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逝世后,侄女贺小平回忆:毛岸英在信中称呼姑姑为妈妈

历史详说官 2022-11-20 21:09:23

图|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合照

无论是毛岸英还是毛岸青,他们都经受了世间少有的苦难,但也获得了最为弥足珍贵的亲情,既有慈父的爱,又有质朴的兄妹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超越血缘关系的母子之情.......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于长沙清水塘,他的弟弟毛岸青比他晚一年出生,1927年,在小弟毛岸龙出生后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随着形势的变化,毛主席便安排妻子杨开慧和保姆陈玉英带着三个孩子回到长沙东乡板仓居住,而他则离开长沙前往安源部署秋收起义。

在与毛主席分开后,杨开慧在照顾三个孩子的同时,坚持地下斗争,但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捕,一同进入监狱的还有毛岸英、陈玉英。

在狱中,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这使得敌人十分恼火,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这一年她仅有29岁,而母亲的牺牲,给年仅8岁的毛岸英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心理创伤。

图|杨开慧

在杨开慧牺牲不久后,毛岸英和陈玉英在家乡亲友的保释下出狱,回到板仓后,陈玉英便离开回老家了,此时,毛岸英三兄弟失去了母亲,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便在板仓同外婆杨老太太一起生活。

但带着三个孩子对于杨老太太来说,生活也十分艰难,除了家庭拮据不说,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敌人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这更是时刻威胁着毛岸英三兄弟的安全。

当时在上海地下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毛泽民知道后十分不放心,为此,经党组织同意后,毛泽民亲自写信要板仓的亲属把毛岸英三兄弟送到上海来。

当杨家人接到毛岸英的信后,经过商议,决定派人护送毛岸英三兄弟到上海,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改换了孩子们的真实姓名:毛岸英改为杨永福;毛岸青改为杨永寿;毛岸龙改为杨永泰。

1931年年初,毛岸英三兄弟几经周折到达上海,见到了叔叔毛泽民,在将孩子安排好后,毛泽民立即向在上海负责地下党中央机关工作的周总理等进行了汇报。

当时经组织决定将毛岸英三兄弟送到了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抚养,然而在他们的生活没有安稳多久后,不幸接踵而来,因顾顺章的叛变导致大同幼稚园不再安全,组织上为了幼稚园全体革命后代和家属的安全着想,经过反复考虑,于1932年春决定将大同幼稚园解散。

当时组织上嘱咐董健吾(红色特工)将毛岸英、毛岸青带回家中寄养,大约半年后,为保证毛岸英兄弟二人的安全,董健吾又把他们送到了前妻黄光慧处生活,因为那里孩子多,好隐蔽,较为安全。

图|毛岸英和毛岸青

起初,毛岸英兄弟二人的生活费基本由地下党组织提供,但在1933年初,上海地下党中央机关转移到江西瑞金,留下的地下党组织又屡次遭到敌人的破坏,因此,有一段时间中断了对毛岸英兄弟二人的生活费供给。

后来回忆起那段生活,毛岸英曾感慨万千地说道:

“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模一样。睡马路、给人拖地板、从垃圾箱里翻破烂,啥都干过……还和弟弟毛岸青一起给人推过黄包车,推上桥后,人家给我们几个小钱……”

为了摆脱危险和困境,也为了确保毛岸英兄弟的生活,1936年,经过组织上的多方努力,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往苏联,这一年,毛岸英14岁,毛岸青13岁。

来到苏联后,毛岸英和毛岸青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一年后,也就是1937年,毛岸英和毛岸青来到莫尼诺国际儿童学院学习。

那时,对于毛岸英和毛岸青来说,他们彼此就是对方的依靠,直到1938年的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原本的生活方式,也给他们带来了久违的爱......

1938年初春的一天,一名女老师带着一位身材高挑,年龄在30岁左右的女干部来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宿舍内,老师在看到毛岸英和毛岸青后便问道:“你们瞧她是谁?她是专门来看你们的。”

毛岸英、毛岸青闻言,面面相觑,他们并没有亲人在莫斯科,怎么会有人来专门看他们呢?不自觉间,他们偷偷用目光打量着前来看望他们的女干部,可看了许久依旧没认出是谁,就在此时,这名女干部笑着打破了沉默:“你们就是岸英、岸青吧!”

