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盟海誓·情意“鸢”长——漫谈潍坊与山东大学的深厚渊源

潮流潍坊 2024-06-24 19:24:47

“山”盟海誓 情意“鸢”长

——漫谈潍坊与山东大学的深厚渊源

◎刘晓伟

  山魂海韵百廿山大,盛世风华更好潍坊。2024年4月16日,“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5月26日,山东大学举行“百名学子登东镇沂山”活动。现阶段,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筹建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潍坊与山大“双向奔赴”,合作交流密切,成就了一段段佳话。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山大的发展历程中,潍坊就深度参与其中。潍坊与山大百年情缘,源远流长。在潍坊创办的广文大学、华东大学和华东高级工业学校都并入山东大学三个前身之中,与山大有重要的历史渊源。

  位于潍坊广文中学校园里的百年建筑文华楼。刘晓伟 摄 (资料图片)

  1901年,乐道院文华馆创始人之一的赫士博士参与筹建山东大学堂。1904年,潍县广文大学成立,1917年主体并入齐鲁大学,1952年齐鲁大学校址成为山东医科大学校园。广文大学迁往济南后,其附属中学即文华中学、文美女中继续留在潍县乐道院办学,1931年合并成为私立广文中学,1952年成为潍坊二中,也是现在的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学校的前身。1948年,华东大学在潍坊创办,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和齐鲁师范学院前身,后主体并入山东大学。1948年,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在潍坊创办,后更名为山东工专、山东工学院潍坊分校,1952年迁入济南总部。2000年7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广文大学:谱写了山东近代教育的重要篇章

  广文大学礼堂 (资料图片)

  在潍县创设的乐道院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2年重修并扩大了规模。胶济铁路的建设,让位于铁路中心的潍县发展前景巨大。1903年,青州广德书院与登州文会馆合并后迁至潍县乐道院,各取一字,组建成为以文理科为主的联合高等教育学府“广文学堂”,又称“广文大学”,1904年正式开学。广文大学师资、教学、设备等均属当时全国一流,雄伟的教学办公大楼,是当年城区最高大的建筑,校内设有钟楼、礼堂、天文台、运动场、可容纳400余人进餐的餐厅、藏书一万三千余册的图书馆,设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的科学馆大楼,还有浴室、田径及足球场、木工厂、铁工厂及理化仪器制作所等,具备了现代大学较完善的规模。

1917年,广文大学在济南千佛山建立更大的校舍,学校也从潍县东关搬迁至济南南关,与青州的师范学院、济南的医学院等合并成为齐鲁大学。自1904年到1917年期间,广文大学共培养出430多名毕业生,培养的人才最终进入不同的岗位,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齐鲁大学前期的办学,特别是“广文大学”期间的办学基础,极大地促进了齐鲁大学的发展,齐鲁大学在日后有了“南齐鲁、北燕京”“东齐鲁、西华西”的美誉。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也谱写了山东近代教育起源和发展重要的历史篇章。后来,齐鲁大学主体并入山东大学,现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1952年,齐鲁大学被撤销建制,部分文科人员并入山东大学,医学院被原址保留,和其他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华东大学:主体并入山大

  1948年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利用潍坊市中学生生源充沛的优势和乐道院的办学条件,在潍坊建立华东大学,主校位于乐道院广文大学旧址(现潍坊广文中学周边),预科部位于坊茨小镇区域。1948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华东大学自潍坊迁入济南。

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山师。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改为山东省实验中学。1951年3月,华东大学正式并入山东大学,至此华东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光荣历史使命。从建校到合校近三年的时间里,华东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东高级工业学校:由山工大并入山大

  1948年潍县解放后,曾山任中共潍坊特别市第一任市委书记。7月,曾山指示华东财办工矿部副部长张协和组织筹备处开始在潍创办工业学校。华东局财经办事处曾计划山东全境解放后在济南、潍坊、青岛各办一所高级工业学校,按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分别命名。经多方勘察,最后潍坊校址设在潍坊火车站附近南信街原华北烟草公司厂址,面积约30亩。参加筹建的有张韩挺、殷续丰、陈哲平等10余名干部,另外吸收旧学校留用人员陈翼文、宋希天等多人参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校舍整修、干部教师调聘、仪器图书购置等工作基本完成。1948年9月,华东第二高级工业学校正式成立,招收第一届学生197人,后来增至301人,张协和出任校长。因事实上只办了这一所,1949年1月,学校正式改名为“华东高级工业学校”,一般简称为“华东高工”或“潍坊高工”。

1949年7月起,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工业学校、生产部青岛高级工业学校、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学校等学校的全部系科师资设备等经过调整集中,组建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总部设在济南,张协和任校长。山东工专成立后,华东高工校址成为山东工专潍坊分校。华东高工是山东工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工专成立打下了组织基础、思想基础,而且华东高工的一些办学经验为山东工专所继承。

1951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决定将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为山东工学院,原山东工专潍坊分校改名为山东工学院潍坊分校,1952年3月迁入济南总部。198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2000年,山工大并入山大。

赫士博士在潍坊济南建学育人

  乐道院1883年创立文华馆,1895年创立文美书院,开始进行近代化教育探索,赫士博士就是重要的创始人之一。1901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成立,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学堂聘请乐道院重要的创始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赫士博士带去了13名中国教习和3名美国教习及全套教材。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他沿袭文会馆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沿用文会馆现成的教材和教学仪器,只用一个月即迅速开课。为此,他受到清政府褒奖,并受命替清政府制定教育规划及规章制度。清政府严令各省“立即仿效照办”。他利用美华印书馆赠给文会馆的印刷机创办了山东首家中文报纸《时报》,协助创建了山东乡村邮政业务,动员文会馆、广文学堂毕业生先后到各地邮局任职。

他上书朝廷建议采用新的办学体制和新的课本,制定全国六天一休的星期制休假制度,以代替旬休制,与国际接轨,均得慈禧太后嘉许。1904年,赫士博士因反对清政府把礼拜天休假制度改为皇太后、皇帝的生日休假,辞职回到潍县广文学堂任职,后在青州、济南任教授。1919年,在潍县创办华北神学院。1942年,侵华日军强行接管学校,赫士博士拒绝合作而被日军逮捕,被关押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他坚持把释放名额、生存机会让给年轻人,拒绝作为战俘交换回国,于1944年病逝于潍县集中营,享年87岁,实现了他“立志献身中国教育事业”的夙愿。

  “山”盟海誓,情意“鸢”长。潍坊风筝在山大上空飞起,潍坊的动力为山大加油,这座充满着发展活力的城市与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从历史走向未来,一定会更加紧密,创造出更多新的辉煌。

来源:潍坊日报、潍坊融媒

0 阅读:0

潮流潍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