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非遗版”春节年味浓

太原日报 2025-01-31 07:15:11

今年迎来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从央视春晚节目里的非遗元素,到景点推出的非遗表演;从手艺人的非遗作品展示,到人们热衷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年味游,这个春节,非遗味格外浓郁。市民在欢天喜地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也让传统佳节焕发出新活力。

“真漂亮,妈妈,这是啥?”“孩子,这是打铁花。”看着电视节目,5岁的妞妞向妈妈提出很多问题。除夕夜,央视春晚的开场视觉秀《迎福》,让人印象深刻。在数字特效的加持下,表演虚实融合,在打铁花、剪纸等非遗文化活动中呈现天南地北的年味。不少年轻人看过节目后,特意上网搜索,知晓了相关的非遗知识。节目《登高》中,一名小演员表演的舞狮让人印象深刻。她踩着节拍,轻盈跳跃、灵动活泼的画面,迅速走红网络。有网友点赞:“诠释了非遗传承的意义。”

市民刘雪梅很喜欢各非遗项目,对此也比较了解。她注意到,今年央视春晚的非遗元素很多,比如节目《栋梁》,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技艺。《声动梨园》中,囊括了京剧、昆曲、豫剧、湘剧等传统戏曲。《春意红包》中,女演员们手上佩戴的非遗手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其中毛晓彤佩戴的云肩蝴蝶螺钿手链,采用了来自山西的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刘雪梅感慨:“对非遗感兴趣的观众而言,看了一场春晚,非常过瘾。”

春节里,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其中不乏非遗技艺的身影。太原古县城举办的花灯会,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非遗社火、国风舞蹈轮番登场,呈现地道的山西民俗年。第十一届“太原庙会”在动物园举行,非遗文创市集成了一大亮点,向游客现场展示剪纸、面塑、糖画等。

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非遗,省文旅厅在节前制作了一份《山西非遗春节民俗图鉴》,介绍了风火流星、太原锣鼓、晋剧、清徐彩门楼、太原剪纸等179项省级以上春节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数百项“山西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信息。市文旅局特意发布4条非遗美食线路,邀请各地游客游锦绣太原、品非遗美食,包括太原老火锅、太原醋鱼、老太原炝锅面等。

65岁的张占芳是万柏林区评出的吉祥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过了一个“忙年”。她从小学习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龙凤呈祥,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意之作。春节期间有不少社区或单位,邀请老人展示非遗剪纸。御德苑社区网格员张睿玲说,老人来社区演示后,很多孩子嚷着要跟着学。

今年春节,非遗年味游也颇受欢迎。和泽苑社区网格员佟泽林假期值班,做过一个小调查,辖区外出游玩的居民中,有不少是冲着“非遗技艺体验”而去,包括安徽歙县鱼灯、江西婺女洲打铁花、四川阆中舞草龙、潮州英歌舞。还有人就在周边,比如去阳曲县植物染色工坊感受非遗扎染等。

非遗不只存在于名录上,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当年味和非遗碰撞组合,欢乐祥和的气氛更加浓厚。记者 李 涛  太原日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