌溢价占比超70%。但此案中,暴利直接来自“以次充好”,完全无视消费者健康与品牌声誉。
【行业痛点:为何假货屡禁不止?】违法成本低:即便被平台下架,换个马甲即可“卷土重来”;
消费者信息差:多数人无法辨别产品真伪,仅凭价格和销量判断;
监管滞后:电商平台对第三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假货常通过“直播带货”“限时促销”快速流通。
数据佐证: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报的化妆品抽检中,非法添加激素、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产品占比达12%,其中近半数来自电商平台。
【法律亮剑:从“暴利”到“暴亏”】此次案件中,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两名主犯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刑)及高额罚金。法律专家指出:
违法所得超25万元即构成“情节严重”,可处3-7年有期徒刑;
消费者若因假货导致健康损害,可额外主张民事赔偿。
政策风向:公安部近期启动专项行动,严打化妆品、母婴用品等民生领域制假售假,明确要求电商平台落实“假一赔十”责任,倒逼行业净化。
【消费者自保指南】认准正规渠道:优先选择品牌官网、线下专柜或授权店铺;
警惕“超低价”:若价格低于市场价50%,需查验防伪码、备案信息(“化妆品监管”APP可查);
留存证据:保留订单截图、产品包装,遇假货立即投诉至12315或报警。
结语“9元假素颜霜暴利500万”的闹剧,不仅是对不法商家的警示,更是对行业监管和消费者理性的一次拷问。当“美丽”成为一门生意,唯有法律铁拳、平台责任与消费者觉醒三者合力,才能让“颜值经济”真正回归安全与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