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32亿。
这,就是电影《消失的她》交出的傲人成绩。
时间倒回到8年前。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一部充满了喜剧元素的悬疑题材影片《唐人街探案》,在观众们一片新奇的目光中上映了。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8年的时间,陈思诚会成为中国最卖座的商业片导演之一。
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事实上就是如此。
那么,这个暑期档,是否还有更强者?
当然——曾拍出了《寻龙诀》的乌尔善,这次带着他筹备了10年的《封神》,就这么来到了观众们的面前。
目前该影片的预售,已经超过了700万元。
7月20号,他到底会一战封神,还是一败涂地?
1、情节的改动,到底是优是劣?
提起这部电影《封神》,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编。
毕竟这个古典传统大IP的故事,妇孺皆知,再加上90版《封神榜》起到的普及作用,想要拍出新意,实在是不容易。
可不容易,就不代表着不可行。
其实正因为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所以就需要在现有的故事框架下,挖掘出新颖的、独特的角度,并且还能将其内核,牢牢的嵌入到普世价值之中。
注:以下讨论,完全基于小说
于是,最具争议的点来了:伯邑考。
作为周文王的嫡长子,伯邑考来到朝歌成为商朝的人质,并且担任为纣王驾车的任务,不久后,其父亲姬昌因为触怒纣王而入狱。
因为伯邑考长相俊美,且多才多艺,妲己勾引不成,就在纣王耳边诬陷伯邑考。
随即,伯邑考被纣王做成肉羹,并且送给其父姬昌品尝。
从卦象上已经算出此事的姬昌,为了保命,不引起纣王更多的怀疑,就从容的吃下了这份“食物”。
唯有独处时,才流下了眼泪。
于是没有看出任何异样的纣王,这样评价姬昌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但在《封神》电影中,得知此事的姬昌,却几乎暴跳如雷。
是不是更符合人之常情了?
得知自己儿子遇害,并且还被做成食物让自己吃,面对如此荒唐、暴虐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会愤怒到了极点。
可问题是,如果姬昌如此反应,纣王还会放走他吗?
这不是让故事出现了逻辑漏洞了吗?
难道说导演和编剧,被搞糊涂了?
在我的角度看来,其实有更好的解释:
之所以这么改,是为了让姬昌更有“人味儿”,而纣王依然还能放走他,一方面源于纣王的自信与自负,另一方面源于他对西岐的忌惮。
纣王(帝辛)天生神力,勇武非凡,向来自傲。
他之所以没有像对付梅伯或者比干那样,直接杀掉姬昌了事,是因为姬昌作为四大诸侯之一,其手中有着茫茫多的精兵强将。
就例如在《权游》第一季中,除了乔弗里大帝,包括老狮子泰温和瑟曦在内,谁都没想过真把奈德史塔克杀掉。
因为一旦那样做,北境的狼家,势必要报复到底。
2、服化道与神话片,究竟该怎样权衡?
看了《封神》之后,也有朋友们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即:都知道商朝尚且处于青铜器时期,服饰和铠甲不可能如此精美,为何还要这么做?
还有不少人,拿出了90版的《封神榜》作为比较。
当然,也有人说,老版的封神也是“罗马宫廷风”,不伦不类。
其实并不尽然。
剧中蓝天野老爷子饰演的姜子牙,其身着的服饰和发型,就和当时的一些服饰,基本上是吻合的。
可说到底,影版的《封神》,终究是过于华丽了。
这个“真”,到底该较吗?
都知道,《封神演义》的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故事中的社会架构,以及一些对于王权的想象,都是基于明代的现实的。
也就是说,这本身就是一部杂糅了商末至明代两千余年历史风貌的神话小说。
所以,为了考虑让影片的色彩,以及构景更加美观和丰富,适当改进一些服化道无可厚非,因为其并非是历史正剧。
重点:神话小说。
3、既然故事人尽皆知,那么真正的看点在哪里?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有两部小说对于其体系的构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部是《西游记》,另一部就是《封神演义》。
相较之下,《封神演义》在文笔上,差了不少。
但其宏大的宇宙观,以及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就足以让这部古典小说经久不衰,直到今日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可如何解读这个故事,是一门学问。
早在2012年,乌尔善的《封神》三部剧,就已经进入了筹备期。
不过因为别的作品,以及巨大的投资和选角的庞杂,导致该系列一拖再拖,终于到了今年暑期档,才得以真正定档上映。
它会是中国的《指环王》吗?
我是很反对这句话的。
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封神》,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神话故事,以导演为首的制作团队,想用最合适的光影美学,将这一神话与历史杂糅的宏大故事,搬上荧屏。
三部曲,30亿。
众所周知,高投入未必出产好的作品。
假如《封神》的第一部就折戟沉沙的话,那么将近90亿票房才能回本的《封神》三部曲,则将彻彻底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笑话。
可我的眼中,却看到了一部史诗级的作品。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神魔斗法、万里河山,我看好这部《封神》,将会成为中国神话大片真正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