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 | 笔海言史
编辑 | 笔海言史
珠海航展的开幕才不过两天,全球的目光已牢牢聚焦在苏-57与歼-35的较量上,然而,就在歼-35还在为首次亮相积聚关注之时,俄罗斯方面突然宣布,苏-57E拿下了首个出口订单。
而围绕这一消息,背后更复杂的国际军备市场较量也在此刻被推到了台前,对于中国歼-35和俄罗斯苏-57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性能的比拼,更是中俄在五代机市场上抢占地盘的较量。
苏-57作为俄罗斯近年来在军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2020年服役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虽然俄罗斯国防工业出口公司数次宣称即将签订苏-57的出口订单,实际情况却一再跳票,直到此次珠海航展,俄罗斯才终于宣布正式签署首个出口合同。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歼-35也在珠海首次公开亮相,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型五代机,它在技术和市场潜力上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因此,当苏-57在歼-35刚亮相时就率先签下订单的消息一出,便立即在中俄军机圈中激起了关注与讨论。
俄罗斯推出苏-57战斗机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自从进入五代机领域,俄罗斯的苏-57就被视为与美国F-35、中国歼-20平起平坐的存在,然而,实际生产中,苏-57并没有展示出它应有的市场吸引力。
这款战斗机的量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链因供应短缺和制裁压力而面临严重挑战,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原本就紧张的供应链进一步恶化,一些原本由西方供应的关键零部件变得不可或缺,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替代方案。
加之美国的CAATSA法案,美国加大力度警告各国不得购买俄罗斯军事装备,这更进一步削弱了苏-57的国际市场吸引力,埃及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因担心制裁,纷纷转向了欧洲供应商。因此,在近两年里,俄罗斯曾多次宣布苏-57即将签署出口合同,但都未能成功。
珠海航展上,俄罗斯终于宣布苏-57E的首份出口合同,标志着它的外销市场突破了困境,尽管如此,苏-57的出口前景依然面临挑战。
首先,苏-57的工艺和设计一直备受质疑,从航展中的近距离观察来看,苏-57的外观粗糙,铆钉、接缝等细节不够精致,暴露出制造工艺的不足,这些细节虽然不影响基本飞行功能,但在隐身性上大打折扣,使得苏-57的隐身水平在五代机中始终不具竞争力。
隐身性作为五代机的核心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战场的生存能力,因此,苏-57在这一关键指标上受到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尤其是苏-57未采用S型进气道,直接暴露了发动机风扇,使其隐身效果较低,这一设计缺陷让苏-57在隐身能力上始终难以媲美其他五代机。
在雷达系统上,苏-57的设计也存在局限性,虽然配备了号称可探测400公里范围内目标的N-036雷达,并具有多个阵列天线,但其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仍不及美国和中国的同类战机。
俄罗斯曾一度认为美国对F-22的雷达反射面积数据存在夸大,导致苏-57在设计之初将雷达反射面积设定为0.4平方米,然而这一反射面积并未达到全球顶尖水准,因此即便雷达探测距离可观,在应对隐身目标时,苏-57的能力显得不足。
此外,苏-57的雷达系统部分依赖进口元件,在当前制裁环境下,俄罗斯难以保障雷达的稳定供应,这更增添了苏-57生产和出口的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歼-35在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上有明显优势,此次珠海航展中,歼-35的表现同样亮眼,特别是在隐身设计和电子战能力上展示了其技术优势,歼-35使用DSI进气道以及隐身涂层,使得其雷达反射面积大幅降低,具备了优秀的隐身能力。
加上其航电系统的现代化和多功能性,歼-35被认为是一款在隐身与多功能需求上均衡发展的五代机,极为适合现代空战环境下的各种需求,此外,歼-35还配备了高性能雷达,具备电子战和网络战功能,能够在信息化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苏-57相比,歼-35的定位更为贴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多功能性、隐身性要求较高的中东及亚太国家市场。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因引进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被排除出F-35项目,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五代机替代方案,在F-35被拒后,土耳其曾有意购买苏-57战斗机,但由于交付不确定性以及苏-57的隐身和航电性能不足,土耳其对苏-57的兴趣逐渐减弱。
此次珠海航展上,土耳其对歼-35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歼-35凭借出色的隐身能力、先进的雷达系统,以及符合国际出口市场的适配性,成为了土耳其的新选择。
同时,与美国F-35的军售附带复杂的政治条件不同,中国的歼-35军售政策更为灵活,对于土耳其这样曾在军购上受到政治干扰的国家,歼-35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模式无疑更具吸引力。
在五代机的国际市场上,苏-57的首个出口合同确实具有突破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其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俄罗斯在航空制造业上的技术局限,使得苏-57的隐身性能和生产规模难以与中美战机抗衡。
特别是在乌克兰冲突背景下,俄罗斯的供应链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了苏-57的交付速度与数量,相比之下,中国的歼-35在设计和性能上更加符合国际市场的主流需求,尤其是在隐身与多功能作战的平衡上具有优势。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在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上逐渐赶超俄罗斯,而中国更为灵活的军售政策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使歼-35在五代机市场上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苏-57在隐身和雷达性能上的短板,使其在高强度隐身需求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俄罗斯也因此将其主要客户群锁定在隐身需求较低的国家。
未来苏-57的出口市场更有可能是预算相对有限、对隐身技术要求不高的国家,而中国的歼-35则凭借先进的隐身设计和强大的雷达航电系统,有望在中东和亚太地区赢得更多订单。
五代机市场的竞争早已不仅仅是性能的较量,更是生产能力、维护保障及市场策略的全面比拼。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第一份 Su-57 出口型合同签订》——塔斯社11月13日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