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如何打造优秀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李可为 2021-06-11 14:16:35

安全合规、品质上乘、理念先进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也正在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助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呢?

1

科普研学:做活航空科普,盘活产业资源

中小学生普遍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感兴趣,科普类研学实践基地因而有着较高的市场需求。

位于广州人和镇空港文旅小镇的小翼航空科普基地,以航空文化为特色,是广州首家综合性航空科普基地。

在这里,青少年可以学习到航空科技知识,也可以在多个模块的实践体验中,培养对航空的兴趣。

据介绍,为了能让孩子们将学到的航空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基地开设了手工DIY的课程。

通过手工课程,大家可以了解到发动机、固定翼、小翼、轮子等不同航空部件的构造。

同时,基地还引进国际飞行教练,现场带领孩子们体验飞行驾驶的乐趣。

在模拟驾驶舱内,孩子们通过大屏幕学习操作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收获第一视角的难忘体验。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航空知识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小翼科普遵循的STEAM教育理念的其中一个方面。

这一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

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Maths(数学)多学科相结合,把航空作为一个知识应用场景,打破学科界限。

以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方式,为青少年普及航空科技知识。

基地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置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当前共设有12个课程体系,覆盖范围从幼儿阶段到高中阶段,包括航空基础学科课程、航空应用科学课程、飞行体验课程、无人机课程、小翼公益科普、小翼游学六大教育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DIY,激发学习的兴趣

据小翼航空科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以兴趣启蒙、互动体验为主,目标是让幼儿对航空产生一定的认知,深藏脑海中,在以后的成长中激发兴趣;

•小学的研学课程则对应增加更多体验内容,到了高年级,会融入更多航空基础知识;

•初中和高中研学课程的设计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沟通、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成年人也可获得航空知识的普及,并体验到“冲上云霄”飞行的乐趣。

就教育意义而言,这类航空教育科普实践基地,能培养孩子对航空的爱好,传播航空文化,并极大地增强青少年的航空意识与爱国情怀,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中国梦、飞行梦”的种子。

而从文旅方面来看,作为航空文化和航空旅游的联系纽带,航空研学有望盘活独具优势的航空产业资源,推动航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2

文化类研学:身挖在地文化,丰富课程体系

《2020广东省研学实践基地统计分析报告》显示,省内优质研学实践基地主要由传统文化旅游风景区或自然生态风景区转型而来,在数量上占据绝大主体。

而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研学实践基地同样在省内研学实践基地的数量上占据主要部分。

所在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众多文化类研学基地具备的共同先天优势。

如何利用这样的文化乃至自然生态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研学产品,丰富研学体验的内容,是这类研学目的地探索的重点。

以客天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例,该基地坐落在客家文化的集中地——河源,是依托客天下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的经验,及4A级景区的文旅配套打造出的研学目的地。

河源客天下景

河源的人文、地理、环境、植物等资源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与人文遗址交相辉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还是广东名副其实的“温泉之都”。

借助这些资源,客天下研学基地开发了:

•《践行红色文化,做新时代爱国有为学生》

•《品见·客家》

•《新时代康养体验,探秘南药氡温泉》

•《审计风云,观阮啸仙的一生》

•《水电操作员》

•《水晶氡温泉》

•《寻源·水文化》

等15个涵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温泉文化、中草药、水力发电知识的研学课程。

•如今学生们走进客家小镇,可以了解到客家建筑的文化寓意;

•走进恐龙探险乐园,能够学习恐龙趣味文化;

•动手磨豆浆的时候,还可以学到五谷知识。

实际上,形式多样的广府文化、瑶族传统文化、建筑文化、海洋文化、乡土文化,为广东研学旅行目的地打造相关研学课程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灵感。

学生们在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当前除了河源基地,客天下研学还整合广州、东莞周边多样的研学资源打造特色研学产品,地域特色浓郁。

其中,广州客天下与从化城市定位高度融合,项目深入挖掘当地本土文化,利用森林康养资源及古驿道遗址开发自然教育、红色教育、户外运动等研学实践活动。

东莞客天下项目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紧邻松山湖和东莞市中心,致力于打造以草为底色的国际生态创意田园综合体,是集合农业种植、休闲农业、研学教育、山地运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

东莞客天下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东纵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军事、科普教育等研学课程。

3

劳动类研学:在劳动中体悟美好生活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

加强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验到趣味性、获得感并爱上劳动?

优质的研学劳动课程设置是培育学生热爱劳动的关键一环。

劳动课程一直是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越秀实践教育基地”)的强项,该基地2000年8月落成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接待中小学生70多万人次。

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以下简称“海纳生态园”)自2017年11月开放以来,成为开展农业文化研学、实践、科普教育活动的热门选择,累计接待达15万人次以上。

学生们在越秀实践教育基地野炊

以越秀实践教育基地为例,该基地劳动实践区就包括一栋三层知用科技楼、占地约7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6670平方米的水塘和养殖场、23000平方米的菜地和果园、能同时容纳500多人活动的烧烤野炊场。

“我们的劳动课程结合目前国家的新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把基地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升级换代,构建起了“美好生活”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基地生活中感受到生活处处是美好。”

