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CEO肖适谈做车载:目标高端车型,在车上再造家庭影院|36氪专访

36氪 2024-12-17 12:50:57

作者|宋婉心

编辑|郑怀舟

国内投影仪市场持续收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陷入困境的行业老大极米,近几年频繁调整,最新的消息是,极米正式入局车载业务。根据官方披露,至今极米已拿下六家试点。

做了十年C端生意的极米决定进入B端,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

2021年极米刚上市时,一时风头无两,还创造了科创板史上单签盈利的历史。当时,资本市场对极米交易的是“投影仪替代电视机”的逻辑。

只不过这一逻辑没有如期兑现,或者说短期内被证伪。

用户对“投影仪替代电视机”的需求并不够硬,叠加消费者预算收紧,IPO之后的第二年,极米的营收增速便迅速降到了个位数,随后行业失速、股价脚脖斩、净利暴跌等接踵而至。

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市场的变化便打了极米一个措手不及。极米没有预料到的是,在国内市场,液晶电视过于强势,导致投影仪的渗透情况远不及海外市场。

最新财报中,极米的成绩单依旧不佳。在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利润回正之后,今年二、三两个季度,极米净利润再次亏损,分别亏损约1022万元、4443万元。

极米必须做出改变。对于选择第二增长曲线,极米内部讨论的焦点在于,是选择跨步大一点做AI等领域,还是小一点基于自身优势行事。

与36氪的对谈中,肖适表示,车载是和极米关系最密切的,同时是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而且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合作方也能最大程度提供助力,因此是最适合极米切入的赛道。

在产品结构上,极米现阶段以车载投影和智能大灯为主,同时也在和整车厂探索投影技术在车内的其他应用。

根据极米的观察,投影上车的所有应用中,智能大灯的市场更具确定性,其他则均在探索中。

实际上,车载是很多投影仪同行的共同选择。光峰科技已经先极米一步涉足了车载领域,如今已经将九家试点收入囊中。去年12月上市的问界M9,搭载的业界首个车规级投影巨幕,就来自光峰科技。

车载投影普遍配置在30万以上的大尺寸车型上。因此从需求侧来看,车载投影的受众和家用投影仪受众重合度较高,即愿意尝鲜的偏高净值人群。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500元-999元、5000元+成为市场唯二保持增长的价格段,整体呈现“K”型消费趋势,两极化明显。

原本定位中高端的极米,也从去年开始调整产品价格带,密集推出2000元以下及5000元以上的新产品。但目前瞄准“哑铃”两头定位的产品还未给极米业绩带来明显效果。

那么定位高端市场的车载投影,能多大程度修复极米的业绩?近期36氪和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及CEO肖适进行了对谈,以下为采访精编:

36氪:简单介绍下极米选择做车载的过程?极米选择入局哪几个产品?

钟波:主要是几个因素,第一,车肯定是第二个家,随着智能化越来越提高,车里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会有很多需要光学的部分,我们把它看作车内是大屏的需求,车外是光的数字化的需求。

其中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市场增长最快的,就是车内的大屏需求,还有车外的大灯需求。

36氪:车载投影的形态是怎样的?传统的投影仪改造的话,硬件有很大差异吗,车规级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肖适:车里面其实挑战蛮大的,比如温度范围更广,高低温的挑战非常大,但这本身就是车规的基本要求,我们上车天然就会遵从这些要求。

更大的挑战是什么?投影的镜头里面有玻璃,可能有些精密零件,受到强光照射之后,它哪怕有可能一微米或者一毫米的形变,成像画质就会受影响,可能画面就不清晰了。

家庭室内温度比较恒定,但车里面不一样,夏天可能到40度,在冬天也会很冷。所以整个系统要保证它在不管低温高温下,都能给用户呈现非常高质量的画面,这个挑战比家用的大很多。

36氪:成本因此上涨很多?

肖适:是,但是可能百分之七八十还是相同的,百分之二三十是车专用的一些东西,因为本身家用的也都是一些可靠性很高的材料。我们在家用领域,已经出货了差不多700万台投影仪,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对我们进入车载领域,也是很好的参考。

也跟我们前几年投入数十亿的研发费用相关,包括投了宜宾的工厂。这个工厂第一目标是提升质量,然后是交付,最后才是成本,并不是仅仅是为了成本去做的,说实话真的为了成本低,外面去外包更便宜。

36氪:HUD(车辆平视显示系统)现在装车率高速攀升,相比较而言,车载投影的需求确定性更低,极米的产品布局重点是否会偏向HUD?

肖适:HUD暂时没有去做大的投入。因为HUD现阶段的解决方案用的是LCD方案,不是我们主要积累的技术路线。

36氪:家用投影仪近些年需求的下跌已经很明显,那么您对于车载投影仪的需求的判断是怎样的?想听下您的分析。

肖适:车载有很多场景,不只是投影仪,不过都是用投影仪的技术,只是分到不同的场景上做应用。

可以分开来谈。举个例子,比如大灯的数字化,我觉得它是个趋势。大灯核心做的事情是光线的数字化,它会带来什么好处?

