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三国曹丕当上皇帝后……却封曾经的死敌东吴首领孙权为王

十六说娱 2020-07-29 16:03:13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醉酒,每天分享三国历史故事,领略英雄人物。

公元220年,曹操辞世而去,曹丕在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后,威逼汉献帝禅让退位,一举埋葬了西汉王朝,自己成了开国之君。在成为皇帝后,按说天下皆是莫非王土,甭管蜀国的大耳刘备,还是吴国的碧眼孙权,都是妥妥的乱臣贼子,必须应该予以剿灭。然而转过年来,曹丕就下了一道旨意,给孙权封了一个“吴王”的头衔,这有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在三国年间,上至王侯下至刺史,一律都是自己所封。如果自己不给自己加帽翅儿,难免在威望和气势上输给了别人。就好比曹操,名义上“魏王”是献帝所封,实际上还不是通过强逼手段得来的。其实在魏国以外的其他人眼中,谁又能把他当魏王来看待呢?当年赤壁之战后,孙、刘两人互相给皇帝上书,要求封对方为刺史。说白了,就是两家相互承认,在自己的势力范内发个通告而已。再说刘备在汉中称王时,也同样跟献帝上过奏折,无非也是走个形式罢了,至于能不能得到别人承认,就属于另当别论了,反正自己承认就行。

那么问题出现了,曹丕面对所谓的“贼子”孙权,为何要主动给他封王呢?首先,曹丕这是在照搬父亲曹操的老套路。公元208年的那场赤壁大战,以东吴为主力的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一来让东吴政权更加稳固,二来也让曹魏意识到这个对手的强大。于是,两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频繁。不过在公元219年,关羽开始攻打樊城,孙权初战失利,就开始联合曹操共同抗击关羽,因此导致关羽战败被孙权所杀。而曹操为了表彰孙权,曾经上书天子为他讨了一个南昌侯的爵位。

其次,曹丕初登大宝,为了政权稳定,也必须要封孙权。曹操去世后,孙权在表面上也还过得去,始终对曹魏政权表示臣服,除非曹丕有意发动战争,否者这种虚假平安会一直维持下去。因此曹丕绝不能率先打破平衡,要尽量保持两家一团和气的局面。

尽管在曹丕称帝之前,也曾率军讨伐过东吴,但实际上那只是做一场秀罢了。一来让献帝瞧瞧,自己已经成了气候,天下姓了曹;二来跟东吴示威,看看他们敢不敢就此独立;三来是为了检阅部队,试试自己的指挥权到底好使不。这场战争效果奇佳,不光孙权表示了恭顺,献帝更是把皇帝的宝座让了出来。这就说明,曹丕骨子里不想打仗,只要你孙权够听话,我宁可给你一个王。

第三,封孙权为王,也是为了专心收拾蜀汉。曹丕做上皇帝之后,刘备认定此时的献帝早就被他杀害,于是在转过年的正月,就宣布自己继承汉室江山,在成都坐上了龙椅。如此一来,蜀汉就跟东吴有了显而易见的差别,东吴的领导人是王,而蜀汉的领导人则是皇帝。尽管东吴实质上早就是个独立政权,但毕竟还没有敢公然称帝,表面上仍旧服从中央的调令。

然而一个国家之内,怎么能容忍两个皇帝的存在呢?所以说,别看蜀吴都是独立于曹魏的地方政权组织,但名头上的差别,决定了各自对中央的态度,以及中央对他们的态度。曹丕作为天子,岂能容忍这种天有二日的局面摆在自己眼前,因此就将蜀汉当成自己必须灭之而后快的敌人。而孙权所执掌的吴国,可以暂时不做搭理,留待日后腾出手来再行解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前提,才造成蜀国一种难以化解的被动局面,就是当年刘备讨伐东吴时,必须考虑到背后的曹魏,只能分出兵力守在两国交界处,防止对方趁机偷袭。而孙权在抵抗刘备时,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可以放手与之一搏,魏国仅仅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总结:曹丕与孙权,一个愿意封,一个愿意接,看似和气一团,无非是一种面子上的工夫,属于乐得河水不喜船。反正仅仅是一个称号,东吴作为地方不用纳税上供,而曹魏作为中央也省得操心费力。不过对于曹丕而言,这毕竟是出于一时的安抚需要,而对于孙权而言,也是暂且的权宜之计,说白了,一切都是服务于各自的政治目的,要是揭开政治这层面纱,彼此的血盆大口早已张开,露出了森森的獠牙。于是在公元222年,孙权打败了刘备后,就公然背叛了曹丕,因为那时他已经自认为羽翼丰满了。

本文仅是醉酒的一些拙见,你有不一样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醉酒也希望与您交流沟通,欢迎关注原创作者醉酒三国。

声明:本文为醉酒聊三国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严禁转载!

0 阅读:0
十六说娱

十六说娱

用理性看待娱乐,用感性书写娱乐,大家好我是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