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明日出伏,今冬有多冷?农谚有说法

才乐君 2024-08-23 16:12:20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转眼间,一年里最热的三伏天要结束了。据了解,明日公历8月24日,我们就将迎来今年的出伏了。出伏,意味着酷暑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是古诗文中对出伏气候的一道记载。

一般来说,出伏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不过,由于今年的处暑发生在出伏前, 这就意味着出伏后,各地气温就会明显下降,很多地区也会感受到凉爽。

另外,出伏后是凉湿热还要取决于地区、气候和当年的气象情况决定。在北方一些地区,出伏后的天气会较早地变得凉爽,初秋的凉意逐渐感觉到。然而,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出伏后的几周仍然可能持续高温,炎热的天气可能会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老虎”。秋老虎的时间有长有短,往往维持在半个月-2个月之间。据《清嘉录》记载:“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就说出了处暑或者出伏后,还需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才能真正迎来秋凉。也就是说,处暑节气的尾声,南方地区才会感到凉爽。

当然,“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此外,民间一直有“三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今年冬天有多冷?其实农谚早已给出答案。

三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年冬三九是冷是暖,其实透过出伏这天的天气就能看出。出伏日是指三伏天结束的日子,即夏季最炎热的一段时间的结束,通常在农历的七月下旬。而冬三九,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段,往往出现在农历的十二月底。

而按照农村老话来说,“出伏天寒暖,明日问苍天”,就是指如果出伏日天气凉爽,那么这年冬天可能就会比较冷,而且冷的程度比较深。这种说法是来自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观念,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都是古人积攒的经验智慧,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担忧‌。

不过,出伏这天的天气对于未来的气象变化确实会有影响。因为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农谚,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出伏雨淋头,三九雨雪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这天出现了降雨的情况,那么这一年的三九天雨雪就可能会非常多。而出伏下雨往往意味着天气转凉,三九雨雪多则意味着冬天会很冷。这也说明出伏日天气冷凉,那么冬天就会特别冷。

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这天是个大晴天,那么今年立冬后天气相对就会很暖和,人们只需穿着薄衣就能度过。一般来说,出伏晴天意味着天气还比较热,而立冬穿薄衫则意味着冬季气温依然很高,这就预示着寒冷推迟了,因此即便到了冬三九,也不会感到寒冷。因为寒冷很可能来到了早春。

出伏无雨,十月半无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这天没有雨,是个晴天,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很可能就会持续炎热,这样到了十月中旬,依然不会有霜出现,也就意味着天气会很暖和,寒冷也就会推迟了。如此一来,冬三九的冷就会来到早春后了,这样冬天也就不会太冷了。

当然,农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很多地区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正如有的地区的农谚有云,“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飕飕”,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这天暑热还未消退,天气依然会很热,那么今年冬天就会特别冷,这句话就跟上述的农谚相“矛盾”。

总之,农谚都是分地域的,而且都是古人根据实践得出的经验,本身就有不确定性,为此大家可以选择理性看待这些农谚。也可以根据当地农谚结合气象变化来预测冬天的冷暖。

2 阅读:694

才乐君

简介:快乐小农,专注农民,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