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峯言峯语
前言在20世纪初的欧洲版图上,沙俄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老牌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而此时的俄罗斯帝国经济步伐沉重,工业生产落后,农业生产方式更是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在农业生产上,还在普遍使用着木犁和石犁,诉说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困境。
沙俄时期的农村
苏联成立后,经济政策的不稳定、内战的硝烟、对外贸易的停滞,都在不断侵蚀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经济基础。
1931年莫斯科街头
面对德国和日本反共主义的兴起,英法的绥靖政策,以及美国的孤立主义,苏联深感忧虑。他们明白,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应对外部的威胁。1929年时的苏联,年产汽车不到100辆,城市内部交通只能依靠有轨电车,连公交汽车都无法生产。而著名的“嘎斯”厂——高尔基汽车厂,也是在次年才诞生。
高尔基汽车厂
然而,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苏联的领导者们却有着强烈的自我振兴意识。斯大林在1931年的一句话,道出了苏联人心中的紧迫感: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或100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赶上这个差距。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会被摧毁。”
这句话,不仅是斯大林的决心,也是苏联人民的共同心声。
一、百废待兴,农业奠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联启动了一系列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目标是农业集体化。斯大林认为,工业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于是,数以万计的小农庄被合并成大型集体农场,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1929年至1930年一年的时间里,苏联的集体农场从1929年的5万多个迅猛增加至8万多个。自1931年开始,集体农场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
二、超英赶美,重工立国1933年至1937年间,苏联着手进行其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一次,重工业成为了焦点。斯大林设立了宏伟的目标,着眼于煤炭、铁矿石和钢铁等关键产业。
苏联时期的工厂
他的命令下,发电站、矿井和油田纷纷奠基,同时,运输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这些行动迅速提升了工业产量,1938年的钢产量比一战前增加了近三倍,比1920年的低谷期高出了一百多倍。苏联的钢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甚至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同年,苏联在全球制造业产量中的排名上升至第四,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
苏联时期的工厂
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45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长了100%。到1937年,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战云密布,军工爆兵1938年,随着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军事扩张,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在这种大背景下,苏联启动了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斯大林采取了巧妙的策略,通过发展既能民用又能快速转为军用的工业,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比如,他扩大了农用履带拖拉机的生产,这样在战争爆发时,这些生产线可以迅速转产轻型坦克。同时,飞机生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备不时之需。
苏联生产制造的武器装备
从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量翻了一番多,达到7500架,接下来的年份更是保持在10000架以上。到了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量仅次于德国,与英美两国的总和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苏联并未参战,而英国和德国已经陷入了战争,苏联武力爆表程度可见一斑。然而,1941年,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打断了这个五年计划。尽管如此,在这时,苏联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1941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
四、两手都抓,民生改善在重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轻工业也没有被忽视,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了提升。1935年,首先取消的是面包、面粉和米的配给制度,随后,其他按定额发放的食品配给也被废止。工人们享受着优厚的福利待遇,八小时工作制被严格执行。
结语从1927年开始,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立下了豪言壮志,要在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这个目标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不仅顺利达成,甚至还超过了预期。五年计划的成功,展现了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巨大的潜力,更为二战中成功抵抗纳粹德国入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收藏,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最后自己解体了
最后自己解体了
最后自己解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