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呕吐、腹胀?小心肠梗阻!7个因素都易患病!

汉汉的笔记 2024-09-28 16:12:39

肠梗阻,这一看似陌生却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实际上在外科急腹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指的是肠道内的内容物因各种原因受阻,无法正常转运和通过肠道。肠梗阻不仅会导致肠道的解剖和功能改变,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无法正常通过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阻碍可能是部分性的,也可能是完全性的,可以发生在小肠或大肠的任何部位。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医疗状况,因为它会导致肠道缺血、坏死,甚至穿孔,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肠梗阻的类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肠梗阻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1.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由物理性障碍导致,如肿瘤、粘连、疝气、异物等。

2. 动力性肠梗阻:又称为麻痹性肠梗阻,通常是由于肠道肌肉功能障碍引起的,如电解质紊乱、腹部手术后、药物副作用等。

3. 血管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如动脉栓塞或静脉血栓形成。

肠梗阻的原因

肠梗阻的成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肠腔狭窄,引起梗阻。

2. 粘连:腹部手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导致肠管粘连,引起机械性梗阻。

3. 疝气:腹壁薄弱处形成的疝气,可能导致肠管嵌顿,引起梗阻。

4. 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憩室炎等,可能导致肠管狭窄。

5. 异物:吞咽的异物或误食的物体可能卡在肠道内,引起梗阻。

6.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动力性肠梗阻。

7.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减弱,导致动力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共性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

1. 腹痛:阵发性腹部绞痛是肠梗阻的常见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腹痛可能演变为持续性剧烈腹痛。

2. 呕吐:呕吐物的性质与肠梗阻的部位和类型有关。高位肠梗阻早期呕吐频繁,呕吐物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迟,呕吐物呈粪样。

3. 腹胀:腹胀的程度与肠梗阻的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腹胀较轻;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袢性肠梗阻腹胀多不对称。

4. 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者多停止排便排气,但在高位肠梗阻早期,由于梗阻以下肠腔内仍残存粪便及气体,可能在灌肠后或自行排出。

此外,肠梗阻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肠坏死、肠绞窄、肠穿孔等并发症。

肠梗阻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 肠道缺血和坏死

缺血: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管内压力增高,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肠道缺血。缺血的肠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功能逐渐受损。

坏死:长时间的缺血会导致肠管组织坏死。坏死的肠管容易穿孔,引发腹膜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2. 腹膜炎

穿孔:肠梗阻导致的肠管坏死可能引起肠管穿孔,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腹膜炎。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症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感染:腹膜炎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即败血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3. 水电解质紊乱

脱水: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频繁呕吐和无法进食,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出现脱水症状。脱水会影响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电解质失衡:呕吐和无法进食还会导致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失衡,影响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

4. 营养不良

无法进食:肠梗阻患者因呕吐和腹痛无法正常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

代谢异常: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降低免疫力,延缓康复进程。

5. 呼吸系统问题

膈肌受压:肠梗阻导致的腹胀会使膈肌上升,影响肺部的扩张和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和呼吸功能受限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如肺炎。

6. 心血管系统问题

低血压: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导致低血压,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

心律失常:电解质失衡特别是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7. 肾功能损害

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脱水和低血压可导致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急性肾损伤:严重的肠梗阻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需要紧急处理。

8. 长期并发症

慢性肠梗阻:如果肠梗阻未能彻底解决,可能演变为慢性肠梗阻,导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肠粘连:手术治疗肠梗阻后,可能会形成肠粘连,增加再次发生肠梗阻的风险。

9. 心理影响

焦虑和抑郁:长期的病痛和治疗过程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康复和生活质量。

社交障碍:肠梗阻及其并发症可能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社交和工作,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肠梗阻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局部的肠道损伤到全身性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应立即就医,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上述严重后果。通过早期干预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恢复健康。

肠梗阻的诊断

肠梗阻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 症状与体征: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体征方面,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腹部膨隆、肠型和异常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则表现为均匀性腹胀。

2. 化验检查:抽取患者的血液或尿液进行检查,可发现血清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尿素氮及肌酐等指标的变化。

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手段之一。肠梗阻患者因肠腔内积气,通过X线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积气。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肠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肠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1.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及部分绞窄性肠梗阻早期。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抑酸、补液、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

2.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以明确梗阻原因并解除梗阻。手术方法包括肠造瘘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

肠梗阻的预防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尽管某些类型的肠梗阻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

高纤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肠梗阻的风险。

充足水分: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干燥或炎热的环境中,以及进行体力活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定时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道负担。

2. 适量运动

定期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肠梗阻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肠梗阻的风险。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一些伸展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功能。

3. 定期体检

腹部检查:定期进行腹部体检,特别是有腹部手术史或慢性肠道疾病的人,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早期筛查: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可以考虑进行早期筛查,如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病变。

4. 避免误吞异物

儿童安全:教育儿童不要随意吞食小物件,确保玩具和物品的安全性,避免有小零件的玩具。

成人注意:成年人也要注意避免误吞异物,如鱼刺、骨头等,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匆忙。

5. 合理用药

谨慎使用止痛药:避免滥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

6. 注意术后护理

腹部手术后:腹部手术后要特别注意术后护理,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肠梗阻的早期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等。

预防粘连:术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肠粘连,如早期下床活动、使用防粘连膜等。

7. 管理慢性疾病

控制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憩室炎等慢性肠道疾病,要定期复查,按医嘱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减少肠梗阻的风险。

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肠道功能障碍。

8. 心理调适

减压: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9. 定期监测

高风险人群:对于有肠梗阻高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有腹部手术史、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家庭支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对预防肠梗阻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

肠梗阻虽然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但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合理用药和积极的心理调适,都是预防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肠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0 阅读:0

汉汉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