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中国国籍!16万中国哈萨克族,为什么要“回流”哈萨克斯坦?

苍笙客简 2024-10-22 15:08:53

哈萨克族,这个游牧民族的故事,要追溯到15世纪中叶。

那时的中亚大草原上,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此消彼长。

当时,曾经强大的金帐汗国陷入了分裂。

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一群混有蒙古和突厥血统的部落,为了摆脱新兴的乌兹别克汗国的控制,决定另辟蹊径。

他们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草原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哈萨克汗国。

这群人,就是哈萨克族的祖先。

在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哈萨克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骑着矫健的骏马,赶着成群的羊群,在碧绿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游荡。

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哈萨克人自由不羁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但是,好景不长,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新的挑战很快就来临了。

17世纪,蒙古准噶尔部崛起,这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开始向西扩张。

准噶尔人的铁蹄踏破了哈萨克人世代生活的草原,迫使他们不得不向西迁移。

有些哈萨克人甚至逃到了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他们的游牧生活。

18世纪,清朝在一系列战争中击败了准噶尔汗国,将新疆纳入了版图。

乾隆皇帝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允许哈萨克人在新疆继续他们的游牧生活。

于是,这些流落异乡的哈萨克人开始在阿勒泰、塔城等地安家落户。

他们的帐篷点缀在雪山脚下,牛羊在山间牧场悠闲地吃草,马群在草原上奔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就这样,哈萨克族成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虽然生活在一个新的国家,但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习俗和游牧生活方式。

他们的服饰依然色彩鲜艳,音乐依然悠扬动听,传统的赛马、摔跤等活动也一直延续。

同时,他们也逐渐融入了中国的大家庭,学习汉语,接受新的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命运的巧合让哈萨克族经历了一次历史的分流,留在中亚草原上的哈萨克人,却经历了另一番命运。

19世纪,俄国帝国开始向南扩张,最终吞并了整个中亚地区。

哈萨克人成了俄国的臣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后来,随着苏联的成立,这些哈萨克人又成了苏联的公民,经历了集体化运动、工业化等一系列社会变革。

同一个民族,被国界分隔成了两支。

一支在中国,继续他们相对传统的生活;一支在苏联,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

他们的命运,从此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时光飞逝,转眼来到了1991年。

这一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哈萨克斯坦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独立时刻。

然而,欢庆过后,新生的哈萨克斯坦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好不容易当上了家里的主人,结果发现自己是少数派,这感觉肯定不太好受吧?

哈萨克斯坦政府还真金白银地出了不少优惠政策:

给你一块地盖房子?没问题!

想贷款?利息给你降低!

担心生活费?各种补贴安排上!

这简直就是给游牧民族量身定制的福利套餐啊!

这个政策的效果简直是立竿见影!从1992年到1997年,短短5年时间,就有约16万海外哈萨克人回到了哈萨克斯坦。

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哈萨克族。

最初的回流浪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掀起的。

那时候,哈萨克斯坦刚刚独立不久,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

靠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哈萨克斯坦的GDP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街道上到处是新建的摩天大楼,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反观当时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

新疆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

很多哈萨克族牧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生病了也难以及时就医。

就在这时,哈萨克斯坦政府抛出了橄榄枝。

这简直就像是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你搬到隔壁国家,就能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你会怎么选?

对于很多中国哈萨克族来说,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于是,从2000年开始,一股回流热潮在中国哈萨克族中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中国国籍,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前往哈萨克斯坦的旅程,他们满怀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是,现实总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当他们真正踏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时,才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乐土。

虽然都说哈萨克语,但哈萨克斯坦用的是西里尔字母,而中国哈萨克族用的是阿拉伯字母。

这就好比普通话和粤语的区别,虽然都是中文,但听起来可是天差地别。

经过几十年的苏联统治,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在生活习惯上更接近俄罗斯人。

他们喜欢喝伏特加,过圣诞节,甚至有些人已经不太会骑马了。

而中国的哈萨克族,尤其是阿勒泰、塔城等地的族人,无论是习俗还是宗教观念都更为保守。

面对这些困难,有些人选择了坚持,努力适应新环境;有些人则萌生了退意,考虑重新回到中国。

每个家庭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尽管如此,截至2024年,仍有超过16万中国哈萨克族人选择了入籍哈萨克斯坦。

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艰难抉择和勇敢尝试。

这种变化,就像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重塑这片古老土地的面貌。

从2000年开始,中国实施了雄心勃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重点地区,新疆获得了大量投资和政策支持。

这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这片干旱的土地,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结果如何?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2000年,新疆的GDP还不到1000亿元,这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起眼。

但是,仅仅20年后,到2020年,这个数字突破了1.4万亿元!增长了整整14倍!这种增长速度,简直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

更让人吃惊的是,2018年,新疆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哈萨克斯坦。

虽然人均GDP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还留在新疆的哈萨克族来说,生活条件正在快速改善,未来充满了希望。

以前,很多哈萨克族牧民家庭生活困难,子女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生病了也难以及时就医。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偏远地区与城市紧密相连。

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孩子们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设备先进的医院建立起来,人们生病了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更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偏远地区通了电,通了网,牧民们也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便利。

同时,政府还鼓励牧民定居,发展现代畜牧业。

这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率,也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条件。

不少哈萨克族牧民从传统的游牧生活转向了半定居或定居生活,收入也随之大幅提高。

他们不再需要忍受严寒酷暑,可以住进舒适的房子,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他们开始思考:留在中国,是不是更有发展前途?毕竟,这里有飞速发展的经济,有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还有熟悉的文化环境。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了一股逆向潮流的出现。

一些曾经入籍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哈萨克族,开始选择回流新疆。

他们发现,还是熟悉的生活方式更适合自己。在异国他乡,虽然语言相通,但文化差异却让他们感到格格不入。

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前景,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机会。

他们在哈萨克斯坦学到的现代畜牧技术,在新疆找到了用武之地。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回来。

有些人在哈萨克斯坦已经扎下了根,建立了新的事业和生活。

他们的孩子在那里出生长大,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对这些人来说,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但无论如何,新疆的快速发展,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选择。

它让那些曾经离开的人看到了回归的希望,也让那些留下的人感受到了家乡的进步。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

但无论选择哪里,最终还是要看哪里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哈萨克族

澎湃新闻:哈萨克斯坦释放强烈引资信号,改革中的“欧亚枢纽国”机遇在哪?

0 阅读:0

苍笙客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