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达32吨的沧州铁狮子,千年不倒,为何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墓史迷踪说过去 2024-01-28 06:56:22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河北沧州有一座铁狮子,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屹立不倒。

它昂首嘶吼、威风凛凛,静静地诉说着坚韧与勇敢。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座雄奇的铁狮却在21世纪换了模样,倒在了专家“自以为是”的保护上。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沧州铁狮子:守护一方古城

说起沧州,铁狮子总是人们口中绕不开的一个文化地标。

作为“华北四宝”之一,沧州铁狮子以雄奇的姿态屹立于那座文化名城。

对于铁狮子的铸造,史书记载以及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赎罪说”。

《沧州志》中提到,公元953年,后周世宗柴荣出兵北伐。

在征战期间,军队曾经在古沧一地驻扎。

当时,听闻城内有一个擅长冶金工艺的罪人。

于是,柴荣下令让他在城内铸造一座狮子增添城池的威严,以此庇护行军的胜利。

关于铁石的铸造,这是记录下来的较早文献,但是具体的细节存在一定的争议。

比如,《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六》中记载,柴荣在到达沧州的时候,根本没来得及休息就继续北上征战。

这样的行军安排,使得柴荣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由,铸造铁狮一事自然也就成为了空谈。

第二种说法是“坐骑说”。

从铁狮的外表可以看出,它的头顶和颈部分别刻有“狮子王”的字样。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人们在狮子的腹部找到了关于《金刚经》的内容。

根据这些文字记载,以及背上的莲花盆,人们推测铁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再加上这座狮子坐落于城内的开元寺门前,它被普遍认为是寺内的一件遗物。

第三种说法是“镇海说”。

有传言称,很久之前,沧州地区水患严重,使得一方百姓不得安宁。

为了消除这一灾难,当地的百姓纷纷集资,出钱铸造了铁狮,以此对抗海啸的侵扰。

铁狮铸成后,果然发挥了神奇的功力,沧州地区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鉴于铁狮体型庞大,浑身上下又流露出一股威严之气,当地人便称它为“镇海吼”。

对于铁狮的由来,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座铁狮子始建于后周时期,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铁狮历经千年的沧桑风云,依然矗立不倒,威风凛凛地守护着古城。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座雄伟的铁狮,没有消沉在历史的变迁中,却倒在了专家的自作聪明上。

二、铁狮为何被轻易地“修倒”?

1803年,沧州城迎来了一场灾难性的狂风暴雨。

在大自然的攻势下,铁狮最终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这次的倾倒给铁狮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直到90年后,铁狮才被重新立起。

遗憾的是,此时的铁狮已经没有了下巴,腹部也受到一定的毁坏。

新中国成立后,专家们开始着手恢复古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50年代,夏季时常出现洪涝灾情,甚至淹到了铁狮的腹部,以至于铁狮的四肢常年累月在水中浸泡。

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的工作人员为铁狮修建了一座八角亭。

美其名曰,保护铁狮不受风吹雨打。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专家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由于铁狮自身的湿气还未彻底散发,再结合该地的低洼地形,积水在亭子的遮蔽下不能挥发。

这种情况下,铁狮周围的水汽反噬到铁狮身上,再次加重了狮子本身的锈蚀程度。

无奈之下,1975年,专家们只得将八角亭拆除。

但很明显,这将近20年的“保护”已经给铁狮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但是,事情的严重程度远远不止于此。

9年之后,为了解救长期陷于泥土中的铁狮,专家们决定在不远处给铁狮修建一处2米高的台座。

由于铁狮的腿部已经处于空心状态,在搬迁的时候,为了防止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专家们便给铁狮的腿部浇灌了一种名叫硫磺锚的固合剂。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硫磺锚固合剂作为一种胶粘剂,熔点低,且极容易膨胀。

吊装工作完成后,铁狮腿部的固合剂没有被完全清除,凝固之后,体积变大,一下子撑裂了腿部。

经历过如此重大的人为伤害后,铁狮已经变得脆弱不堪。

到了1994年,专家又提出“支撑”的策略,用铁管撑起铁狮的身体。

为了加固铁狮的腿部,专家们又找到了一种膨胀度更小的新材料。

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吐槽,专家们有经验,但又好像不多。

那些由沙子、石灰等组成的混合材料,在雨水的作用下,依然再次发生膨胀。

这直接导致本就不堪一击的铁狮再度发生开裂的情况。

在前前后后几次的折腾下,铁狮不但没有恢复原貌,反而朝着分崩离析的方向发展。

往日昂首嘶吼的雄狮,连站起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看着现状令人堪忧的铁狮,殊不知,当地政府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

三、新铸沧州铁狮子

自从2000年,去除铁狮腿部的填充物之后,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没人敢主动站出来进行修复了。

考虑到延续铁狮雄姿以及文化精神的必要性,当地政府决定建造一尊新的铁狮子。

经过两年的筹备工作,2011年,新铸的沧州铁狮出现在了市内的狮城公园。

其重量达到了120吨,体积是原狮子的1.32倍。

看着这一新型狮子,不仅是游客,连工作人员都觉得有些地方存在不对劲。

新铸造的狮子,并没有原狮子身上透出的那股威严,给人一种“看也后悔,不看也后悔”的感觉。

因此,新建筑的出现是否能让人们产生文化认同感,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铁狮子的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国内外对于部分文物的修复都束手无策,一度陷入了窘境。

四、“毁容式”文物修复

2013年,有网友发文称,辽宁云接寺的壁画被抹去了最后一丝历史痕迹。

早在2012年,云接寺的修复工作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需要明确的是,当时申请修复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资质。

可即便是这样,在未获得官方的批准下,云接寺擅自对壁画开始了修复工作。

在此过程中,他们运用了大量的反差色彩以及粗制的线条,画风与之前相去甚远。

可想而知,修复过后的壁画究竟有多惨不忍睹。

从古朴的艺术品,直接变成了艳俗的奇葩之作。

不仅如此,国外的文物修复同样出现了这一问题。

《戴荆冠耶稣》是西班牙的教堂壁画,绘画技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

由于当地的气候潮湿,以及存放时间久远,壁画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

为了保护这一无价之宝,文物部门四处筹集资金,决定对其进行修复。

等到筹备工作完成后,来到教堂的专家却发现,壁画已经遭受了“涂鸦”。

原来,在2012年8月,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出于好心,自行购置颜料,对其进行修缮,以重塑本真的颜色。

由于她大胆的创作,导致原本庄重的耶稣壁画变成了一个搞怪的猴子。

就这样,一件艺术品就此沉寂,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文物修复一直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前所未有的谨慎。

在这一点上,一档节目的出现或许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文物修复应如何?

2016年,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强势推出。

节目中,镜头不仅向观众呈现了工匠精神,还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到了观众面前。

从瓷器到织品,从钟表到壁画,无不体现了专家们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慎重。

一位故宫匠人提到,在他看来,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持文物本身的印记。

为了修复而修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创作,其实是对文物的一种亵渎。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是文化传承的见证。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那段遥远的故事。

加大文物的保护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修复工作具有不可逆性,技术、设备、资金等都必不可少。

相信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会恢复它们原本的美好。

同时也希望,沧州铁狮子这种令人无语凝噎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千年沉浮的铁狮传奇》.光明网

2.《沧州铁狮子保护困局:继续修缮还是维持现状引争议 》.新华网

3.《沧州志》

4.《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网

5.《西班牙19世纪壁画遭8旬老太“修复式毁容”》.凤凰网

6.《辽宁古寺壁画惨遭破坏性修复 所聘公司无资质》.中国广播网

0 阅读:0

墓史迷踪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