比如说在欧洲,欧盟有法案说,在会车的时候,要求要把对面来车方向的灯要关掉,但原来的灯不可能精准地关掉左上角右上角还是中间,所以大灯数字化对于欧洲来说是相对确定的诉求。

根据预测,五年至八年后,欧洲数字化大灯的渗透率是30%。

我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到来,车周围的360度照明,也是非常大的机会,但是这块没有准确的预估,因为毕竟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我们认为,以汽车机器人的逻辑来理解,它需要跟周围的环境做一些沟通和互动,从这个点上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机会点。

车内来看,我们认为在一些空间比较大的车上面,投影仪做大屏观影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大车方向。然后还有车内的氛围营造,这块我们也在跟一些头部车厂探索。

目前相对更有确定性的,是头灯的市场,其他都还在探索阶段。

36氪:目标高端车型的话,顺应当下消费降级的趋势吗?

肖适:我们的认知可能有点不一样,我们认为消费有点偏K型化,是中间塌掉了,两头很热。比如华为M9和比亚迪腾势等大尺寸车都卖得很好。

36氪:投影仪上,个人观察,只有有孩子且孩子比较小的家庭,后座才需要有这样的娱乐设备。

肖适:我们定义这个方向,首先的出发点是“第二个家”。

我们观察身边的同事,他们有些人买了新能源车,会在车里办公、中午跑去睡觉,就像把车当成了半个家。我同意小朋友喜欢看投影,但现在的车音响越来越好,顶配的车甚至有四十几个喇叭,在家里很难营造出这样的音响效果。

之前车上音响方案进步很快,但投影方案比较拉垮。所以我们今年和车厂共创,希望能把影院效果搬到车上。不管是影像还是声音,都要对标最好的家庭影院,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封闭空间是最有可能实现高品质家庭影院的独立空间。

而且,家里因为都是电梯公寓,不能把音响声音开得很大,会扰民。大家可能觉得车的幕布只有三十几寸太小,但距离足够近,三十几寸可能等效于家里 150 寸的效果。所以,有了几乎覆盖视线的影像和超豪华的音响效果,就能打造一个第三空间。

36氪:车载业务成熟后,预估占极米整体营收多少,对净利起到多大带动作用?

肖适:这个很难判断,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极米。

36氪:开辟新业务的选择上,极米为什么没有选择AI赛道?此前看到三星的ballie投影机器人,感觉是很好的方向。

肖适:这是很好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内部讨论的一个焦点,即我们究竟是应该更大胆地跨越,去涉足当前热门的 AI 等领域,还是基于自身优势行事。最后经过内部讨论,我们达成了一致,即基于我们的积累和沉淀,向优势方向扩展,而不是追逐当前热门的方向。

三星机器人我们也看过,我觉得它的设计非常有创意,也很好,但我们仔细考虑后认为,要将其真正应用于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不过,我们会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可能需要等到机器人能够大规模进入家庭时,才会真正实现应用,所以我们判断可能时间还稍微早了一些。

36氪:近期国内外很多厂商都在入局AR眼镜,从使用场景来看,智能眼镜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投影仪,极米如何看待AR眼镜和投影未来应用场景的殊途同归?

肖适:对于这种新技术,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种能看电影的眼镜,我们也购买并使用了很多。但我们认为,这种眼镜的场景存在一个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偏封闭的,至少目前的技术是这样的,它会让使用者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隔绝。就像苹果的体验很好,但为什么卖得不好呢?就是因为它与周围的环境隔绝。

所以我个人认为,眼镜可能更务实的是AI眼镜。现在AI眼镜真正体验做得好的,可能是若琪等品牌推出的单色信息提示类眼镜。

而要做彩色的、能实现AR或虚实融合的眼镜,我认为目前做得最好的是Meta的Orion,它在空中成像,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完全融合,重量也不是很重。

它之所以不卖,是因为技术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成本也极高,据说高达一万到两万。

我也认可眼镜的这个方向,但它的基础技术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突破。目前,我觉得技术准备好的,是眼镜上的麦克风、speaker和单色信息提示,这三个技术组合起来,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比较创新的方案,或者说它是能实际走入大家生活的方案。

36氪:除了做车载,极米还在进行哪些开源节流的措施?

肖适:未来我们可能会进军商用投影仪领域。

目前,商用投影仪主要由日系厂商主导,如爱普生、索尼,以及台系的明基、松下等。在经过十年的压强式研发投入后,我们现在发现极米也有能力生产高亮度的商用机器,亮度甚至可以达到上万流明。因此,明年我们也计划进军商用领域。

以中国目前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我认为极少有领域像商务投影仪这样还被日系品牌所占据。

36氪:商用场景主要就是公司内部吗?

肖适:一个是办公室,虽然当前很多办公室是被大屏电视取代了,但是举个例子,有些中型会议室,它需要 150 寸的画面电视机,但是Micro LED看起来太刺眼了,而且经常很多坏点,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中型办公室在用投影。

此外还有大学,大学的阶梯教室都会有投影,比如MBA很多教室都是有投影的,这是第二个场景。

第三,现在国家很重视文旅方向,比如teamlab,它就是个光影艺术馆,还包括一些政府的展示,这个方向现在需求非常大,我们看到这块市场还在增长。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0 阅读:0

36氪

简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提供深度的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