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司裁员是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和一定流程的,比如需要向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报告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但大部分企业所谓的裁员根本不会依据法律规定的裁员流程进行裁员,所以很多公司的裁员本质上属于违法辞退。
即便公司的裁员行为符合流程,也是禁止裁员在三期内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所以裁员三期内的女职工基本上属于违法辞退行为,可以主张违法辞退的赔偿金(2n)。
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工作年限折算的应当补偿的月数×2。
注意:平均工资的计算应当按照应发工资计算,也就是未扣社保、未扣税之前的计算,一般按照企业为劳动者申报个税的金额计算,员工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中查询。
年限计算方式(n):
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
满半年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
对于因辞退行为导致的三期工资及生育权益补偿,不同地区目前存在不同的裁判方式。
观点一:违法解除三期女职工后,用人单位仅需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无需补偿三期工资损失。
该观点认为:劳动者主张了赔偿金,劳动合同解除以后,双方之间不再存在劳动关系双方劳动已经关系终止。劳动者主张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后的工资,缺乏依据。如果想主张工资或补贴的,仲裁请求应当是继续存在劳动关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裁判案例。)
判例:
(2021)京03民终18157号、(2021)沪0105民初5044号、(2021)粤03民终5874号、(2023)陕0103民初16400号
观点二:违法解除三期女职工后,用人单位除需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外,还需补偿三期工资损失。
该观点认为:产假、哺乳假属于女职工合法权益,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与劳动者遭受的损失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女职工产期、哺乳期工资损失,依法应予赔偿。(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区的裁判案例)
判例:(2023)粤0115民初3486号、(2023)粤01民终32887号、(2020)粤19民终547号、(2021)粤06民终18993号
通过以上来看,在怀孕期间辞退女职工,可以主张经济赔偿金(2n)、三期工资等损失,不过是三期工资有可能不被支持,但建议职工可以全部主张,毕竟劳动仲裁案件受理费才10块,可以将能主张的全部进行主张。
劳动者也可以在单位违法辞退后通过仲裁的方式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我们也可已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1、劳动监察:举报违法解除(12333热线)
2、妇联介入:申请妇女权益保护支持(拨打12338)
3、税务举报:投诉企业偷逃生育保险(12366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