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李玄,《大明王朝1566》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小人物。
多年经营,费劲心思讨好杨金水,好不容易熬到了四品河道监管的位置,本以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最终还是成了杨金水自保的牺牲品。
在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官场,小人物的命运无非两种:运气好一些的,碌碌无为过完一生;运气差一些的,随时沦为党争的牺牲品与替罪羊。
有时候,官场的可怕之处,不是一不小心站错了队,也不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是你什么都没做,祸却从天而降,根本不由得你选择。
这一点,在李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无用”的威胁
与马宁远不同,严党毁堤淹田这事,李玄事先毫不知情,也因此,九县决堤的那晚,意识到大事不妙的李玄,第一时间找到了干爹杨金水。
李玄的目的很简单:求杨金水庇护。
毕竟无论决堤事出何因,他这个河道监管都难辞其咎,往轻了说是监管不利,往重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而李玄显然也是个聪明人,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把自己与杨金水“捆绑”在了一起:
“干爹,九个县,九个县的堰口,都,都裂了。一定,一定是有人要决口,这是要害儿子害干爹您呐。”
前半句陈述事情的严重性,后半句则向杨金水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堰口决堤是有人故意为之,与我这个河道监管无关;二是,提醒杨金水——我是您的人,有人要害我,这是冲着您去的啊。
如果杨金水不知情,李玄这话多少会起点作用,奈何,杨金水就是始作俑者之一。
听了李玄的话,心里跟明镜一样的杨金水没有任何惊讶,一脸平静地反问道:
“谁毁堤了,谁要害你啊。”
杨金水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正常来说李玄应该有所察觉。只不过,事发突然,又是掉脑袋的大事,这时的李玄压根就没意识到杨金水不合情理的反应。
也因此,李玄继续一门心思的强调有人要害他们:
“九个堰口都是儿子去年监管修建的,固若金汤一般,决不可能,决不可能……”
没等李玄说完,杨金水就打断了他的话,反驳道:
“这世上哪有金汤一般的河堤,哪有金汤一样的堰口。”
如果说杨金水起初的反问是暗示,那么这句反驳已经是明示的不能再明了,就差提着李玄的耳朵告诉他,我再说一遍,说话小心点,是不是毁堤不是你能定性的。
当你向领导汇报一件很可能有损他利益的事的时候,如果领导没等你说完,就打断了你的话,或是一开口就是反问式的反驳,那么不要怀疑,你说的事,领导要么心里早就有数,要么这就是个“局”,至于“局”是针对谁的,打死也不要问,问了也白问。
看着眼前从一开始就一脸淡定的杨金水,李玄这才意识到事有蹊跷,怔怔的望着杨金水,心里则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趁着李玄发愣,杨金水吩咐芸娘拿来干衣服让李玄起来换上,意在安抚李玄的情绪,情绪稳定的,脑子就清醒了,有些话该不该说就能想明白了。
回过味的李玄心里也有了算计,他没有着急起身,而是继续跪在地上说道:
“九个县呐,要是都淹了,儿子这颗头……”
李玄的这句话,是在跟杨金水要保命的方法与承诺。
此时,李玄已经洞察到杨金水可能知道内情,既然知道,却没提前告诉他,这就意味着他很可能会成为一颗弃子,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确定杨金水是否会保全他。
杨金水自然明白李玄话里的意思,不过人精一样的杨金水却只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解决方案:
“死不了你。起来把衣服换了,就在织造局待着,哪也别去。”
这事跟你没关,你就在织造局好好待着,别乱说话,也别乱猜。
见杨金水只口不提如何保全自己的事,李玄急了:
“干爹,这事您都知道?”
这句话有很明显的威胁意味,毕竟涉及性命,李玄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为了逼杨金水就范松口,他必须“咬”住杨金水不放。
听出了李玄话里的威胁,杨金水目光一冷的反问:
“知道什么?”
你这是在威胁我吗?
