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沧州一对年轻夫妇控诉称,孩子在分娩过程中因羊水Ⅲ度粪染吸入大量胎粪,出生时无自主呼吸,5天后在ICU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质疑院方在分娩过程中处置不当,未及时采取剖宫产等有效干预措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家属还表示,病历中所载“曾建议终止妊娠但遭拒”的内容并不属实。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卫健部门介入后调解未果,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目前婴儿尸检已完成,结果尚未公布,医院方面表示将依法配合调查,并通过法律程序处理争议。(腾讯网)

此次悲剧虽仍待尸检及司法程序厘清责任,但也反映出医疗中信息不透明、沟通不充分等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中国公共卫生,2019)。家属与院方各执一词,病历记录的真实性也受到质疑,凸显产程记录与知情同意等环节的重要性。母婴安全的保障,不仅依靠技术,更有赖于制度完善与人文关怀。若医院确实未在粪染预警下果断剖宫产,属失责;反之,若病历记录属实,也应确保沟通内容有据可查。病历真伪是关键,面对生命的逝去,更需调查透明、处理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