老师见毛岸英、毛岸青没有反应,便连连点头,随即指着毛岸英和毛岸青给女干部介绍了一下,接着,老师又对毛岸英兄弟说:“她是你们的贺妈妈——贺子珍,刚从中国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来学习的。”

图|贺子珍

其实,贺子珍来到苏联前,就知道毛主席一直惦记的两个孩子在苏联,而贺子珍对这两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离开父亲,小小年纪又遭受过多磨难的孩子,从内心生出一种自然地母爱来,于是,在到达莫斯科,稍稍安定后,贺子珍便开始打听两个孩子的情况。

为此,贺子珍主动找到时任共产党国际东方部长的王稼祥:“润之的两个孩子在哪里?你能不能告诉我?”

闻言,王稼祥回答道:“孩子现在在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就这样,贺子珍在同王稼祥告别后,没过几天便来到儿童院看望毛岸英和毛岸青......

听到“贺子珍”三个字后,毛岸英兄弟二人没有任何反应,他们从未听过这个名字,只是盯着眼前的“贺妈妈”愣愣地看着。

贺子珍也没有过多解释,她目光环伺四周看到屋内有些凌乱,又看了看两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连忙把水果放到了桌子上,接着又麻利地为他们收拾了起来,在把房间整理完后,贺子珍又把他们的脏衣服拿到河边洗干净,晾了起来。

在全部都收拾完后,贺子珍把带来的水果削给毛岸英和毛岸青吃,见两个孩子接过水果后,贺子珍再次打破僵局,温和的告诉小哥俩:“你们的父亲身体很好,只是工作很忙。他还常常念着你们呢!”

贺子珍的行为和一番话彻底消除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警戒,他们立即把自己手中的水果放下,泡了一杯热茶递给贺子珍,虽然彼此之间话很少,但他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善意和真诚。

临走时,贺子珍轻抚着毛岸英兄弟的头,告诉他们自己在东方大学的地址,并说道:“你们有空了来我这儿玩,有困难一定要告诉我。”

但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并没有去过。

可即便如此,贺子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总是会带着一些物品或水果去看望毛岸英兄弟,当时,贺子珍在苏联每个月有70卢布的生活费,除了自己生活的必要开支外,贺子珍把剩下的钱全部都花在了照顾毛岸英兄弟身上。

图|贺子珍

虽然毛岸英、毛岸青始终不愿开口叫贺子珍“妈妈”,但是每当贺子珍来看望他们时,他们也心怀感恩。

在几次看望后,贺子珍发现毛岸英较为成熟,自理能力比较强,而毛岸青自理能力相对差一些,但人却很有礼貌,也很乖,对这两个孩子,贺子珍越来越喜爱。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关心、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贺子珍干脆隔几天就会去看望他们,临走时顺便把他们的脏衣服拿回去洗干净,晾干后,再给他们送回来。

自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已经很多年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关爱了,如今贺子珍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渐渐地,毛岸英和毛岸青心里的结也慢慢解开了,只是此时的他们依旧不愿开口叫贺子珍为“妈妈”,对那时的他们来说,意识里妈妈只有杨开慧一人。

后来一天,毛岸英来到莫斯科红军长征干部休养所搜集革命故事,期间一位阿姨拉着毛岸英的手说道:

“你贺妈妈很早就参加革命了,是位传奇的红军女英雄,至今身上还有弹片呢!她的革命故事可多了.......”

在听完阿姨的讲述后,毛岸英才知道原来贺妈妈和自己的妈妈一样,都是了不起的巾帼英雄,从那时起,毛岸英对贺子珍的敬佩油然而生,回到宿舍后,他将贺子珍的故事告诉了弟弟毛岸青,也是从那时起,毛岸英和毛岸青与贺子珍的心更近了,并开始称呼她为“贺妈妈”。

毛岸英和毛岸青从感情上接受了贺妈妈后,与贺妈妈关系也相处得越发融洽,甚至几天见不到贺妈妈,他们就会跑去贺妈妈家中看望。

每当贺子珍看到两个孩子来看望自己时,她的内心也再也不孤单了,从那时起,贺子珍的小屋里有了欢声笑语,有了生气。

图|贺子珍

1938年6月,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小男孩,那段时间,毛岸英和毛岸青一直没有见到贺妈妈来看望他们,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毛岸英问起贺妈妈的情况,得知贺妈妈在医院,兄弟二人连忙赶往医院看望贺妈妈,推开房门的那一刻,毛岸英和毛岸青着急的差点哭出来,当看到贺妈妈旁边睡着一个婴儿时,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天贺妈妈没有去看他们,是在坐月子。

那几天,毛岸英和毛岸青每天都会去医院看望贺妈妈,那时,毛岸青对小弟弟很是新奇,看着看着,他不禁笑着对贺妈妈和哥哥说道:“贺妈妈,哥哥,你们看,小弟弟太像我爸爸啦,太像啦!”

