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范伟:甘当赵本山“绿叶”10年,离开春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阅娱一生 2024-02-06 17:46:1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趣舍万殊

编辑|阅栀

一部《漫长的季节》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范伟。

曾经春晚上那个“脑袋大、脖子粗”以及被“忽悠瘸了”的他。

竟然在影视剧里有这么大的反差!

但也有人疑惑,为何在春晚舞台上看不到他了?

曾经能和赵本山“分庭抗礼”的他。

为何彻底放弃小品这个赛道?

曾甘当“绿叶”的他又为何和赵本山分道扬镳?

01

范伟的喜剧能力有多优秀?

观众知道,赵本山更知道。

曾经的赵本山,很“狂”,但也有“狂”的资本。

他有一个“不成文”的“霸道定律”。

但是,这个定律对范伟却是个例外。

这个“定律”是什么?

为何“有且仅有”一个范伟能打破?

赵本山简直是小品界的“天花板”。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

台词也句句是经典:

“双脚离地了,病毒关闭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他脚为啥麻了?”“你跺你也麻”。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你大妈已经不是当年的你大妈了,但大爷永远是大爷。”

“我是白云。”“我是黑土。”

可以说,只要有赵本山在的舞台。

观众的目光几乎都在他身上。

有的人甚至给他总结了一个“霸道定律”。

那就是只要是有他在的舞台。

别人不能有连续三句的台词。

因为,赵本山是整个小品的“戏剧点”。

而别人的台词如果太长的话。

观众根本不会被吸引太久,很容易跑神。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赵本山的实力甩其他人一大截。

但是,赵本山在聊到范伟时。

却说了不一样的话。

赵本山曾经觉得自己“无人能敌”。

但是,直到和范伟合作了小品后。

他却发出由衷的感叹。

说自己不再是“一骑绝尘”的那一个了。

足可见得,他对范伟有多欣赏,范伟的实力有多强。

但是,他还是离开喜剧的舞台了。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小品《卖拐》系列算是让范伟到达了事业巅峰。

但是,刚开始的他走的并不是这条路。

范伟小时候内向、木讷。

甚至“社恐”到有点迟钝。

范伟母亲是典型的“缺啥补啥”教育模式。

他不善言辞,家人就专门在这上面“以毒攻毒”。

想了一个很“离谱”的“绝招”。

母亲给他报了一个相声班。

相声要求“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对改变他的性格、治好他的“社恐”。

实在是一剂对症又全面的“良药”。

范伟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确实需要改变。

于是,他秉承着“学就要学出名堂”的宗旨。

还求家里帮他找了一位名师当师父。

但是,大师看了他只剩下“唉声叹气”。

人们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但是,范伟看着师父一天比一天沉重的表情。

以及那时不时地唉声叹气。

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不是学相声的料。

但是,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即使师父曾偷偷跟他的父母说“相声祖师爷”没看中他。

