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同房,为何被称为行“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博速遥河 2024-06-22 08:53:19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讲究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在对待事物,对待人际关系上,经常会表现得比较含蓄且端庄。

尤其是提到和性有关的方面,更是隐晦谨慎,生怕这档俗事败坏社会风气。和西方对性的开放不同,中国人在谈到性的时候,往往会用一些比较文雅的词来替代,比如说古代的亲密行为称作共赴“云雨”,夫妻同房则称行“周公之礼”。

那这周公是何许人?当年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大忙人周公

实际上,这个周公就是曹操笔下那个贤才来了,即便是在吃饭都会将咀嚼的食物吐出来而去迎接贤士的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名为姬旦,又叫周公旦。

周文王还在世时,周公就十分孝顺,为人忠厚仁慈。姬发即位后,又以姜太公为国师,周公为辅相。周公作为武王的胞弟,不论是军国大事,还是一些生活琐事,武王都会和周公商讨。

后来,武王灭殷商,建周朝,成为一朝天子,周公则成了周朝的二把手。

不过武王在灭商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成王。那个时候,新朝刚立,周公担心天下人会因武王的死而反叛,于是就替成王暂时处理政务,主持朝中大权。

同时,周公还将周王朝的统治区以“陕”为界,分成东西两块,周公管理陕的东边,召公管理陕的西边,这其实也是“陕西”的由来。

到后来,武王的其他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以为周公想谋权篡位,于是就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夷部族,大举反叛周朝。

随后周公便奉成王之命,率兵东征,最终成功平定叛乱,斩了管叔,杀了武庚,流放蔡叔,并将霍叔废为庶民,在这之后,周朝的统治才得以稳固。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周公是个大忙人,一年治乱,二年克商,三年灭奄,四年大封诸侯。等天下安定下来后,又开始制礼作乐,主张以“礼”治国。

周公之礼

话说在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滥情严重,各地的婚俗混乱不堪。代理执政的周公为重拾民风,便亲自制礼。

在当时,他将婚姻之事从说亲到成婚,分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还有敦伦七个环节。而为了让人们理解“七礼”的内容,周公还和妻子亲自示范,现身演礼。

然而,当演到最后一步“敦伦”的时候,周公的妻子却拒绝了。这个敦伦,和伦敦没半毛钱关系,它是指敦夫妇之伦,意思是说,在新婚夫妻同房的时候,遵从男俯女仰的仪态,以合乎天覆地载的原理,让阴阳和谐,乾坤有序。

不过在众人面前敦伦,周公的妻子实在难为情,见妻子坚决不肯,周公也只能另想办法。

有一天,周公见儿子伯禽在玩葫芦瓢,并尝试着让两半葫芦瓢重新合成一个葫芦,见状,周公忽然有了主意。

次日,周公将众人召到学校,讲解七礼。在讲到最后一步时,他拿出一对原配葫芦瓢,说,人就像这葫芦瓢,未分之前是混沌一体,分开之后又有男女之别,敦夫妇之伦,就像将葫芦瓢重新合二为一。

从那以后,天下的新婚夫妇便都遵循“七礼”来定婚事,而用于演示的葫芦瓢也成了婚礼上的礼器。在成婚当日,人们会用绳子系住两个瓢的柄子,表示夫妇合为一体,然后将其一仰一合摆在新房中,表示男俯女仰、子孙繁茂。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当年周公制定的那些婚俗礼仪几乎作废,对此,孔子开始重新修正周朝礼典。

修到“敦伦”这一环节时,孔子认为此礼已经不适合登上大雅之堂,便将其省略掉,于是就有了“六礼”。

不过,虽然说婚俗有所废弛,但两半葫芦瓢却依然还在世代相传,于是孔子又顺从民意,将葫芦瓢收入礼书,改称“合卺”。从此以后,葫芦瓢就不是正式的礼器了,而是用于盛酒。

在夫妻共同食用了祭祀的肉食后,就会各执一半葫芦瓢饮酒漱口。这时间一长,人们都认为这是用来饮“交杯酒”的器皿,也有人仍然将其一仰一合放于新房,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本意是为何?

到后来,新婚夫妻的那点事,就变得晦涩起来,一般都是由家中父母教授,在古代的学校中,是不会讲这方面的知识的。

又由于这套婚礼体系是由周公发明的,他还规定,在结婚之前不可以随便发生性关系,只有到结婚当天才行,所以人们便将新婚夜敦伦一事,称作“周公之礼”。

0 阅读:1

博速遥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