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时候,看准漂相,是最能减少空竿率的必杀技巧。通常情况下,有效的吃口,除了钓鱼人常说的顿口之外,就是顶漂和黑漂了,这几种漂相几乎是提竿必中。但顶漂和黑漂的形成机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今天就分析一下这两种漂相形成的原因,帮你精准把握提竿时机。

顶漂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钓钝的情况下,饵躺底了,鱼吸食鱼饵的时候,就会造成浮漂上升出现顶漂;二是半水或离底中鱼,就是饵还没到底就被鱼吃了,这种多数出现在钓草鱼和鲫鱼离底的时候,中途中鱼,浮漂就沉不下去了,就出现了顶漂;还有一种是小鱼啄饵,如果有钓过白条的就知道,白条吃饵非常快,漂相要么是在水面抖动,要么就是抖动顶漂或黑漂。如果顶漂提竿不中鱼,这个时候有可能是鱼太小吃不进饵,如果顶漂后又回位了,那就是鱼已经完成了吐钩。

黑漂的形成,第一种情况是和顶漂相反,就是钓灵的情况下,鱼吃了饵逃走,就会出现快速黑漂,这种漂相在钓翘嘴、鲤鱼时出现得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是缓慢黑漂,如果是在流水区域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钩挂底了,如果是在静水区,要么是黄辣丁、小鲇鱼这种皮糙肉厚的小鱼,这种鱼吃了饵也是慢悠悠的跑,就会出现缓慢黑漂。如果碰到黑漂提竿不中鱼,可能是碰到小虾、小螃蟹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鱼游过时蹭到鱼线或完成了吐钩,这种情况下,黑漂后一般很快就会复位。

一般情况下,顶漂比黑漂中鱼的概率更高,除了小杂鱼抢食以外。根据相关的试验数据,2斤以上大鱼黑漂中鱼率为58%,而顶漂中鱼率可以达到82%。因为顶漂的形成,包含了鱼吃食和抬头两个动作,这样吐钩就有个延迟,并且向上吸食的情况下,钩尖更容易刺进鱼唇。而黑漂的时候,鱼从吃食到吐钩只需0.3秒就可以完成,所以钓鱼的时候专注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刺鱼的机会是稍纵即逝。

最后,在野钓的时候,如果碰到漂相很乱的情况下,要么沉住气多观察一下,要么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调漂出了问题。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钓友们都能顺风顺水,满载而归!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记得点赞、转发、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