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宋所存在的问题,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哪些措施

曜瑞说历史 2023-04-04 13:06:0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很多人都知道,王安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风格含蓄隽永,温婉又不失厚重,至今仍被人传颂。

但王安石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心怀天下,为了改变北宋时期的社会弊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

虽然这场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但其中也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那么,当时的北宋有哪些社会问题?王安石又做出了怎样的应对呢?

北宋的社会弊端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宋,平定了还残存的五代十国其他势力,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

在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经济的高度繁荣,在稳定的中央集权下,统治者有意“文以靖国”,重文轻武,北宋的文化方面也展现出空前的盛况。

在这个时期,聚集了众多青史留名的文人,留下了诸多传世的佳作。

但盛极必衰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而北宋繁华盛世的背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而这些问题,概括来说,就是“三冗”。

“三冗”的第一“冗”,就是冗官。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经历过群雄割据的乱世,自然知道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同时,他这个皇位也是通过自己兵变抢过来的,他更怕有人同样想要抢夺自己的位置。

为了防止臣子们一家独大,搞分裂擅权,统治者们选择实施一套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体制,以防止个人手中掌握太多的权力。

这种制度确实更好地将权力集于统治者手中,但同样的,他也会导致宋朝官僚机构太过臃肿,使得北宋时期冗官现象非常严重。

有相关数据显示,从宋朝开国到宋仁宗时期,在朝的官员足足增加了五倍!

而大量的冗官会使得处理事情的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层层加码。

再加上官员之间们好逸恶劳,不负责任,遇到事情互相推诿,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同时,大量的官员也意味着更多的工资,朝廷要花更多的钱去供养他们,这就使得国家财政方面的压力更大了。

而第二“冗”,则是冗兵。

宋朝初期,天下还未大定,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统治,宋朝统治者势必要四处征战。

而相应的,频繁的战争、强大的敌人,意味着宋朝势必要有着更庞大的军队,这就造成了冗兵的现象。

有相关数据显示,北宋建国初期,厢军不过二十二万,而到了第二代皇帝宋太宗时期,厢军的数量就已经增长到了66万!

而到了宋仁宗时期,不过短短几十年,厢军数量已达到125万!

如此庞大的军队,势必要有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供养他,而花费在“养兵”上的费用也确实不小,占了宋代财政支出十分之八九的样子。

然而,宋朝的兵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

看似庞大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宋兵之弱,在上下五千年内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而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还是宋朝对“武”的抑制。

而冗兵的出现,又造成宋朝面对外敌的入侵,总是无力抵抗,只能屈辱地求和、赔偿,用割地和赔偿钱款来换取短暂的平和,而平和之后,琼楼玉宇里依旧是歌舞升平。

同时,冗官和冗兵的出现,则导致了最后一“冗”,那就是冗费。

王安石关于“富国”的变法

冗费也很好理解,太多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官员,太多好逸恶劳、缺少历练的将士。

再加上官僚权贵贪污腐败、奢靡享受的风气盛行,势必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花费,使得宋朝的财政危机愈发严重。

当国库亏空越来越严重,钱从哪来呢?当然是增加赋税,压榨百姓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政治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着手做一些变革。

在北宋被众多弊端压的岌岌可危的时候,众多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也站了出来,企图“革除时弊”,改变现状。

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一些大臣提出了针对“三冗”的变革,这便是有名的“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确实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改革终究还是触犯到了某些权贵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让新政继续持续下去。

最终,在这些人的恶意打压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最终仅持续了一年,便黯然收场了。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无数心怀天下的文人政客,在改革的这条路上不断探索、追求,而王安石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067年,宋神宗赵顼继位,此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年轻气盛,心怀大志的年纪,面对国家长期存在的弊端,他内心也急于改变。

而此时,王安石便走进了赵顼的视野里,并得到了赵顼的信任。

王安石是个十分有能力的人,他也一直就有着变法图强的心思,早在宋仁宗时期,王安石便提出过自己关于变法的一些主张,只可惜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重视。

如今有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王安石终于得到了机会,开始坚定地实施自己的改革。

王安石认为,如今宋朝面临的积贫积弱的问题,其根源不是节流,而是开源。

庞大的财政支出不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生产过少,生产力太弱才是。

先要改变现状,必须有足够的田地从事生产,让更多的百姓投入到农业活动中去。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第一个重点,那就是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

从这点出发,王安石推出的第一个重大的变法,就是青苗法。

北宋时期,每每到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们没有足够的余粮维系生活,新的粮食作物又没有生长出来,这该怎么生存呢?

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向一些地主显贵人家借钱,但这些人家显然并不都是好心人,借了的,要加倍换回来。

久而久之,民间高利贷就这么产生了。这种现象加重了农民们的生活负担,不利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于是,青苗法便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相应的政策。那就是每到农民没有粮食的这个时期,官府们给他们提供贷款。

而国家制定的利息也是相对合理的,起码远远比找地主借高利贷划算。

王安石的这项举措,一方面缓解了农民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一大笔收入。

针对“富国”这一点,王安石还有哪些变法呢?

针对强兵与官制的变法

除了青苗法之外,王安石还提出了免役法,农民们只要缴纳一部分钱,就可以免于服劳役,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作。

还有方田均税法,按照土地的质量收取赋税,使得农民缴纳赋税更加合理;农田水利法大修水利工程,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市易法设置官方的商品交易场所......

以上种种举措,确实为宋朝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但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并不仅仅是财政。

针对宋朝军队面临的问题,王安石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王安石颁布了保甲法,百姓每十户人家组成一保,提供劳动力当作“保丁”。平时负责在晚上巡逻,农闲时期还要进行军队方面的训练。

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乡村的治安,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储备。

同时,为了避免宋朝军队空有数量却没有实力,王安石还实行了裁兵法,让年老体弱,身体素质不合格的自动退出军队,回家种田。

这种方式,使得北宋时期严重的冗兵现象有所好转。

同时,为了整顿混乱的军队,王安石推出将兵法,将责任细致划分,更好的方便管理,扫除了曾经“兵不识将”的混乱局面。

为了节省饲养军马的开支,王安石的“保马法”,将马匹分给百姓饲养,而养马的百姓相应的可以减轻赋税。

此外,还有军器监法,对兵器的生产制造进行严格的监管,这种做法使得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针对吏治与教育,王安石也提出了相应的变法。

他改革了科举制度,废除了过去选拔人才的一些弊端,使得科举成为真正选拔有才干和心怀天下的学子的一种方式。

王安石还整顿了太学,培养更多的经世之才;惟才用人,不在意对方的出身和经验......

王安石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强大军队建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

但他的变法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和弊端,甚至很多改革都有着“大肆敛财”的意味在里面。

某种程度上,他的变法确实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也进一步压榨了百姓,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了。

同时,王安石也触碰到了一些顽固党派的利益,遇到了他们的重重阻拦,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结语

北宋时期,因为种种原因,三冗现象十分严重,国家积贫积弱,而王安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虽然因为时代局限性和顽固派的阻拦,变法最终没有成功,但这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华瑞.心系苍生 经世济民——王安石变法动机再认识[J].文史知识,2021(09):60-66.

[2]孙文波.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J].兰台世界,2013(03).

[3]杨朝云.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及理财措施争论的新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0 阅读:8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