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也是从曾经的被人“卡脖子”,走到了“遥遥领先”的地步,最为亮眼的还要属它自主研发的芯片。
芯片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其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可曾经几时,我国的芯片还要从国外进口,而美国作为芯片“龙头”,为了一制我国发展,一度对我国进行芯片制裁。
为了打破美国的这种行为,我国也一直致力于研究自己的芯片,可是在种种困境下,进度十分缓慢。
直到一个科学家学成归来后,用他的毕生所学,带领我国突破了“卡脖子”的现状,这个人就是“中国芯片之父”的邓中翰。
从破旧仓库到全球市场
1999年深秋,北京中关村一处破旧的厂房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正埋头苦干。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正是邓中翰领导的中星微电子。
回国创业之路充满艰辛。邓中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短缺。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不得不抵押个人所有财产。
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地点是一间破旧的仓库,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暑难耐。但这些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邓中翰和他的团队的决心。
更大的挑战来自美国方面。当得知邓中翰要回国发展时,美国政府试图用高薪和绿卡来挽留这位优秀的科学家。
当这些诱惑都未能动摇邓中翰时,他们甚至以法律诉讼相威胁。
面对这些压力,邓中翰始终坚定地表示:我的决定已经做出,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我都要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邓中翰带领团队开始了中国自主芯片的研发之路。他们的目标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让中国在芯片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
然而,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款国产芯片得到市场认可才是真正的挑战。当时,国际市场对中国芯片普遍持怀疑态度。
邓中翰回忆道:我们去找索尼公司谈合作,对方一开始根本不相信中国能做出高质量的芯片。
但邓中翰并没有气馁。他带着团队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性能,终于赢得了索尼的认可。
这一突破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纷纷采用中星微的芯片。
2004年,中星微的芯片在全球PC摄像头市场占据了60%的份额,打入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仅仅三年时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芯片公司,竟然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首家依托核心技术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
这一天,不仅是中星微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可以制造芯片,还能设计出世界一流的芯片。
科技报国
邓中翰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上,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芯片产业带来的变革。在他的带领下,中星微突破了15项核心技术,申请了3000多项专利。
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芯片产业注入了强心剂,推动了整个行业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位中国芯片行业的领军人物?邓中翰的成长经历又是怎样的?1968年,邓中翰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展现出了非凡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1992年,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邓中翰踏上了留学美国的征程。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记录——成为该校130年来首位同时获得三个不同学科学位的学生。
他不仅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还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他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Pixim,公司市值很快达到1.5亿美元。在美国,邓中翰已经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次回国经历彻底改变了邓中翰的人生轨迹。
1999年10月1日,邓中翰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当他站在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畔响起雄壮的国歌,内心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那一刻,我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有责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邓中翰后来回忆道。
从追赶到引领
就这样,邓中翰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不解的决定——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创业。
面对美国政府的挽留,他坚定地表示:我的决心已定,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我都要为中国的芯片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中翰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
然而,对邓中翰来说,这些荣誉远不及看到中国芯片产业蒸蒸日上来得重要。
在中星微的带动下,中国芯片产业开始快速崛起。200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仅为125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8848亿元。
短短20年间,中国从一个芯片的边缘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消费国和第三大芯片生产国。
未来可期
这句话,成为激励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如今,走在北京中关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高楼林立的科技园区,其中不乏世界级的芯片企业。
而就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在破旧仓库里奋斗的地方。这巨大的变化,正是无数像邓中翰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
邓中翰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的潜力。
然而,邓中翰并不满足于此。他常常呼吁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贡献力量。
他说:我的经历证明,只要有理想、有毅力,在祖国的土地上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我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够加入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来,共同推动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强盛。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网:他靠什么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
新浪VR:20载报国情,“星光中国芯工程”邓中翰团队集体受邀参加70周年国庆观礼
中国青年报:邓中翰委员: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芯片研发投入
北京日报客户端:邓中翰委员:科技工作者要有科技报国的胸怀和担当
光明日报:邓中翰:“中国芯”,中国心
中国青年报:邓中翰:中国制造+中国创新=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