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居然有一天也会被洪水淹没!这是怎么回事?塔克拉玛干沙漠要变成绿洲了吗?洪水爆发淹没沙漠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十大的沙漠。
其总面积达到了三十三万平方公里,南北宽度在四百公里左右,而东西的长度也达到了一千公里左右。一直以来有着“死亡之海”的称号。
在这片沙漠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最低仅有4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则达到了3000毫米左右。
但就是这么一处干旱至极的所在,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活久见”的事情。
2021年7月29日,中国石化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该消息称其在中国西北玉奇片区的油田居然被洪水淹没。而且被淹没的面积相当于50多个西湖的面积。
这次罕见的洪水直接把这个干旱的沙漠变成了一个“水乡”。
连日的水灾造成公路多处地区的大堤损毁,电线杆被洪水冲垮,近五十辆勘测车辆和三万台设备被淹,这不免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
那么此次洪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塔克拉玛干沙漠罕见地爆发了洪水,引起了非常多人的关注。
就此次发生暴雨的轮台县的位置而言,其与阿克苏山区毗邻。在异常气候影响下,其背后的天山雪峰冰雪大量融化,导致沙漠出现洪水泛滥的景象。
这也颠覆了不知情的人对沙漠的固有认知。于是,有人开始憧憬沙漠未来绿洲遍地,也有人忧心忡忡。
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强降水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种极端现象。新疆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地区,七八月份气温上升时,主要的水源补给就是高山积雪融水。
于是,在大雨和融水两相结合的作用之下,大水灾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其实,近年来新疆地区的水灾也并非罕见。居住在新疆的当地百姓,早就习惯了这种季节性的洪水爆发,而这也并非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洪灾。
1988年夏天,一群在塔克拉玛干采油的工人就曾亲身经历过。2018年7月,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也发生过特大暴雨洪灾,对该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归根结底,造成此次暴雨洪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气候异常。遇此情形时,沙漠上空会有强降雨天气系统通过,有时会遇到对流天气阻拦停滞不前。
于是,云团中携带着大量水汽,被拦住后只能将其转化为大雨,降落下来,有时候刚巧所降落的地点是一块沙漠的话,就会形成现在沙漠洪涝的奇特景象。
实际上,今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难还有很多。就比如说,今年二月份的时候,由于北极极地涡旋出现了破裂。
这直接导致世界多个国家遭遇了一种创世纪的低温,对各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坐落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更是在此种极端天气下部分被冰封。本来吧是气势如虹的、飞流直下的瀑布,现在倒好,还没落地呢就成了冰帘悬挂在半空。
彼时有消息爆出,在此次寒流袭击下,美国德州有将近一百多人就此丧生。
时间来到2021年6月,美国人在送走严寒之后,原以为万事大吉了,谁知道却又迎来了“热穹”,一下子就又陷入了炽热之中。
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波特兰6月26-28日三天内的最高气温也创下了历史记录,分别达到42.2℃、44.4℃和46.1℃的程度。
在高温侵袭下,美国不仅有将近百人丧生,而且火山灾害也是蠢蠢欲动起来。
此外,时间来到2021年7月,世界各地大降雨的次数愈发多起来。特别是在太平洋中部地区,更是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
就我国而言,郑州市的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屡创历史新高。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极端天气?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在气象专家来看,造成全球气象异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的是,位于太平洋赤道区的海洋在与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之后,由于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气候现象。
而作为与其相反的气候现象的“拉尼娜现象”则是指赤道水温一场降低的现象。
上述两种现象一般会交替出现,并发生作用。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使得大气环流发生某种改变,进而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通常来讲,太平洋位于热带地区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流向亚洲,这使得太平洋的表面在保持温暖的同时,为印尼周边地区带来热带降雨。
但是这个模式每隔两到七年就会再次重组,结果使得洋流和风向发生逆转。
本来要从美洲流向亚洲的热流一下子调转方向,开始直逼向美洲,这一反转呢就直接形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也日益频繁。
当然除了自然原因之外,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上面。联合国气候委员会就曾在2007年发表过一份相关的评估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可知,步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在1970年到2004年期间,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不止。
并且,从20世纪中期之后,人们所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罪魁祸首大多都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过去的50年中,除南极以外的大部分大陆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人为暖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这些被消耗的化石能源,就比如说煤,就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这些温室气体大多都为人所忽略,直接排放到空气之中。
此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和森林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无法被吸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如今的地球就像披着一张厚厚的棉被。 这种情况下,又会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呢?
如今,地球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极端天气,我们不得不重视。
首先,气温的升高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极地冰川融化的情况下,许多生物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威胁,生物种类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在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地质灾害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很多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只能在动物园见到。
此外,自然生态系统如珊瑚礁、极地、红树林、高山生态系统、雨林、草原、湿地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其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任何事物都有 一个度,超过了这个范围之后,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倘若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三大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生长,从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的需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导致农药化肥药效降低,病虫害加剧。
第三,草原面积减少,荒漠化有扩大的趋势。
随着气候变暖,草原区旱灾发生的机率和持续时间都有所延长。暖化也会对畜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牲畜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为适应气候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模式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变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增加了沿海洪水造成的损失。
每一年,我国南方都要经历一场洪水的洗礼,上海、北海、广州等沿海地区的居民有被淹的危险。
而且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会加剧洪灾、风暴潮、水土流失和其他海岸灾害,从而威胁到支持小岛屿社区生计的重要基础设施、人居环境。
天气变化加剧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增加了预报的难度,对人类生存秩序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重建、迁移的代价也非常高昂。
极地气候也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导致水缺乏地区更加缺水;而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是洪水和洪涝灾害严重。
这就使得水资源匮乏的华北地区与水资源泛滥成灾的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
最后,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变暖使得热浪事件发生的频率更高,而在欧洲的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每年都会发生火灾,这使得很多市民丧生火海。
在高温情况下,病毒和病菌更为活跃。这对于人体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小孩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就比如说,每逢农历的三伏天的时候,在医院就会出现大量这些人的身影。
发达国家的热岛效应也不容忽视,在高楼大厦林立地区的气温往往高于其他地区。由于每座大楼都排放了大量的热气,高层建筑就会阻止这些热量的挥发。
总而言之,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洪涝灾害,正是由于这种极端气候所导致的,而这又何尝不是人类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结果。
同时,由于沙漠渗水速度快,蓄水能力差,而且塔克拉玛干地区蒸发量大,积水停留时间不会太长。
因此短时间内的一、两次洪灾,还不足以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更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沙漠几乎不会变成长久存在的绿洲。
为应对极端天气,除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预测和防范,其实我们还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用户16xxx30
就算把塔里木盆地都淹了也值得啊!那些石油损失不是事。
金星
好事呐
晚秋
不是好事
晚秋
吸热盘多了吧!地面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