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12月2日最新发布的报告揭示了2023年全球军工企业销售额的显著变化,其中日本军工企业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强化防卫力的政策推动下,日本五家军工企业的销售总额增长了35%,达到约100亿美元,这个数据不仅反映了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也折射出全球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动。
日本军工企业销售额的大幅增长,首先与日本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的防卫政策改革密切相关。随着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化,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军力的持续增强,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决定加强防卫力建设,包括发展所谓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即具备摧毁他国境内导弹基地等目标的能力。这个战略调整直接带动了军工产品的需求,尤其是战机和导弹的采购量大幅增加,为三菱重工业等军工企业带来了丰厚的订单和销售额的增长。
但是,日本军工企业的繁荣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军工产业整体扩张的一个缩影。报告指出,全球前100名军工企业的销售额总额增长了4.2%,达到6320亿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企业销售额有所增加。这一趋势背后,是乌克兰危机、中东冲突等一系列地缘政治热点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各国对军事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尽管在乌克兰战场上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军工企业的销售额却实现了49%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导弹、战机和无人机等军事装备的增产。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韧性,也揭示了战争对于军工产业发展的刺激作用。然而,这种以战争为驱动的增长模式,无疑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局势,不利于全球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韩国军工企业的销售额也实现了39%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向波兰等国家出口战机及坦克等军事装备。韩国的军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满足了国内防卫需求,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军工产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中国军工企业的销售额虽然仍位居全球第二,但受经济减速等因素影响,增幅为近年来最小。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也提示人们,军工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全球军工企业销售额的增长,既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挑战。军工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相反,它可能加剧国际社会的紧张局势,增加战争的风险。因此,各国在加强军事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寻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和途径,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此外,全球军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来了另一层隐忧,即军事技术的扩散和滥用。随着军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一些非国家行为体也可能获得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技术,从而对国际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军工产业的监管和合作,防止军事技术的滥用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