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遗体告别,附近马路都堵了,市民天亮就排队,多人外地赶来

谷菱趣事 2024-12-01 20:26:46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在刚刚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了叶嘉欣先生的告别仪式。

告别会刚开始,就被送别的朋友围的水泄不通,会上记者采访,竟然还有几千公里外地赶来送别的同胞。

为了悼念叶嘉莹先生为古典文学的付出,天津的地标建筑天塔也放映了她的照片,表示要送她最后一程。

叶嘉莹先生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当笔者听到这个数字时,感慨万千。

在100岁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她的人生是充满意义,我们常听一句话,百年大计,百年新征程,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意味着她的人生意义非凡。

也就是今天,这么多人前来送先生最后一程,这充分说明她为古典文学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也有些头条的朋友对叶嘉莹先生不太了解,她到底是谁?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接下来笔者简短的为大家介绍她的生平。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受家人影响,便对诗词,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那个年代,动荡不安,满中国都是舞刀弄棒,各地又接二连三的发生战争,一个文化人想要在那个时代生存,需要极强的意志力。

而她的父亲由于战乱原因,也走散了,妈妈得知这个消息后,整日忧愁丈夫安危,不幸得了重病去世。

年幼的叶嘉莹除了战乱年代带来的危机感,还有面临失去父母带来的空虚和孤独

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研究,终于在亲戚的帮助下,读完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叶嘉莹认识自己的丈夫,并在上海结婚,婚后,她一直在各地大学教书,并发扬古典文学。

突然,人事调动,就跟随丈夫来到台湾,谁料,刚落地没多久,两人就被捕了。

经过了半年的牢狱之灾后,从她身上查不出任何蛛丝马迹,叶嘉莹就是一个爱好古典文学的教师,因此,被无罪释放!

无罪释放后,叶嘉莹继续在台湾大学教书,并发扬古典文学。

之后,叶嘉莹应约去了国外讲授古典文学,由于当时国内纷争不断,导致她的古典文学梦,时而因为环境原因被打断,严重就是牢狱之灾。

有了国外教学经历后,这让她意识到,要想发扬中国文化,只有出国,而在那个年代流亡海外的名人志士不在少数,经过再三的斟酌后,她选择移民加拿大。

1970年,经过中国人民不懈的努力,终于结束了动荡不安环境,并走上了对外发展的道路,也就是那一年,中国与加拿大建交了!

叶嘉莹得知国内环境大好时,她迫切的想回国教书,毕竟古典文学的根在中国。

终于在1974年,又回到了祖国,多年的海外安稳生活,并没有停止对祖国的思念,当她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已热泪盈眶。

回到国后,她发现此刻的中国同胞迫切需要文化精神的滋养,于是乎,她就给相关人员写信,表示自己愿意无偿在国内大学教书,并发扬中国古典文化。

很快,她就收到了批准信,得到消息后,她非常激动,之后便在中国各个大学传播古典文化。

直到2002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无偿教育精神,再次获得中国长期居住证。

当她再次得到国家认可后,更加努力,之后几十年里又在中华古诗词等相关领域无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对杜甫,王国维等古代名人都有深厚的研究和见解。

2012年,她又被中央特聘为文史研究员,还在南开大学创办了古典文化研究所。

就在2024年,11月24日,100岁的叶嘉莹与世长辞了。

也就在今天,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了叶嘉莹的遗体追悼会,大早晨,殡仪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除了天津本地市民前来送行外,还有一些外地网友几千公里特地赶过来为她送行。

今天,天津的室外气温已接近3°,即便如此,这些学生和家长,丝毫没有被严寒天气动摇送行的决心。

媒体镜头的另一边,还捕捉到了叶嘉莹的女儿,此刻她已经泣不成声,振作精神后,拿起了学生悼念母亲卡片,她默默地读着卡片上的文字,她知道母亲这一生痴爱古典诗词文学,所以这个时候把这些悼念的话念给母亲,就是最好的告别!

最后总结: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从北到南,又到海外,即便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依然没有把她打趴下,因为她心中装满了诗和文学,如果我说叶嘉莹先生对诗词的热爱已经到纯粹的地步,不惨咋一丝利益,这一点没有夸大。

因为她移民加拿大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终身教授,之后又被评选上了皇家院士的称号,她本可以在海外舒服的安享晚年,最后却放下所有荣耀,为了更好的研究古典文学,甚至多次向国内大学捐款几千万,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足了中华儿女迫切对古典文化的精神需求。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谷菱趣事

谷菱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