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孙中山孙女孙穗英、孙穗华写信声明:孙穗芳不代表孙家

年轻阿西 2025-04-14 11:50:25

【前言】

2011年,刚好碰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所以,台湾地区策划了好些庆祝活动,还特意邀请了参加辛亥革命的先辈们的亲属们来参加。

被邀请的人当中,孙中山的家族成员肯定是少不了的。

各大盛会还没拉开帷幕呢,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事儿让台湾那边可犯了难。

【孙中山长子孙科的三段情】

孙科的第一位妻子,名字叫陈淑英。

陈淑英1893年在檀香山呱呱坠地,她外公孙观成,正是孙中山先生的三叔。而她妈妈孙殿,则是孙中山先生的堂妹。这么一来,孙科就成了陈淑英的表哥。

小时候,孙科因为躲避战乱去了檀香山,在那里,他和陈淑英既是远亲也是同学,而且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特别要好。

以前的中国有个风气,就是喜欢“亲上加亲”,所以孙科和陈淑英两个人就走到了一起,成了夫妻。

结婚后,夫妻俩一块儿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到了1913年,因为陈淑英生了他们的大儿子,所以她就只好先不念书了。

在那个时候,民国刚成立不久,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整顿,孙中山特别希望国家能够治理得好,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天下都能太平无事。所以,他就给自己的长孙起了个名字,叫“孙治平”。

短短两年内,陈淑英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孙中山觉得治理国家应该先保平安,然后再求强大,因此他给这个孙子取名叫“孙志强”。

1917年那会儿,陈淑英跟着孙科一块儿从美国回到了中国,他们就在广州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孙科在大元帅府里头既当官又兼职英文报的编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而陈淑英呢,没啥事儿干,就常带着俩孩子回乡下老家住上一段日子。

陈淑英回到老家后,特别上心推广教育,还使劲儿推动了不少慈善活动。

挺有意思的是,有次碰巧的机会,她一下子就成了大家的新闻焦点。

那时候,中国大百货公司的老祖宗马应彪,想了个妙招来推销先施公司的货品。他不仅安排了女模特走秀,还特地从大厂家请了专业的女化妆师,专门跑到香港来给顾客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因为大部分女性都忙着在家打理家务,不太喜欢出风头,因此,主动去接受化妆的女性很少。

她那些出格又新潮的行为,很快就在广东、香港这些地方炸开了锅,火得一塌糊涂。这一下,先施公司的生意也跟着沾了光,直线上升。

回国后没几年,陈淑英在1922年1月份,就在广州迎来了她的大女儿,给她取名孙穗英。这个“穗英”的名字,还是孩子的爷爷孙中山给起的。

广州人们常把它简称为“穗”。

孙穗英在美国威尔斯利学院完成了本科学习,后来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嫁给了来自广东新会的林达文,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孙穗华是陈淑英的第二个女儿,1925年3月来到这个世界。她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这姑娘跟她姐姐一样出色,完成了美国史密斯大学的学业后,又跑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了硕士学位。

孙穗华跟一位来自云南、现在美国搞学术的张嘉恭成了家,他们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孙科和陈淑英还在世的时候,孙穗英、孙穗华姐妹俩老回台湾看望老人,特别孝顺。

自从大陆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间,这对姐妹经常被邀请回到大陆,参与了许多纪念活动,比如辛亥革命纪念、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诞辰庆典等等。

说起来,陈淑英和孙科一共有两个孩子,两个闺女。到了1936年,因为实在受不了南京那种又闷又热的气候,陈淑英就去了澳门调养身体。

在这段时间里,孙科和那时一起住的秘书女朋友严蔼娟,有了个女儿,名叫孙穗芳,是她们的第三个孩子。

1937年那会儿,孙科家又添了个小公主,名叫孙穗芬,但这孩子的妈可不是严蔼娟,而是上海滩上有名的美人蓝妮。

1935年,蓝妮和孙科在上海的一个派对上碰面,两人立马看对了眼。打那以后,蓝妮就成了孙科的贴身助手,帮他处理各种重要事务。

孙科决定要和蓝妮在一块,所以就跟严蔼娟掰了。

打仗那会儿,蓝妮有段时间跟着孙科去了重庆,可后来她还是选择回上海,跟女儿一块过日子了。

蓝妮通过做生意和搞房地产赚了不少钱,生活过得挺滋润。

跟后面两位比起来,孙科的第一任妻子陈淑英,她更看重自己的事业。在抗日战争刚开始那会儿,陈淑英就自己搞了个“中国青年救护组织”,还派了救护小队跑到内地的抗日战场去帮忙。

