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焊工界的扛把子:一个身高只有1.55米的女人

春夏随心记事 2021-12-02 22:33:21

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他的推动下,在旧社会只能关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妇女纷纷进入各行各业,一展巾帼英雄风范。

时间到了现代,越来越多本来认为是男性作为主导的行业,也有很多女性工作者出类拔萃,其中包括刘克敏刘工,就是在焊接行业独占鳌头的女专家,在这个男工占了九成九的行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如今她已经是浙江焊工界的扛把子。

刘克敏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行业,在学艺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怎么样的坎坷,又有怎样的成就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焊接专家?

勤奋学艺的女汉子

刘克敏于1978年出生在安徽,她的父亲就是一名焊工,所以她从小就对焊接技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那个时候焊工实在是太苦了,工人们也没有太好的防护意识,导致经常受伤,身上时常受伤不说,眼睛长期强光照射,视力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她父亲从来不让女儿跟自己去厂里玩,希望她能够好好读书,学点轻松的技术,不要干这种重体力的工作。

初中毕业之后刘克敏就进入社会工作了,家里本来给她找了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待遇也还不错,但是刘克敏不想做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内容,她想学一门技术傍身,以后也好有更高的平台。

但是那个时候正是外出打工的高峰期,工人的岗位竞争很激烈,很多工作都喜欢招力气大,能干活的男生,刘克敏一个只有1.55米高小女生就很难找到真正能学到技术的工作了,大部分都是前台,文员这种工作。

这时候,刘克敏一个小学同学来问她,“克敏,我们这里有几个女生想要组一个油漆工的队,你要一起吗?”

克敏当然同意了,正好借此机会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由于她们能吃苦能干活,在当地很快就出名了,大家都叫她们“油漆娘子军”,船厂看他们技术娴熟,就把她们都招进船厂里工作。

在船厂里工作的时候,刘克敏再次接触到了焊工这个工种,她发现做油漆工一个月铆足了劲干才200块钱工资,但是焊工至少一个月都有700元,这让刘克敏有点不服气。

她找到父亲想让父亲教教自己焊工的手艺,但是父亲还是很担心她的安全,不想让她干这行。

无奈之下,1995年16岁的刘克敏和其他十几个女孩跑到了江阴船厂去学焊工,厂里负责招聘的一看她们就直皱眉头,说没见过女生学电焊的,想让她们换别的活干。

不过当时她们都是一腔热血,想着这可是三倍工资,没有一个退缩的,于是船厂就让他们先从焊工学徒做起。

真正步入工作才发现,它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那个时候大家安全意识还不强,基本上都没有劳保产品,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培训,都是一个个老师傅带学徒,老师傅们虽然自己干活技术精湛,但是教徒弟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才学了没多久,因为防护不到位,就有很多女孩被烫伤了手,被强光刺到了眼睛,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坚持不下去了,她们有的转去了文职,有的去做了其他的工种,只有刘克敏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次刘克敏因为被强光刺到了眼睛,好几天都没法睁眼,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就劝她换个工作,别再干这个了,父亲因为自己就是焊工,也好几次劝她改行,但是她觉得要干一行爱一行,来都来了,不能轻言放弃。

她的刻苦让厂里很多前辈都自愧不如,手臂酸了,腿脚麻了,对她来说都不是事,抡几下手,剁几下脚又可以继续干,直到现在手上、脖子上还有留着很多白色斑点,都是当时因为没有保护措施,被火花溅到形成的伤疤。

除了勤学苦练应用技术以外,刘克敏敏锐地意识到,光靠手上的技术是不行的,要紧跟时代发展就得理论和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想办法找论文,找书来学习,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就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在船厂的焊接工作主要都是一些零件的焊接,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刘克敏的进步需求了,为了到更大的平台提升自己,1998她跳槽到了杭萧钢构,作为国内最大的钢结构修建公司之一,在这里她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虽然在这里工作的难度上升了,但是对于求知若渴的刘克敏来说反而是如鱼得水,她不怕苦、不怕累,又有耐心、细心,很快就掌握了更好的技术,来杭萧钢构的第一年就获得了杭州萧山区职工技能比武第二名,让男工友都对他刮目相看。

