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资悬殊与管理迷局:高薪养廉真的可行?

说文化的文化人 2025-02-03 12:29:20

看到一位网友说,“所在的国企,那些小领导的年薪是普通工人工资的四倍以上,年中还有可观的奖金。可他们照样不廉洁,扣工人加班费、奖金、压榨劳务派遣,吃请受贿不断。所以高薪养廉挡不住腐败,能挡住腐败的只有群众监督和严格的法令约束”。

我也是从央企出来的,对此也是有感触的。我所在的城市是三线城市,前年和以前国企的老大哥聊天。老大哥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位老大哥是我入行的领路人,可以说是我的师父。我当年入职时,他就是部门骨干。二十多年过去了,他还是部门骨干,每周都得加班,工资几千。而当初比我来的还晚的,上面校招来的两个小孩,现在已经成了部门经理,年限30万。

这些让我觉得现在的管理模式是有问题的。这种工人和管理者间的大差异真的能激发生产力吗?高薪真能养廉吗?所谓的领导负责制是不是成了一言堂?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改制前的企业生活,但我家父母都是工人,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以前的工资制度。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有时谈起那时。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公安局网监处一位老处长在会后和我们闲聊时,提到那个时代的慷慨激昂。在他嘴里,那是个人人有干劲,公平合理的时代。

改制前的八级工资制度,没有太大的差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觉得就很合理。而现在所谓的绩效工资,,根据我近十年带团队的经验和观察,以利治人并不能很好的起作用。以利治人只在刚开始有些效果,过段时间,大家会因为适应了、始终背着压力躺平了、或因觉得有不公平开始对付了。这种以利治人是一种奖惩结合的管理手段,通过可能获得的高利引诱人工作,通过减少经济收入的生存压力胁迫威压工人。如果单纯这样去执行绩效管理,只是冰冷的把工人当成了工具。这样虽然会表现的中规中矩,但对会造成团队背后充斥负能量、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并不能始终保持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的经验是要在里面加入精神。让大家认同团队,认同利益分配方式和团队意志,有荣誉感。

至于高薪养廉,我觉得在没有群众监督和严刑厉法的前提下,就是管理者变向给自己涨薪水。大多数人在利益面前是不知足的,多高算高呢?今天拿一万的工资,高薪养廉,下个月涨到两万,刚涨工资时很高兴,时间长了拿习惯了呢,高薪就不是养廉,而成了应得的报酬。那么高薪还能养廉吗?

形成高薪无法养廉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领导负责制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广大工人对管理者的监督管理权。看了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我觉得是很好的管理理念。“两参一改三结合” 的核心内容,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我们现在从西方学来的管理方法,也是说管理上要全体成员参与讨论,骨干参与决议、管理者拍板。这和鞍钢宪法本质上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鞍钢宪法说的透彻,做的到底。

上面都是一些个人看法和经验,写出来希望能有些用吧。希望能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缩小领导与普通员工的薪资差距。

4 阅读:63
说文化的文化人

说文化的文化人

说文化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