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十七)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12-25 19:48:37
【乌药-小茴香】 【王洪京经验】乌药辛温香窜,行气止痛,偏走下 焦,为理气止痛之上品;小茴香辛温,温肾散寒。两 药伍用,为理气止痛良药。临床多用于寒凝气滞而致 小腹冷痛者。王师认为临床上,可在此药对基础上, 加入广木香、吴茱萸等散寒止痛之品,其效更佳。用 量:乌药6~10 g;小茴香3~6 g。{刘青,贾伟,郝建 。王洪京应用健脾益气温中类对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04),65-66}。 【厚朴-枳实】 【徐景藩经验】六腑以通为顺, 不通则痛, 枳实善于破胃肠之气, 有通便之功, 对于痞结心下、胃脘满胀、食滞胃肠、大便秘结等均有一定疗效。仲景的大小承气汤均以厚朴与枳实相伍, 可治阳明腑实证及里热实证。枳实、厚朴均为苦味, 枳实功善破气, 兼能泻火, 厚朴下气除满, 兼能燥湿, 二者相互为用, 可治气机郁结于胃肠之证。且枳实性寒, 厚朴性温, 二者相伍, 寒温并用, 共理中焦之气。临床上, 慢性胃炎常兼食滞或兼痰湿, 因胃腑和降失司, 导致食滞、湿浊、痰饮等实证的存在, 患者可见胃脘痞胀、嘈杂, 食后饱胀, 嗳气, 大便不畅等。徐老常用厚朴、枳实药对, 调畅胃肠气机。若患者兼有大便秘结或热结较重, 可加大黄3~5 g;若热结津伤, 燥屎难解, 常加麦冬、玄参等, 为增水行舟之法;若病程日久, 脾胃气虚, 肠道运化无力, 可将枳实改为泻下之力较缓的枳壳, 加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理气。另, 徐老认为脾得温则运, 治疗便秘时应酌情配伍温通之品, 如肉苁蓉等。此外, 徐老在治疗胆囊结石时亦用此配伍排石。徐老认为, 胆道疾病常因腑气不通引起, 治疗时应注重通畅腑气。尤其是肝胆湿热证中常见大便秘结者, 徐老常在此药对基础上加大黄5~10 g;若热结较重者, 可予大黄粉, 每日1~2 g, 一日2次, 以温水冲服。{潘玥,陆为民。徐景藩运用含厚朴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43(02),61-63}。 【厚朴-木香】 【郭淑云经验】厚朴可行气、燥湿、消积、平喘;木香具有行气、调中、止痛之功效。二者合用既能消有形之积, 又可散无形之滞, 用于治疗湿阻、食积、气滞而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之证, 屡获佳效。{秦善文。郭淑云胃肠病常用对药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20(04),496-496+499}。 【厚朴-半夏】 【徐景藩经验】半夏可用于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半夏与厚朴相伍, 半夏善于化痰散结, 和降胃气;厚朴下行之力可助半夏降逆, 同时燥湿散结, 助半夏化痰。《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此类疾病女性患者较多, 常觉咽中有异物梗塞, 咽之不下, 咯之不出, 时发时止。临床上徐老常用此药对治疗咽部自觉异物感之证, 如胃食管反流的痰气交阻证。徐老认为, 胃液反流属于胃气上逆, 患者多有咽中不适的症状, 甚则咽中如有物阻, 然吞咽无困难, 胃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此类患者往往伴有情志不畅, 症状的加重亦与情绪有关, 应多加言语开导, 除用半夏、厚朴的药对外, 亦可加枳壳配伍桔梗, 竹茹配伍刀豆壳等药对, 取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之意。此外, “梗能主中”, 苏梗可解郁气, 兼以降胃气。故在治疗情志失调致使胃失和降之证时, 徐老常推崇运用苏梗。{潘玥,陆为民。徐景藩运用含厚朴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43(02),61-63}。 【厚朴-苍术】 【徐景藩经验】苍术有燥湿健脾, 祛风湿, 明目之功效。苍术、厚朴皆归脾、胃经, 同具燥湿之功效, 故临床上广泛用于湿困脾阳或湿阻胃脘之证。苍术善于解表燥湿, 其性主升;厚朴善于下气除满, 其性主降。两药配伍, 有助于调节脾胃升降功能, 共行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之效。临床上, 徐老多厚朴-苍术配伍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症见胃脘部痞胀不适, 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等。徐老认为慢性胃病患者常兼湿滞, 尤以脾胃气虚证为多, 此时健脾化湿尤为重要。而厚朴、苍术的配伍取自平胃散, 二药均为芳香化湿类药物, 入中焦健脾行气, 调畅气机, 使湿邪自化, 脾胃相和。徐老还常配伍陈皮、半夏、茯苓, 理气健脾, 和胃化湿。徐老常常告诫脾胃湿滞的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 以清淡为主, 少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 再配合中药治疗, 更增疗效。此外, 徐老强调“酒易生湿”, 临床上常可加用砂仁、葛花、枳椇子等化湿解酲之品。{潘玥,陆为民。徐景藩运用含厚朴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43(02),61-63}。 【厚朴-黄连】 【徐景藩经验】黄连、厚朴皆入中焦, 黄连苦寒, 善于清泻湿热, 开中焦之热结;厚朴辛温, 善于行气化湿, 散中焦之湿结。两药配伍,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共奏清热化湿之效。黄连之苦寒配伍厚朴之辛温, 正符合“脾喜温, 胃喜凉”的生理特性, 使中焦气机得以调畅, 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徐老认为, 肝木与脾胃同居中焦, 若肝木郁而化火, 横逆伤胃, 则易导致胃肠郁热之象, 如胃中灼热感, 烧心, 口苦, 大便粘腻, 里急后重等。黄连、厚朴的药对正可以治疗湿热郁结胃肠之证。若泄泻患者病程较长, 则易伤脾气, 脾气虚可发展至脾阳虚, 故徐老对于久泻湿热内蕴的患者, 虽有热象, 亦需加补骨脂、高良姜等。徐老强调, 清热药不宜久用, 应中病即止, 运用黄连时需注意舌苔, 倘若舌苔由黄腻转为薄白, 则应去之。{潘玥,陆为民。徐景藩运用含厚朴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43(02),61-63}。 【王洪京经验】厚朴辛温开通,燥湿散满,行气宽中;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消痞。二药合伍苦寒与辛温并行,清泄与开通并施,相辅相成。共奏辛开苦降,清热燥湿,疏通壅滞之功。用于治疗寒热互结或湿热郁滞导致的胃脘痞满、呕逆、泻痢等证。王师认为对中焦寒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的胃脘胀闷、嘈杂呕逆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苦降辛开法,能泄能通,疏通壅滞,痞满自解。用量:厚朴3~10 g;黄连3~5 g。{王瑞,刘施吟,王海涛,王洪京.王洪京主任医师应用清热类和温清合伍类对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66-68}。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