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的本质是什么?
是买入的资金,大于卖出的资金,买的人占上风,那就是底部了。
很多高手通过盘面交易的观察,就能判断股票是不是处于底部,就是基于交易双方的买卖关系。
但是,对于底部的判断分两种。
一种叫做阶段性底部,另一种叫做大底部。
阶段性底部,往往是因为股票的超跌,也就是超卖引发的。
股票一直往下跌,买入的人都被套,一部分人开始止损离场。
但大部分人在被套的时候,会选择躺平,有一部分还会选择补仓。
也就是股票跌的越多,理论上抛压也就越小。
这个时候,一部分资金看股票跌多了,还会去抢反弹,希望低价买入做短线交易。
因此,在下跌过程中,买卖交易双方的心态和情绪,是在不断改变的。
这种情况,一定会产生一个临界点,也就是一个交易的平衡点。
这个临界点,就是反弹的始点,也就是阶段性的底部。
底部的资金不断买入,把为数不多的卖出筹码清空,直到买入的资金,再次多翻空的卖出,形成抛压。
阶段性底部,能否成为大的底部,主要是看这部分买入资金能否持续有效,跟风资金有多少。
真正的大底部,往往是因为股票基本面的变化,也就是趋势的扭转带来的。
相比阶段性底部,股票的大底部情况就不太一样,都是由趋势转变带来的。
这里的趋势转变,有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基本面的变化。
因为只有基本面不再恶化,才有可能吸引资金长期驻足。
否则,短期资金即便是抄底完成,也会迅速形成抛压,继续打压股价的。
大趋势的扭转,一定要配合着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扭转同步进行。
因此,大的底部并不单纯是通过技术分析而来的,还需要做基本面的研判。
当然,去抄大底部的资金,往往是偏左侧交易的长线资金,并非是那些想赚一波快钱就走的游资。
普通散户判断底部,建议先看短期,而不是去判断中长期,毕竟基本面的拐点不是散户能判断的。
从实用的角度,来讲讲股票下跌途中,底部的判断维度。
1、资金角度。
资金角度,其实比较简单,买盘大于卖盘,股价就到底了。
通常,这是一个过程,资金也要不断试盘。
并不是股价跌多了,资金就会疯狂抄底。
第一,底部筹码少,大资金抄底更拿不到筹码。
第二,底部抄底又放出很多筹码,说明底部还没到。
基于上述两点,资金在抄底的时候,也是不断试盘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盘面上,小幅度放量,连续的小阳线等,都是比较明确的信号。
2、筹码分布。
从筹码分布来看,底部有两个特点。
第一,底部距离平均筹码相去甚远,也就是套牢盘的成本和底部要有空间。
第二,底部开始出现部分获利筹码,这是资金建仓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通过筹码分布是很容易找到股票阶段性底部的。
当然,筹码分布本身,也是资金堆积所导致的,明确的底部筹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3、趋势均线。
股票在下跌途中和上涨途中,趋势均线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的,底部也会有底部的趋势线。
通常而言,底部的均线有两种分布方式。
第一种,是在震荡中,均线出现了交织,然后短期均线开始突破向上。
第二种,是短期均线出现了弧形走势,画出弯弧状,从向下转为向上。
趋势均线的探底回升,是明显的底部信号,只不过会稍微滞后一些,在下跌途中很难判断。
4、估值指标。
最后一个是估值指标,也是有效判断底部的依据。
但估值指标的运用,很多投资者都搞错了。
有两个要点,必须得注意。
第一,估值需要通过看动态的业绩去做衡量,而非静态指标。
因为业绩是在不断变化的,静态指标是失真的。
第二,估值要打折扣,一般是五折。
简单的说,衡量股价底部的估值,要以常态化平均估值,打对折来计算。
股价下跌是有惯性的,不是说跌到合理估值区域,就会停下来的。
刹车都有惯性,所以需要做好估值的预判,而不是按照常规平均来做计算。
上述四个维度,如果都能出现底部的信号,产生所谓的共振效应,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短期底部即将形成。
这里要切记一点,底部是走出来的,并不是提前预判出来的。
只有底部走出一段时间,才能确认底部。
之前所有的指标维度,只是用来判断底部可能的大小高低而已。
资金安排合理,相对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可以去做底部的研判。
但是对于资金量小,投资又偏激进的投资者,还是不要去做任何的抄底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