但是,范伟仍然坚持、不放弃。

没想到,最终竟然“水滴石穿”。

十多载的相声时光最终“开花结果”。

他在一场相声大赛中拔得头筹。

就在父母和师父欣喜万分的时候。

他竟然“消失”了。

02

他离开相声这个领域原因无他。

其实是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瓶颈期。

因为,十几年的学习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能力极限。

即便他再努力、再勤奋,也只能到这儿了。

而从相声离开的他,开始转战到了小品。

可,这时候的小品,是赵本山和潘长江的“天下”。

虽然都是“抖包袱”,但是相声和小品其中的门道天差地别。

而且,范伟其实在学相声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公式化思维”。

很多时候,都是在“演”,在“背”。

这种表演模式放在小品中十分的僵硬、不自然。

后来,他想了一个“奇招”。

为了能让自己的表演更加自然。

他将生活和演小品融为一体。

把真实的生活过成“小品”。

演小品的时候也把这当做是在真实地生活。

有了这种“自然感”。

他的小品水平就突飞猛进。

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

没有表演痕迹的“范氏风格”很受欢迎。

各种小品的奖项他拿到手软。

谁也没想到,在这个赵本山和潘长江“平分秋色”的“小品天下”。

范伟竟然异军突起,也能来分一本羹。

而他和赵本山的缘分也在这时候到来。

1993年的春晚,赵本山通过朋友辗转联系上了范伟。

邀请他和自己一起演节目、上春晚。

这让范伟欣喜不已。

不仅可以和小品界“泰斗级”的人物合作。

而且还可以登上春晚的舞台。

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

但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巴掌”。

他跋山涉水见到了赵本山。

两个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十分投缘。

赵本山还根据范伟的特点给他设计了一个非常贴合他的角色。

两人一起憧憬着要在春晚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奇迹”。

可是,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他们排练了很多遍、一遍比一遍精彩。

但是,在进行节目审核的时候,

却出现了状况。

虽然范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绩。

但是,对春晚这个舞台来说。

他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新面孔。

春晚毕竟是最大的盛会。

而且是全程直播的状态。

所以,必须要保证百分百地稳妥。

而范伟,就这样没有通过审核。

当时他有多么欣喜地来赴这场盛会。

离开的时候就有多落寞。

他那个角色最终安排了别的人来演绎。

当年春晚播出的时候。

妻子看着范伟神色如常地坐在电视机前。

还以为他已经对这件事释怀了。

没想到,有一幕让她差点哭了。

到了他们原本的节目时。

替代范伟的那个人只要一念台词。

范伟嘴里也在小声地念念有词。

而且,那些台词仿佛是刻在他心里了一样。

每一句词、每一个字,都非常准确。

仿佛,此刻在演这个角色的人,还是他。

他认真演绎的样子让妻子感到十分心酸。

不过,福兮祸之所伏。

03

不仅范伟的心里感到万般的遗憾。

赵本山心里也非常地愧疚。

毕竟,当初是他邀请他来的。

但是,发生了这样的事。

范伟对他没有一句怨言的样子让赵本山觉得这个人可以深交。

所以,在机会再一次到来的时候。

他毫不犹豫地联系了范伟。

1995年,两人终于成功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

有了上一次的磨合,再加上艺术家间的默契。

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个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两人再接再厉。

后来,他们两个,再加上高秀敏,推出了《卖拐》系列。

这简直缔造了小品界的“天花板”。

无数的热梗都是从这个小品中产生的。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发儿童。

谁都能来两句《卖拐》里的台词。

可想而知其火爆程度。

范伟也被全国人民认识了。

“一本正经地搞笑”成了他的标签。

后来,他们又合作了《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等。

不得不说,两人的组合确实极具“化学反应”。

全国人民都很爱看两人的演绎。

但是,2005年以后。

这对“黄金搭档”却突然“分崩离析”。

范伟也不再演小品了。

赵本山对范伟的评价也低至谷底。

赵本山在多次采访中提到过范伟。

他直言范伟变“大腕儿”了。

不仅不接他电话,就算是合作也请不动了。

说他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小范”了。

但是,范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

他说自己离开是因为2005年在春晚上的小品《功夫》。

自己太过紧张而说错了句词。

这让他非常抱歉,也意识到自己确实不适合小品。

因为这么多年,他虽然一直在努力克服“社恐”。

但是,其实自己还是没有改掉爱紧张、木讷的本性。

他其实非常清楚。

虽然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但是,自己的幽默都是“演出来的”,他能感觉到。

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而且,他也回应了自己没有接赵本山电话的事情。

因为说错词的事情让他觉得非常愧疚和抱歉。

而且自己的压力也已经到了极限。

又不想辜负赵本山的期待。

所以,他选择让自己静一静。

但是,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

说是因为赵本山给范伟分的出场费太少,让他伤透了心。

心寒又无奈的他最终离开。

但是,个中缘由,也只有当事人清楚。

不过,2019年,两人再次合作。

也算是彻底“冰释前嫌”。

但是,多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

要想再度达到他们当年合作时的盛况。

已是不可能的了。

两人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发展。

范伟在影视剧中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

其实,不管是小品还是影视剧。

范伟都用自己的全力做到了最好。

能在巅峰时期全身而退,选择另一条路。

证明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希望他可以自由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也希望在《漫长的季节》之后。

他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0 阅读:52
阅娱一生

阅娱一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