因此,陈淑英得到了“救护之母”的称号。

1947年春天那会儿,陈淑英挑起了中山县育幼院董事长的大梁,她满心满眼都是中山孩子们的福祉。

同年的11月份,陈淑英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的代表了。到了1948年,陈淑英出力帮孙科竞选“副总统”的职位。

1965年的时候,陈淑英成了“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到了1989年9月,她自个儿决定不再干这个职务,宣布退下来了。

【孙科的晚年选择】

1952年,孙科选择了美国作为他的新家。他先去了大女儿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搬到了二儿子家。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孙科生活低调,不怎么出门,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专心读书。

他和家里人过日子很节省,啥都能自己动手干就绝不花钱请人。

1965年的时候,为了要给孙中山先生庆祝百岁大寿,蒋介石很是上心,他费了好大劲,把孙科请到了台湾,让他在这儿安家。随后,蒋介石就给孙科安排了好几个职位。

孙科工作上的职位越来越高,他享受到的福利也跟着水涨船高。

没过多久,孙科的二儿子孙治强,那个之前在美国生活的家伙,也在台湾安了家。因为他老爹的缘故,孙治强可没少捞到好处,不光得住进一栋超大的洋房,还收罗了不少他钟爱的狮子、犀牛这些野兽头骨标本。

说起来,孙穗芳和孙穗芬姐妹俩,跟孙科已经没啥来往了,基本上断了联系。

孙穗芳在1948年那会儿,被她妈妈严蔼娟带到了台湾和香港待了一阵子,但没多久,到了1951年,她就被送回了上海的阿姨家里头。

孙穗芳那时候学习成绩挺出色的,不过因为她爸爸是孙科,上大学这事儿就一直卡着。没办法,孙穗芳只好去找宋庆龄帮忙。

经过宋庆龄的引荐,孙穗芳第二年成功进入了同济大学,学习建筑专业。

后来,因为妈妈严蔼娟心脏出了问题,1959年孙穗芳得到许可去香港看她。在香港那会儿,孙穗芳找了个有钱人家的儿子结婚,接着就搬到了夏威夷生活。

在夏威夷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俩最终还是各奔东西了。

孙穗芬在爸妈蓝妮和孙科关系破裂后,就跟着妈妈去了香港。在香港,她上了学,因为妈妈蓝妮特别会做生意,所以家里挺有钱的。

孙穗芬念完高中后,去了台湾,并且成功考进了台湾民航航空公司。这样一来,她就成了台湾民航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空姐。

1966年那会儿,老爸可能实在是太想闺女了,就让大儿子孙治平帮忙,让孙穗芳和孙穗芬姐妹俩终于有机会在台湾和老爸孙科见了个面。

【孙穗英、孙穗华致信马英九】

尽管孙科有六个子女,可孙穗芳和孙穗芬俩姐妹跟其他兄弟姐妹一直合不来。因此,她们俩的名字也没能出现在孙家的家谱上。

有传闻说,孙科离世那会儿,孙穗芬前往灵堂吊唁,结果这让孙家的一些老一辈人有些不满。

这为孙穗英和孙穗华后来联手给马英九写信这件事,悄悄铺好了路。

说起来,孙穗芳和孙穗芬都挺有本事的。拿孙穗芳来说吧,她写了本书叫《我的祖父孙中山》,还当上了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的主席,并且在深圳创办了一所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院,是以孙中山命名的。

孙穗芬不仅在美国大学拿到了文凭,还赢得了不少奖项,事业上也是风生水起。特别让人佩服的是,她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我从不依赖孙中山这个名字。”

2011年,正好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谁承想,孙穗芬在来台湾参加庆典的路上,竟然遭遇了车祸,不幸离世。台湾方面原本的想法是,能请到的辛亥革命后人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孙穗英和孙穗华针对这件事情,讲了自己的观点。就在那一连串活动还没开始前,她们俩一块儿给马英九写了封信。

信件中提到,按照孙科的墓碑记录,孙科总共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自从孙治平和孙治强两位相继离世后,孙家的后代就只剩下她们姐妹俩了。

所以,孙穗芳、孙穗芬还有孙穗芳的后代,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不能算作孙家的立场。

国民党接到那封信后,可真是进退两难,脸上无光。

0 阅读:93
年轻阿西

年轻阿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