越秀实践教育基地校长李文峰说。

学生们在越秀实践教育基地学习插秧

据介绍,越秀实践教育基地“美好生活”课程体系包含了生命美好、劳动美好、研学美好三个领域。

其中劳动美好研学实践线路以鱼塘、菜园、温室大棚、柑桔园、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等十四个园区为模块,围绕园区的建设、生产进行课程开发。

李文峰表示,每个模块包含有认知活动、项目体验、综合实践,学生能够体验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流程,并且在进行农产品加工后,自己煮饭、做菜,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劳动项目的开发上,最大化地把整个基地变成全区学生共同建设的家园,让每一个来基地的孩子都有足够的劳动任务去体验。”

学生在海纳生态园学习如何收割水稻

与综合性的越秀实践教育基地不同的是,海纳生态园是依托稻米产业和文化打造的综合型示范性基地,“劳动”的元素更加凸显。

在室内研学实践场所方面,该园建有稻米精加工透明观光通道,可以看到稻米加工、米糠饼加工、稻谷烘干等过程,并设有稻米实验室,在室外研学实践场地方面上,规划有1000亩水稻文化公园,2400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劳动实践包括有春耕-传统插秧体验、菜苗种植、果树维护、农作物秋收、传统晒谷体验、农业害虫标本、物理防控等。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中,结合小学1至3年级、4至6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与身体的特点,根据该阶段学生劳动需要和面临的问题,设计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主题,这些主题整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

李文峰表示,每一个阶段的主题既反映劳动的本质需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劳动教育开展面临的问题,具有生成性。

海纳生态园方面,研学实践课程设计除了小学至高中等阶段外,还涵盖了幼儿园阶段。

学生自己制作的海报

除了课程,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也不可少。

除了越秀区中小学校外,越秀实践教育基地还接待了国外的匈牙利、韩国学生,省外的香港、澳门、广西、贵州等研学团,以及省内的深圳、佛山、东莞、广州、梅州、肇庆等地区上千个不同单位或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

同时还与周边的种植园、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旅行社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保证研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实施。

4

体验拓展类研学:工业旅行+研学拓展,提升科学素养

广东是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5万家,已基本建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逐渐完成工业化,广东开始进入高级工化业、城市化、国际化的新发展里程。

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导师专委会主任、课程专委会副主任桑琳洁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发展工业制造业类的研学旅行,相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具有优势。

目前广东的工业制造业研学旅行,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部分科技企业中。

“大型企业如格力电器、海天酱油、汤臣倍健等,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并建有独具特色的工厂,适合开展研学旅行。”

桑琳洁说,科技企业或一些资产较轻的企业,在开展研学旅行方面的积极性相对高一些。

汤臣倍健是大型企业中开展研学旅行较为成功的案例。

汤臣倍健透明工厂配备多项游览和互动体验项目,学生在工厂内,能够现代化高科技的生产流程,亲身感受“智造”。

工厂还能够根据学生群体需求定制研学线路,开设有食物与营养DIY实验课堂,以及各种讲座,引导学生研究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当前大型企业的研学旅行产品不多、不优,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重视不够,没有专人负责相关项目,导师严重缺乏,二是程序复杂,进入厂房参观需要通过层层审核。”

桑琳洁指出,真实场景体验对工业研学旅行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行业的稀缺资源,也是产品的吸引力所在。

“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仅仅去参观一下企业文化墙,或者派个人出来门口讲一讲企业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生产线上,亲眼看到产品的生产,搭配相关的研学课程,才能真正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兴趣。”

学生们在探秘3D打印的研发生产基地

在研学课程设置方面,科技企业或一些资产较轻的企业做得相对更好一些。

3D打印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黑科技”,倍受追捧。

以研发生产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3D打印产品的广州市文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搏”),在研学旅行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文搏3D打印科普研学教育基地的科普场所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以“3D打印黑科技+项目”为主题,包括科普大讲堂、生产研发基地、参观体验博物馆、操作学习实践教室、3D打印创客空间、模拟商店、文化大广场、文化就餐走廊等公共服务场地等。

在文搏3D打印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有讲师现场传授3D打印的基本概念,通过视频观看及讲解理论知识、工艺技术、制造流程、3D打印目前应用于哪些领域、具体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体验3D打印煎饼、巧克力、马卡龙,并将自己的“成果”带走。

还可以参观生产车间,了解3D打印机和3D打印耗材的生产流程,车间工作的基本运作过程。

与此同时,该基地还配套有用餐区、模拟商店、医疗室等,大型停车场可容纳大巴50辆,轿车100辆。

学生们在体验3D打印食品过程

“工业制造业类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把体验做出来,让学生作为一个小小的工程师、小小的厨师,真正去参与,强化体验感和参与感。

将工业生产主题体验、亲子研学教育、创新业态延伸、特色购物等结合起来,激活新的空间。”

桑琳洁表示,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有数万家大型企业,这些资源是宝贵的,日本很多工厂都有研学旅行产品,广东在这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希望能够更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参与到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中来,社会各界力量也参与进来,打造更多更优质的工业制造业研学旅行产品,为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共同努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研学旅行联盟中心》

0 阅读:0
李可为

李可为

谈谈旅游的那点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