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叶子玩收藏,分享收藏乐趣,传播钱币文化,感谢关注。
上两篇文章讲了先秦布币中的贝币、罄币、鱼币、春秋战国布币、以及刀币,今天主要讲圜钱、方孔圜钱、战国楚金、以及战国楚钱牌。
圜钱
圜钱,又称环钱,是由古时的纺轮和玉璧演化而来的,呈圆形,中间有一小圆孔,钱币上常铸有文字。圜钱是先秦铜铸币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之一,战国中晚期的青铜铸币,也是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式由布币、刀币向方孔圆钱过渡时期的货币样式。
早期圜钱中间穿孔较小,后才逐渐变大,相较于布币、刀币,圜钱更小巧,便于携带使用。目前发现最早的圜钱是安藏圜钱,能确定的是安藏是地名,但具体是如今的哪个地方暂无从考证,其流通区域大概是在河南山西接近黄河一带。
目前发现的圜钱可分为两大类,圆孔圜钱与方孔圜钱,目前所见的细分种类已超二十种。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铸造,且有些国家的计量单位还不太统一,下面咱们就分别从魏、赵、秦、齐、燕、两周三晋各国讲讲。
魏国圜钱
魏国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较为发达,圆孔圜钱也是诞生于此,形体较大,穿孔相对普遍较小,其较为常见的面文,主要有“垣”、“共”两种;就从如今出土的圜钱数量来看,垣字圜钱的数量是最多的,济阴面文的圆孔圜钱较少,而共屯赤金圆孔圜钱最为少见,曾被列入中国古泉十大名珍之列。
赵国圜钱
赵国是最先仿铸圜钱的国家,蔺、离石面文圜钱都属于赵国货币之一。赵国的布币、刀币以及圜钱大都带有“蔺”字面文,其中蔺布较多,而蔺刀、蔺字圜钱较少。
秦国圜钱
秦国圜钱以“两”为单位。有时候在影视剧中,常会听到“秦半两”一词,指的就是秦国半两圜钱,它也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币制改革后所铸行的方孔半两钱的原型,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极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秦国圆孔圜钱还发现有“珠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三”、以及“珠重一两·十四”等品种。
而秦国方孔圜钱,体形相对较小,无内外廓,背平素,穿孔四周有凸出纹,面文有两甾、文信、长安。
齐燕圜钱方孔
齐、燕两国铸造圜钱较晚,大概是在战国晚期,所铸行的已是方孔圜钱,采用的仍是刀币的货币单位“化”。齐国方孔圜钱面文为“益化”,根据其直径与重量,又分益化、益四化、益六化三种。
燕国的圜钱基本是晚期所铸,匽、匽化、一化、明四、明化面文,都是方孔园钱,其中匽钱是由燕化刀改的圜钱,体形较重,铸行时间短,后减重铸匽化钱,后又再进一步减重铸行一化,其铸行时间间隔较短,也因此前两者后世发现的不多。
两周圜钱
两周指的是当时西周与东周两个国家,是战国中期从周王畿分裂出去的两个小国家。其铸行的圆孔圜钱面文分别为西周、东周,前者略重于后者,是历史上最早的国号钱,是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两周地区的圜钱是以布币的“釿”为单位。
战国楚金
楚金,是楚国的货币之一,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其金含量最少在85%,最高达到98%。楚金根据其币上刻的文字又有诸多称谓,郢爰”、“陈爰”、“融爰”、“卢金”等等,其中郢爰出现最早,出土也最多。
战国楚钱牌
楚钱牌,呈长方形板状,四周边缘都有廓,正背面都有勾连形卷云纹,正面中央有两道同心圆圈,圈内有四字铭文。从其铭文与重量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视金一朱、视金二朱、视金四朱,其表达的意思分别是可兑换黄金一铢、二铢、四铢。就目前发现的楚钱牌,出土数量不多,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