在杭萧钢构的日子里,刘克敏逐渐从焊工的工人,一步步成长到了高级技师,被大家称为“电焊女教授”,做出了无数技惊国内外的工程杰作。

技艺精湛的刘技师

很多人都觉得电焊工作劳动强度太高,得扛着20多公斤的焊丝和约4公斤的送丝机在车间里行走,女性比较难做。

但对刘克敏来说,体力上的差距可以通过锻炼弥补,同时女电焊工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比多数男性心细。

工作时总是多留个心眼的刘克敏靠着这份细心,在工作中仔细观察,用心总结,练就了一般电焊工没有的技能,她能根据电焊时的声音是否柔和、顺耳判断送丝速度的快慢、电流电压值的大概范围。

2008年,杭萧钢构接下了德国法兰克福空港中心的超级大订单,对于一个2007年才在安哥拉接下第一个国际项目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欧洲的焊接标准和国内的焊接标准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说欧洲标准比起国标更加宽松和灵活,但是由于欧标的C.D和国标的Ⅰ、Ⅱ、Ⅲ级并不能对应,对于没有接触过欧洲工程的技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刘克敏就是当时参与工程的技术人员之一,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一开始就使用了当时他们最熟练的技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这项技术作为当时世界先进的技术,焊缝抗裂性高,焊后变形小,已经在大量工程当中推进开来。

但是在德国这次项目中,刘克敏和团队成员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为什么,焊接点一再出现裂纹,工程队甚至处于材料刚焊好就断开的尴尬境地,这让整个团队的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如果不能按期交付,那么将面临违约金和海外信誉损失的双重打击,如果交付之后出现问题,甚至面临国际法律纠纷。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刘克敏发现了工程问题之所在。

法兰克空港中心使用的钢材厚度偏厚,刚度过大,并不适用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需要低氢处理,刘克敏果断提出了超低氢焊条工艺的想法。

但是这个工艺一是当时技术并不成熟,国内在2006到2007年才开始有这方面的研究论文,过于先进,再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原始的手工焊接的。

事急从权,领导当即同意了刘克敏提出的建议,使用超低氢焊条工艺。

当时正值酷暑,每天工作完之后刘克敏他们身上一厘米厚的工作服都湿透了,就这样刘克敏带领20多位工人在烈日下奋战了一个多月,工程如期交付,这让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质检人员都直呼是工程史上的奇迹。

这次工程之后,杭萧钢构也算是在欧洲站稳了脚跟,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之后接连打通了50多个国家的商路,在40多个行业覆盖了数千个样板工程。

除了法兰克福空港之外,刘克敏还有参与了很多地标性建筑的建筑设计,其中,最具有标识性的应该就是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杭州国际会展中心是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会场展出,它使用了类似于鸟巢修建的全钢结构模式,但是它的整体规模是鸟巢的3.5倍,而且时间期限只有不到一年,这让当时所有专家都感到头疼不已,甚至有人提议是否要换一个建筑方式。

刘克敏作为钢构件焊接技术的工艺评定组的一员,为工程焊接工艺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找到了最合适的焊接方案,每一块钢板都严丝合缝,保证了工程在一年之内完成。

当时参会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对媒体称赞会展中心是他见过最神奇的建筑,杭州国际会展中心也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场馆,成为了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UIA(国际协会联合会)、IAEE(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UFU(国际展览联盟)中的一员。

特鲁多

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克敏的辛勤付出,每当听到有人称赞会展中心的时候,她都会欣慰地说到:“我就知道我的汗水没有白流”。

除了这两个建筑之外,刘克敏还有很多杰出的建筑作品,其中就有武汉国际证券大厦,这个总高330米,共68层的建筑曾是武汉第一高楼,结构复杂,更重要的它的高度很影响施工进度,刘克敏亲自带领团队奔赴武汉,解决了这个难题,又一次创下了记录。

正因为她对于工程精益求精的完美追求,她不仅仅有高级技师职称,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工匠等荣誉称号。