闻言,贺子珍和毛岸英看着毛岸青笑了起来......

有了三个孩子的陪伴,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在那一段时间里,贺子珍也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

可天不遂人愿,贺子珍的小儿子却夭折了,那段时间里,贺子珍的乐观积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愁眉不展、时常泪痕斑斑的苍白的脸,巨大的打击使贺子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这天,毛岸英和毛岸青高兴地来到贺子珍的家中,看望贺妈妈和小弟弟,但走进房门后,他们没有看到小弟弟的身影,只看到贺妈妈颓废的坐在床上。

在看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来看望自己时,贺子珍哽咽着说道:“岸英、岸青,小弟弟没有了,没有了......”

毛岸英兄弟俩闻言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难过,扑到床前,搂着贺妈妈哭了起来,毛岸英边哭边说道:“贺妈妈,你别难过了,您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呢,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啊!”

毛岸英的话使贺子珍振作了一些,她随即紧紧把毛岸英和毛岸青搂在怀里,放声哭了起来,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贺子珍怀中不断哭喊道:“妈妈!妈妈......”

兄弟俩一声声“妈妈”的呼喊,给了贺子珍极大地安慰,良久后,她挣扎着起身,开始给两个孩子做饭,做菜,她把一个母亲的情怀,都给予了毛岸英和毛岸青。

吃完饭后,天也快黑了,在毛岸英和毛岸青即将与贺妈妈告别回学校时,贺子珍再三嘱咐道:“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要注意伤寒啊!”

后来,当毛主席得知小儿子夭折后,万分悲伤之下,他把女儿李敏送到苏联,以宽慰贺子珍。

李敏的到来,使愁肠百结的贺子珍精神一振,也让她的生活出现了新的生机。

很快,小妹妹来到莫斯科的消息就传到了毛岸英兄弟俩的耳中,兄弟二人很快便来到贺妈妈家中看望小妹妹,孩子们相见,没有一丝拘束和陌生感,三人马上便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图|贺子珍和女儿娇娇

看到三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使得贺子珍的忧伤暂时忘却了,也抑制了她的苦恼和彷徨。

在李敏来到自己的身边后,贺子珍对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爱也丝毫未减,她常常用自己的津贴,给孩子买一些好东西,而每次买来的东西,贺子珍都会十分公平的分成三份,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也不会委屈任何一个,唯独不会留给自己,哪怕是一点点吃的。

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带来了食品供应的极度缺乏,那时每天供应的主食都不够年仅5岁的李敏吃,更何况是已经十八九岁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呢?

为了改善生活,也为了让孩子们填饱肚子,贺子珍想办法挣钱去买配的口粮,因此她常常因睡眠不足,累得疲惫不堪,但即便如此她依旧乐意挣这个钱,每当有人问她值不值时,她总是会笑着说:“虽然这些活儿很累,但这样至少能让孩子们吃个半饱,只要不让他们饿着,我这么做就值得。”

但战争一日比一日激烈,粮食也越来越紧缺,万般无奈之下,贺子珍开始自己种菜,与此同时,她还会把自己和李敏的口粮省出来,只为每周见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时,让三个孩子都吃得饱一些。

虽然不是什么好食物,但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汤,有说有笑,大家都很是开心,只可惜,这个甜蜜的家并没有维系太久。

随着战火越烧越烈,1942年,20岁的毛岸英想去学习军事,他的请求也得到了批准,很快,毛岸英就告别贺妈妈和弟弟妹妹,来到一个士官学校,投入紧张的军事学习生活中。

图|毛岸英

而不久后,毛岸青也去了别处念书,学校离贺子珍的住处很远,虽然他很想贺妈妈,但鲜少能回去看望,就这样,原本一个四口之家,就只剩下贺子珍和女儿李敏了。

毛岸英和毛岸青一走,虽然贺子珍的生存压力骤减了许多,但是,这也使得她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感再次袭来,与此同时,她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两个儿子的情况......

1946年毛岸英回国,回到父亲毛主席身边,当贺子珍得知这一消息后,她高兴地笑了,虽然许久没有见到毛岸英,但她知道儿子一切安好,也甚是欣慰。

1947年初秋,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李敏,踏上了回国之程......

