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农村的夜晚,被那此起彼伏的老鼠偷吃粮食的声音搅得心烦意乱,也被猫头鹰那阴森的叫声吓得不敢入睡?可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鼠突然少了,夜里也听不见猫头鹰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一些地区的调查数据来看,在部分农村,老鼠的密度相较于十年前,下降了近百分之六十。以前,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老鼠是常客,现在却很少能在粮仓周围发现它们的踪迹猫头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原本猫头鹰栖息较多的树林周边,现在很难再听到它们的叫声。
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现在许多农村地区均采用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与收割方式。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粮食之际,几乎把麦茬之类的物质都处理得极为干净,这使得老鼠失去了众多可供藏身以及觅食的场所。
这个时候新的粮食储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密封性能良好的仓库、粮仓等设施让老鼠难以入侵。例如,一些新型的金属粮仓,老鼠根本无从下嘴,也进不去内部空间。再者农药的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现代的生态农业理念逐渐普及,虽然依旧使用农药,但更加精准、低毒高效。不像过去那种大面积、高浓度地使用。老鼠食用了低剂量残留的有毒食物后,繁殖能力下降,幼鼠的成活率也大打折扣。
那猫头鹰呢?一方面栖息地被破坏是一个重要因素。伴随农村建设的持续向前推进,有一些树林遭遇了砍伐。这些树林,其中有的被用以盖房子,有的则被改造成了果园。在这一进程当中,众多原本十分茂密的树林产生了变化,一部分被用于构建房屋,另一部分则转变成了果园。猫头鹰得靠晚上找吃的地方,可这些地方慢慢变少了,所以它们没办法,只能跑去更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和住的地方。
另一方面,非法捕猎虽说是少数,但依然存在。有些违法的人,瞧见猫头鹰的羽毛,或者将其当作猎物,因被利益吸引,便开始实施捕猎行为,致使猫头鹰的数量迅速减少了。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失衡的表现。老鼠尽管在人类看来是害虫,不过在整个农村的生态链当中,它亦是部分鸟类的食物来源,猫头鹰更是堪称老鼠的天敌。
老鼠数量快速地下降,会让把鼠类当作食物的其他动物,遭遇食物不够的情况。而猫头鹰数量的减少,会让老鼠少了有力的克制,从长远看,一旦老鼠适应了新的环境,没有了猫头鹰的压制,它们可能会再次大量繁殖,而且可能携带更多病菌,给农业带来更大的危害。
我们不能只对一时“老鼠少了”这种表面上的成绩感到满足,得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格外注重生态的保护。像留存一定数量的天然树林,给猫头鹰创造栖息的场所;在农田周边搭建一些小型的生态通道,让老鼠的天敌有更多能存活的空间。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维持一个健康的农村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