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夏盈秋》2024年李宝利书法临创网络展

艺媒看文化 2024-08-28 14:35:20
《悟夏盈秋》2024年李宝利书法临创网络展

李宝利

编者按:

《悟夏盈秋》——这一寓意深远的标题,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李宝利先生书法艺术旅程中的夏日领悟与秋收之丰。2024年李宝利书法临创网络展,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一次深情致敬与传承,更是李宝利先生多年“悟夏盈秋”心路历程的结晶展现。在炎炎夏日中,他勤奋耕耘,于墨香与纸笺间寻觅古人的智慧与韵味;至金秋时节,则以满枝硕果回馈给每一位观者,让人在欣赏其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灵的宁静与富足。李宝利先生,作为一位在消防科研领域深耕的研究员,其艺术造诣同样令人赞叹,他以笔为媒,跨越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展现了“悟夏盈秋”的深邃意境与广阔情怀。

他师从名家,勤勉不辍,以魏晋碑崖为基,力追高古五体,篆、隶、行、楷、草皆有所成,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与广泛的艺术涉猎。本次展览,李宝利先生精心挑选并临创了多幅经典书法作品,从金文的《毛公鼎》到篆书的《石鼓文》,从魏晋小楷的《荐季直表》到碑体的《李璧墓志》,再到行书的黄庭坚、苏轼、王铎等大家之作,每一幅作品都透露出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特别是其行书作品,既有古人的风骨,又不失个人的韵味,展现了其书法艺术的成熟与魅力。

此外,李宝利先生还尝试将书法与诗词、绘画相融合,力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种跨界的艺术探索,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深刻的艺术体验。

我们深信,通过本次展览,李宝利先生不仅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更传递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愿每一位观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宝利

甲骨朴拙石鼓润,刑徒抄卷定八分。

瘗鹤宽博贺捷瘦,逸少鲁公盼后人。

李宝利,1966年11月籍贯河北唐山。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消防科研工作,研究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师从著名书法家康国林教授和著名书法篆刻家张福义先生,得两位先生指点迷津、真言直教。雅居格物轩,网字理想。宝利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涉猎史地人文天,喜爱诗书音体画。入手魏晋碑崖,力追高古五体。篆遵石鼓二袁,隶从张迁石门。涪翁嵩樵行草,二王五表真书。积跬步不弃寸,历五年不敢歇。墨染毛边千尺,抚古临池百帖。意欲携书入画,上溯宋元院体。乃求融碑于行,略具雏态自貌。古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东坡先生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精语。望宝利汲古博今,采撷众长,持之以恒,临创不辍,乃入佳境,更上层楼。“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我们相信,宝利不弃闲时,赋诗悟古,攫翠书画,浸淫翰墨,大进存焉!

—— 作品欣赏 ——

《毛公鼎》通临 四尺对开/四条屏 金文

《石鼓文》节临 四尺对开/五条屏 篆书

钟繇《荐季直表》通临 四尺对开/两条屏 小楷

《李璧墓志》节临 四尺对开/四条屏 碑体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通临 四尺对开/五条屏 碑体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通临 四尺对开/五条屏 行书

王铎《赠郝棫清诗卷》节临 四尺对开/六条屏 行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尺对开/四条屏 行书

白居易《卖炭翁》 四尺对开/七条屏 行书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尺对开/五条屏 行书

白居易《长恨歌》 四尺对开/六条屏 行书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尺对开/五条屏 行书

范宽《溪山行旅图》 题诗一首四尺 行书

王维《使至塞上》 四尺对开 行书

“海声山色”对联 六尺对开/七言 行书

“象蹄鲸鬣”对联 六尺对开/七言 行书

“铁石山川”对联 六尺对开/六言 行书

“根钝眼昏”对联 四尺对开/七言 行书

“马鞭牛笛”对联 四尺对开/七言 行书

“断墙老屋”对联 四尺对开/七言 行书

“溪声山色”对联 四尺对开/七言 篆书

“岸曲水边”对联 四尺对开/七言 隶书

▎王勃《滕王阁序》 四尺对开/三十五条屏 行书,请横屏观看

编辑 张之龙

0 阅读:0

艺媒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