刀都快架在脖子上了,李玄也不顾不了那么多了,虽然还不敢当面撕破了脸,但没得到满意答案的他,继续威胁道:
“我也不知道知道什么。”
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决定权在您的手里,我只想要一条活路。
为了暂时稳住李玄,杨金水打了一套组合拳:
“不知道就是你的福份。我可告诉你,有些事儿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要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我们是宫里的人,只管老祖宗吩咐下来的事情,地方衙门的事儿,捅破了天也让地方衙门的人自个儿跟自个儿踹被窝去。从今天开始河道衙门你就不用去了,淹田死人你都在这儿待着。”
先是警告李玄,有些事看破却不能说破,窗户纸要是捅破了,后果你承担不起,不瞎说还可能有命活,瞎咧咧就只有死路一条,意在让李玄意识到,乱说话,乱攀咬的严重性。
然后又给了李玄一颗定心丸,避免他节外生枝——不管是炸堤,还是淹田死人,那都是地方衙门的事,跟咱们没关系,你把心放在肚子里,老实在织造局待着就行。
驭下嘛,不能光吓,先抑后扬,先警告再安抚,更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见杨金水松口了,李玄顺势说道:
“干爹,那赶紧给儿子挪个位子吧。”
干爹,您要是真对儿子好,真想保我,就赶紧把我从这火坑里拽出去吧。
杨金水真的想保李玄吗?
不想,也保不了。
从毁堤淹田的那一刻起,李玄与马宁远一样,必死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九县决堤,对上面势必要有个交代,严党与杨金水为了撇清责任,只会一口咬定决堤的原因是工程款被贪墨,而不是有人故意毁之。至于是否是事实,这不重要,对暂时不想动严党的嘉靖来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顶罪,且理由说得过去就行。
也因此,听完李玄的请求,杨金水敷衍道:
“已经给老祖宗报上去了,等老祖宗回话吧。”
这是典型的“画大饼”,给你肯定的说法与回答,却不会给你肯定的结果。这也是一些中层领导的惯用手段——责任往上甩:事我给你办了,升职加薪我也给你打申请了,至于结果,就不是我控制的了,但我的好,你得记下。
毕竟报上去是一回事,而批与不批,什么时候批却是另一回事,总之,看似做了很多,可细品其实什么都没做。
李玄到底还是嫩了些,相信了杨金水的“大饼”,自以为目的达到的他,欢天喜地的磕头谢了恩。
这里一定要补充一句嘉靖的名言: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作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三杯“送行酒”
到了背锅的日子,杨金水提前摆好了一桌“鸿门宴”,给李玄送行。
没进门之前,李玄心里就打鼓,进屋之后,看见桌子上的好菜,过分热情和蔼的杨金水以及坐在一旁的芸娘,李玄更是吓的没敢落座,一脸讪笑的说:
“干爹,您老知道,儿子胆子小,就别吓我了。”
见此,杨金水笑着说:
“又胡琢磨了,让你坐你就坐。”
别害怕,别瞎合计,你坐下等我慢慢说。
杨金水表现的越是亲昵,李玄越慌,推脱道:
“干爹讲恩德,儿子可不敢不讲规矩啊。”
李玄自知没有与杨金水平起平坐的资格,这种越级别的高待遇,摆明了是杨金水有事要他去做,且不是什么好事。
突如其来的好,要么是陷阱,要么是别有目的。
可杨金水不明说,他即便猜对了也没用,于是,在杨金水不再劝他,而是叫芸娘也坐到桌子前的时候,李玄立刻跪了下去,惊慌的问道:
“干爹,您老叫儿子今天晚上,到底要干什么呀?”
你就直说了吧,给我个痛快。
而杨金水依旧没有直接挑明,继续跟李玄打太极,叫芸娘将河豚递给李玄。看见河豚,李玄的眼睛都直了,愣在原地一动没动。
这时,杨金水又说话了:
“怎么了,像望见毒药一样?”
怎么?担心我要下毒毒死你?
把对方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既掌握了主动权,还可以给人一种看透人心的感觉,提高自身的气势。
见李玄更懵了,杨金水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么多儿子里,你算孝顺的。这河豚还是你去年送的,一直养在池子里,就想着哪天叫你来一起吃,今儿特地请了扬州师傅把它做了,你却不吃。”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杨金水在向李玄解释,给他吃河豚,不是要毒死他,而是奖励他的孝顺与听话。
可实际上却有更深的含义:送河豚是孝心,如今吃河豚便是“孝心”到了该用的时候了。
当然,如惊弓之鸟一般的李玄哪里会想那么多,听杨金水说了这么多,还先吃了一口,真的以为没事了,便如释重负的边说“儿子糊涂”,边喝了一口。
可还没等李玄把心放在肚子里呢,杨金水话锋一转,进入“三杯送行酒”的正题了。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李玄的死已成定局,杨金水为何没有直接挑明,反而一直兜圈子?