2019年,杭州市评选出100位“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刘克敏名列其中,还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在台上她骄傲地说:“我骄傲,我是一名电焊人。”

得到了“最美工匠”对于刘克敏来说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她的工作室在2020年又接下了两个大型的地标工程。

一个是与美国最著名的建筑所之一,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杭州之门”。

“杭州之门”将作为新的杭州地标性建筑,310米的高度也是杭州市的新高,在这种高层建筑需要刘克敏团队设计出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的钢结构焊接模型。

在刘克敏的努力之下,目前整个建筑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已成型,幕墙已完成大面积施工,工程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将于2022年亚运会之前与大家见面。

再一个就是广州东部的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这个可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TOD”,而且设计团队将在这里复刻重庆的“轻轨穿楼”的神奇景观。

这对于焊接团队来说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这个工程中一个部件就10多米长,十几吨重,还有120毫米厚,光是这个体积对焊接技术是一种挑战,再一个就是使用了高强度的钢材,传统的焊接技术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需要另找方法,对于焊接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自2020年接到项目以来,刘克敏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设计与动工,凯达尔广场已于今年6月全面竣工开始招标,他们再一次拿下了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对于刘克敏来说,工作上的成功背后却是对于家人孩子的愧疚,她的丈夫也是杭萧钢构的技术人员,有的时候两个人都忙于工作,孩子只能放到爷爷奶奶家甚至是工友家,一家三口一年在一起的时间都不多。

刘克敏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年冬天,工友骑着摩托车带着孩子来跟她交接班,孩子的脸在寒风中冻得通红,她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就哭了。

不过好在两个孩子都健康地长大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母亲是一个厉害的技术专家,没有埋怨母亲工作忙,回家少,反而成为了母亲的粉丝。

在今年三月,刘克敏入选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给她的评语当中,除了对她的工作技能的高度肯定之外,还特别提出了她培养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除了有工作能力,还有教学能力。

教学相长的女教授

刘克敏明白对于传统的焊工工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受限于文化水平很难把自己的技术讲清楚,把自己的明白的东西教授出去,很多都只是自己演示,让徒弟自己领悟,所以刘克敏一直在想办法培训出更多的技术新人。

于是2004年刘克敏在杭萧钢构人力资源部带头成立了焊接培训中心,并担任电焊培训老师,为杭萧钢构培养了大量的新兴技术人才。

17年间,刘克敏亲自带过的徒弟有300多名,培训过的学员超过1500人,在厂里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电焊女教授”。

在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之后,专门有记者去采访了她的徒弟,想知道这位女教授平时是怎么教学的。

她的徒弟里不乏大学焊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一到实际工作中就不行了,刘克敏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导,有时候虽然不是刘老师当班,但是为了徒弟们,她也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一线帮助他们。

刘克敏还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很多喜欢和成熟技术人员合作的工作室不同,刘克敏工作室都是招收自己培养出来的新人,给予他们更大的平台发展。

很多焊工对于焊接技师职业资格证考试都很头疼,因为基本都是自己买书琢磨,没人引路,或者自己自费买课,但是刘老师对她的学生们都是免费培训,基本上占满了她所有休息时间,但是她的学生们都大有收获。

她还很积极地培养学生们参加各种焊工技能大赛,在她的教导之下,每一次世界焊接技能大赛的国家集训队都少不了杭萧钢构学员的身影,甚至连着好几年最后出战的成员也是她的学生,而正是她的培养给了这些年轻人机会。

虽然刘克敏已经是焊接行业资深的专家了,但事实上她才只有43岁,还正时年富力强的时候,现在的她依然是积极奔波在一线的工程之中,一边创造更多建筑奇迹,一边培养更多新兴人才,这样的不愧是我们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2021.3新华网《杭萧钢构刘克敏入选2020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2019.10.13浙江在线《带出1500多名徒弟的“电焊女教授”刘克敏在钢板上绣花》

3.2019杭州工会《【工匠故事】刘克敏:“电焊女教授”养成记》

0 阅读:318

春夏随心记事

简介:每天分享快乐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