回国后,贺子珍在工作的同时,也从未放松对儿女的教育,贺子珍对待毛岸青始终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甚至比对待女儿李敏还有耐心,有时李敏还会被妈妈凶,但贺子珍从未打骂过毛岸青,许是对毛岸青童年遭遇的心疼,每次同毛岸青说话时,贺子珍总是轻声细语,这让毛岸青倍感温暖。

那时,贺子珍最惦念的除了毛主席,就是儿子毛岸英,她常常会向身边的干部询问毛岸英的情况,当得知儿子一切都好时,她总是满意的笑笑:“那就好,那就好!”

1949年,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贺子珍托妹妹贺怡把照顾12年的毛岸青和女儿李敏送到毛主席身边,临行前,贺子珍把李敏拉到一旁嘱咐道:“娇娇,到了爸爸身边,要听爸爸的话,要好好学习,要照顾好爸爸的身体,不要淘气,还要照顾好岸青哥哥,你去了帮妈妈向岸英哥哥问好!”

对于妈妈贺子珍的嘱托,李敏牢牢记在了心里。

李敏回到爸爸毛主席身边后,除了毛主席高兴外,最高兴的就要数哥哥毛岸英了,但与此同时,他也担心没有人陪伴贺妈妈,在得知毛岸青和李敏来到爸爸身边后,毛岸英高兴地去看望弟弟和妹妹。

图|毛主席和儿子毛岸英

见面后,毛岸英先是询问了贺妈妈的近况,了解清楚后,毛岸英感慨万千地对李敏说:“娇娇,我和岸青都很喜欢贺妈妈。”由此可见,在毛岸英的心里,贺子珍就是他的妈妈。

当李敏沉浸在父爱的怀抱中时,毛岸青却倍感失落,虽然有爸爸、哥哥、妹妹的关怀,但是他还是感觉少了贺妈妈的陪伴,心里很难受。

由于毛主席工作繁忙,不能过多地陪伴毛岸青,每当毛岸青心情不太好时,他就会同妹妹李敏讲,李敏始终记得妈妈对自己的嘱咐,她也甚是理解哥哥的痛苦,为此,李敏常常安慰、帮助她。

一天,毛岸青神色黯然的同李敏说:“我好想贺妈妈,我想她......”

哥哥毛岸青的话也勾起了李敏对妈妈的想念,一时间,兄妹二人脸上都露出了无限怀念的神态。

据后来李敏回忆:“对妈妈心怀敬爱的岸英哥哥,曾与爸爸谈起过接妈妈来北京的打算。”

但这一想法最终并没有实现,就在毛岸英准备安排此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为了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岸英自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接贺子珍来北京的事情自然就被耽搁了下来,然而让谁也没想到的是,毛岸英在到达朝鲜仅一个月的时间就牺牲了。

1951年,毛主席才得知儿子在朝鲜牺牲的消息,那一刻毛主席的心很痛,但为了中国、为了人民,毛主席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据叶子龙回忆:

“主席在看到这份电报的时候,他盯着看了很久,中间几次拿出烟抽了起来,许久后,他才紧闭双眼说:‘战争嘛,总要有人伤亡,没关系!’”

图|毛岸英之墓

毛岸英牺牲后,没有人敢把这一消息告诉一直把毛岸英视为己出的贺子珍,但孩子的离去又怎么能瞒得住常常惦念孩子的母亲呢?

上世纪50年代,贺子珍得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哽咽落泪,她哭着对侄女贺小平说道:“主席怎么能舍得啊?岸英小时候流浪,回来以后当农民,又弄到朝鲜去,这下就没了,没了......他是我的儿子啊......”

在此后的日子里,贺子珍常常还是会提起毛岸英,每次提起时,总是泪眼婆娑,对于儿子的离去,哪个当母亲的能不悲痛呢?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她的侄女贺小平回忆起姑姑同自己讲毛岸英时,曾这样说:

“在20世纪50年代,毛岸英曾写信给姑姑,毛笔写的,字迹和主席很像,我记得他称呼姑姑为妈妈,可见他对姑姑感情很深,后来他在朝鲜牺牲了,姑姑知道了哭的很伤心......后来,姑姑还曾几次和我提起毛岸英,但是说着说着她就说不下去了,姑姑是真的把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的。”

图|贺子珍晚年

纵观贺子珍的一生,虽饱经风霜,但她却始终把毛岸英、毛岸青视为己出,更是从不吝啬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两个毫无血缘的孩子......

3 阅读:988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