因为杨金水玩的是“心理战”!
直接挑明事实,容易有反抗心理,还可能导致对方情绪过激,不利于掌控节奏与局面。不如用“钝刀子切肉”的方法,制造点缓冲的余地,当对方受够了提心吊胆的心理折磨之后,反而更容易接受最后的“致命一击”。
回到剧中那“三杯送行酒”上。
看时机差不多了,杨金水开始摊牌了:
“你是聪明的,你刚才说对了,我今天是有事儿跟你说,也就三句话,喝一杯说一句,先把这杯喝了吧。”
第一杯酒第一句话,杨金水是这么说的:
“你几次在背后说,哪天能跟芸娘睡上一觉,死了也值。”
杨金水这话的意思是:我对你够意思了,你在背后觊觎我的女人,我都知道,但是我没计较,这是我对你的恩,你得认。这也是为什么,杨金水先让李玄把酒喝了才说话的原因。
当上位者开始讲恩情的时候,就是需要下面的人报恩了。
第二句话,是“有标准答案”的反问句:
“干爹平时待你如何?”
你李玄的一切都是我给的,对还是不对,你自己说——强调的依旧是恩情。
而李玄给出了标准答案:“干爹待儿子有天覆地载的恩情……儿子死也报答不了……”
十分满意李玄态度的杨金水,接着说了早已准备好的第三句话,也可以说是他给李玄最后的“恩”:
“这新房是我叫人布置的,是给你布置的,今儿晚上你就睡这儿,芸娘和你一起睡。我的话说完了,这杯酒喝不喝,你看着办。”
喝了,就是认了,不怨我;没喝,就是不认,怨恨我,但认与不认,都得死,我只能做到这儿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就这样,从头至尾没有丝毫选择余地的李玄,成了杨金水自保的替死鬼,至于他是不是心甘情愿,还重要吗?
杨金水的“管理者思维”
第一次看这段剧情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杨金水为何非让芸娘陪李玄睡觉?
当时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多此一举,没必要的事。
不管李玄愿不愿意,他都难逃一死,既然人马上要死了,杨金水何必在意李玄怨不怨他,又何必损着自己的面子把芸娘送给李玄,大可以直截了当的让他去死,就像那两个替死鬼知县一样。
而再次重刷这部剧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这是杨金水的“管理者思维”,也是他的精明之处。
杨金水不大不小也是个官,下面有不少干儿子依附他。
而作为一个管理者,想要服众,想要下面的人忠心,不能让人对他只有怕,还要有信、有服、有敬,这样下面的人才会真心实意的为他卖命。
这次李玄不过是杨金水推出去的替罪羊,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杨金水特意设宴给李玄送行,还安排芸娘圆李玄一个梦,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想借此告诉其他人——他杨金水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翻脸无情的人,能保的他都会尽力去保,实在保不了的,他也会倾尽所有,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女人,也要完成对方最后的愿望。
只有这样,下面的人才不会寒心,反而会觉得杨金水是个重情重义的“好领导”。
这就是“管理者思维”——
管理管的是人心,管理者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收买人心的角度出发的。当既定事实可能失人心时,管理者会想方设法摘清自己,或安抚,或作戏,或将责任甩到其他人身上,从而消除负面影响,或是可能带来的信任危机。
况且对杨金水来说,芸娘本就是个物件,而不是真正属于他的女人,牺牲芸娘换回一个好名声,这个买卖划算。
说白了,一些给死人以及必死之人做的事,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杨金水此举也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一些。
李玄毕竟是无辜的,且李玄的死与他脱不了干系,成全李玄,多多少少能减轻一些负罪感。
结语
李玄的结局,揭开了官场的阴暗面,在上位者的权势与利益面前,小人物的命不值钱。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话没错,但前提是,这颗大树能一直枝繁叶茂下去,一旦有一天树要倒了,最先压死的就是那个离树最近的人。
有时,有退路是福,有选择亦是福。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