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小倩在饭桌上聊起了自己婚后的生活。
她说,婚前婆家许诺婚房首付由他们承担,可真到了交钱的时候,却迟迟不肯出全款,最后只能由她父母补上这笔钱。
结婚之后,婆婆时不时抱怨当初出的钱太多,生活中还爱干涉小倩的家务和育儿方式。
小倩对此既无奈又难过:“娘家花了那么多钱,按理说应该让我舒舒服服过日子,怎么还是隔三差五要看婆家的脸色呢?”
另一位同桌朋友不以为然:“你不能光指望娘家,有没有想过婆家为啥不愿意出力?
还有你老公,他在中间的态度是不是也有问题?
”这番话让小倩沉默了许久,饭局的气氛一时有点冷清。
这段对话让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娘家“有钱”重要,还是婆家“助力”重要?
在婚姻中,这两者真的能直接决定幸福吗?
娘家有钱,是女人在婚姻中的底气不得不承认,娘家的经济实力往往能够给女人在婚姻生活中带来更多底气。
还记得电视剧《双面胶》里的丽娟吗?
她是本地人,娘家经济条件不错,婚房、婚礼几乎都由娘家承担,但这并没有为她换来幸福的婚姻生活。
相反,婆婆因为觉得自己儿子的家庭条件不如丽娟,总是心里不平衡,甚至明里暗里干涉小夫妻的生活,最后导致两人矛盾重重。
相比之下,那些在娘家支持下更有能力“站住脚”的女人,往往在一些关键时刻能占据主动。
比如,高中的老同学小云就是这样的人。
她父母早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在她结婚前,除了全款帮她买下一套房,还留了一部分钱让她用作保障。
婚后婆婆曾试图插手他们的家务开支,但小云直接表示:“我们过自己的日子,婆婆您就安心享福。
”她的底气来源于自己不需要经济上依赖婆家。
这种“不欠人情”的姿态,让婆家之后也转变了态度,不再事事都插手。
当然,我们不能把幸福和金钱画上等号,但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关系。
娘家有钱并不是让你在婚姻里“高人一等”,而是让你在面对矛盾时少些束手束脚。
婆家助力,是幸福婚姻的加速器如果说娘家的支持是女人婚姻的底气,那么婆家的态度就是婚姻幸福的加速器。
什么样的婆家才是“助力型”的呢?
我的同事张阿姨和她婆家相处的故事,常常被同事们羡慕。
张阿姨年轻时,婆婆不仅支持他们买房,还主动提出负责装修,甚至在她怀孕期间搬来帮忙照顾。
后来,孩子出生,婆婆一边帮着带孩子,一边还会时常跟张阿姨聊心事,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
这样的氛围,让张阿姨的婚姻生活既轻松又幸福。
不过,不是所有婆家都一定要在经济上提供支持。
更多时候,精神上的关怀和理解,往往更能感动人心。
小佳的婆婆并不富裕,但婆婆性格开朗,很懂得站在年轻人角度替他们考虑。
每次夫妻俩因为一些琐事吵起来,婆婆不是偏袒自己的儿子,而是拉着他说:“多哄哄佳,她是个好女孩。
”婆婆的这个态度,也让小佳背后多了一个坚强的“娘家人”。
婆家助力,说到底是一个态度问题。
如果婆家愿意支持你、有事没事帮衬一把,哪怕只是情绪上的支撑,都会让女人觉得轻松很多。
有了这样的支持,婚后小家庭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娘家有支持,婆家愿付出,幸福婚姻更容易现实中,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娘家有能力支持,而婆家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付出。
这种“双向支撑”的情况下,女人在婚姻中往往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但实际生活里,谁家的生活又能十全十美呢?
有人娘家条件好,但婆家不给力;也有人婆婆贴心,却缺乏娘家的支持。
而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经营,有了父母的助力固然理想,但归根结底,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理解才是幸福的核心。
我的高中同学小然,嫁了一个家境普通的男人。
小然娘家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但她和丈夫靠共同的努力把小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的丈夫虽然收入不多,却十分体贴顾家,每次婆媳有矛盾,他总能站出来解决。
他们的婚姻生活虽然没有特别多的“助力”,却弥补了彼此原生家庭的不足。
由此可见,娘家有钱、婆家助力的确是女人在婚姻中的福气,但更重要的是夫妻双方的用心和责任感。
只有两个人愿意懂得“共担”,婚姻才能走得更加长久。
幸福的婚姻,更需要夫妻携手婚姻是一门复杂的功课,需要努力,也需要智慧。
娘家的支持或婆家的助力,固然可以让婚姻生活锦上添花,但它们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
幸福最终来源于夫妻的沟通、互相理解和共同成长。
当一个女人能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力量,不依附于外界的帮助,也不把压力都推给对方,这样的婚姻生活才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无论现实条件如何,最重要的是夫妻彼此携手,共度每一个生活中的难关。
所以,不管娘家是否有钱,婆家是否助力,真正的幸福从来不只靠别人赐予,而是得靠自己争取和经营。
婚姻中的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为幸福做了多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