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现已改造换新;卫生间添置了浴霸、淋浴头、马桶等设施;破旧的门窗、墙体、地面都已改造更换;为了方便进出,大门还拓宽了不少,感谢党和政府还惦记着我。”新丰镇退役军人周华山激动地对记者说,他家的房子已经很多年没有修缮过了,现在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他家的老房子焕然一新。原来,今年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了切实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走访调查我区部分一至四级残疾退役军人家庭,分析住房条件、关心生活状态、询问是否有改造需求,最终确定3户宜居改造对象,重点解决他们生活设施不配套、活动环境受限、家居生活不便等问题。走,跟着记者一起去现场看看。
抗美援越老兵周华山
今年80岁的周华山是一名抗美援越老兵,1965年3月入伍,1968年3月退伍。他是一级因战残疾退役军人,两下肢切除(膝关节下6cm),第一腰椎以下椎管狭窄、肌肉萎缩,不能安装假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周华山
“我以前是高射机枪手,1967年9月入越参战。一个连长的半张脸被美国飞机扔的炸弹炸得血肉模糊,抢救12小时没有抢救回来;一个战士的胳膊被炸没了;一个营的士兵说没就没……”周华山回忆那段往事仍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没上战场心里还有点惧怕,一上了战场就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有一次,美国飞机把山石炸塌了,周华山从山洞里出来救受伤的战士,没想到被巨大的山石死死压住,最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才保住了性命。他的一节脊椎被拿掉,1979年、1996年分两次锯掉膝盖以下坏死的部分,这给他往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但是他没有后悔。“保家卫国是责任,营救伤员是义务,我不能眼睁睁看他们受伤而袖手旁观。”周华山在战场上救了很多人,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了。因为他的英勇表现,他在部队时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还获得一次三等功。
周华山和周军
军人精神代代传承。在周华山的影响下,大儿子周军于1995年入伍,在部队当了三年兵,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后回到家乡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
施工中
改造后
“感谢党和政府关注我们老兵,这次的宜居改造把我家的厨房、卫生间翻新了一遍,切实解决了房子的安全、破旧等问题。”周华山对记者说。
单德仁:不惧困难勇向前
单德仁是小海镇唐中村人,今年77岁的他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他于1969年3月入伍,1972年10月退伍,四级因公残疾退役军人,在南通狼山国防施工致矽肺病,1971年3月行左下肺切除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单德仁
“困难是石头,决心是榔头,榔头敲石头,困难就低头。”由于单德仁主要做国防施工方面的工作,他自编了几句工作口号,带动了连队战士的工作热情,并得到了连长的表扬。由于他干活总是抢在前面,不惧工作环境的恶劣,他成为所在排率先入党的战士。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某一年,他在知青农场抢收小麦,因公一只眼睛负伤,最后眼睛包着纱布干活,战友们笑称“一只眼睛比我们两只眼睛收得快”。1970年单德仁因公肺部受伤、大出血,次年行左下肺切除术,身体才得以好转,但丧失了劳动能力。退伍回乡后,单德仁没有闲着,在村保健站做会计、治保主任、民调主任,帮村里做做工作。
改造前
改造后
由于单德仁家的房屋已经三十多年没有修缮,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后立马行动起来,对他家房屋进行改造,这次的改造主要涉及地面、墙体、电力安全方面。“感谢党和政府,这次改造解决了我家的一大难题。”单德仁对记者说,“人老心不老,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
大中街道居民吴继凤
大中街道居民吴继凤,现年85岁,1960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退伍,三级因公残疾退役军人,1966年11月在浙江舟山大巨岛施工时被哑炮炸伤,其肝脏破裂缝合,进行肠吻合术,两眼白内障配镜后,视力右0.3、左0.8。
本次他家的改造主要涉及卫生间外墙重做、门窗更换、铺设防滑垫、增加防滑扶手等。
改造前
改造后
此次的一至四级残疾退役军人家庭宜居改造,根据改造对象的身体情况、目前生活状态、家庭住房条件,一对一确认所需辅具和改造需求,为3户家庭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一户一案”,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下一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做优“大爱优抚 丰彩尊崇”品牌,坚持从细处入手,从实处着力,精准对接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需求,探索服务保障新方法,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