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毛主席
在南方诸城之中,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浙江杭州一样,让毛主席流连忘返: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一生在杭州住过40多次,每次到了杭州,他总要感叹一声:“终于到家了!”他确实将杭州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对此,在浙江地方直接负责毛主席警卫工作的前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深有体会,在他的记忆之中,除了北京之外,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杭州一样,让毛主席住得那样舒心。
罗瑞卿提议王芳改名,毛主席:我不同意195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0岁的生日,他的双鬓已经有些发白。不过,这一天他却乘坐专列从北京前往杭州的路上,他向来不喜欢别人为他祝寿,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出发,恐怕也是特地避开这个重要的日子。
此次,陪着毛主席来的人不少,除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之外,还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秘书胡乔木等人,因为这次毛主席来杭州的主要任务,是亲自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还没有正式的宪法,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充当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不过到了1953年,《共同纲领》上的大部分目标基本已经实现,这时,创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便显得迫在眉睫。
在毛主席来之前,时任浙江省第一省委书记的谭启龙、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同志就已经得知了消息,经过再三考虑之后,王芳决定将毛主席安排在浙江刘庄进行休息。
说起“刘庄”,杭州本地人都不会陌生,这座位于杭州西湖丁家山脚下的别墅庄园修建于晚清光绪年间,新中国成立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是现今西湖国宾馆的一部分。
图|王芳
不过,当时毛主席来刘庄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进行改建,还是原先浙江省政府的房屋,为了给毛主席腾地方,原先居住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的谭启龙坚持要将这里让给毛主席来住,此后这里就成了毛主席杭州办公时期的地点,毛主席在杭州的工作规律是,白天在谭启龙同志让出来的地方办公,晚上回到刘庄进行休息。
毛主席来到杭州之后,毛主席身边的一些同志曾经对王芳说道:“虽然主席老人家不愿意让我们祝寿,但我们总该有些表示才是。”
对方的建议是,1954年的元旦快到了,浙江地方的同志们可以以庆祝元旦的名义邀请主席吃饭,并且借机向毛主席祝寿。王芳和浙江省的有关领导同志们商量之后,认为这真是个“借花献佛”的好办法。
于是在12月30日晚,中共浙江省委的同志以庆祝元旦的名义邀请毛主席吃晚饭,王芳有幸和毛主席坐在一张桌子上,这次的饭桌上除了平时庆祝用的菜之外,还特地摆上了花生、红枣和长寿面,寓意庆贺毛主席的60大寿。
吃饭时,毛主席很高兴地回答了大家的各种问题,并且对大家说:“1921年,我曾经从湖南到上海、浙江嘉兴参加‘中共一大’的时候,特地在杭州住过一天,对杭州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说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杭州了!”
等到饭局即将结束之时,平时很少喝酒的毛主席已经喝了一些茅台酒,但他的面前还放着四杯茅台酒没有喝完。
似乎已经留意到王芳的酒量不小,于是毛主席就红光满面地说道:“现在我面前还有四杯茅台,千万不要浪费掉,我看还是请王厅长喝掉它吧!”
既然主席发话了,王芳也不好推辞,就鼓起勇气一口气将四杯茅台一饮而尽,毛主席看后大声喝彩:“好!”
图|毛主席与王芳合影
吃完饭之后,大家却并未散去,依然围着毛主席聊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时,酒足饭饱的罗瑞卿同志指着王芳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觉得王芳同志的名字应该改一下。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名字怎么叫得这么‘娘气’?认识的人也就罢了,不认识的肯定以为是个女同志。”
是啊,王芳的名字到底有什么由来呢?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之中,凡是叫“王芳”的都是女同志,因此其实不只是罗瑞卿,之前也有很多人问过王芳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王芳的名字原本叫做“王春芳”,后来参加革命之后,就去掉了中间的“春”字,改名为“王芳”,王芳改名的本意是这样的:既然参加了革命,就要随时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不管以后的环境多么复杂,都要自觉自愿地为革命奉献一切,给自己的政治道路上留下一个好的名誉,也就是留“芳”名。
听到罗瑞卿这样说之后,王芳当即同意改名字,就是把“芳”去掉草字头而已。不过随后,王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要是我改名字的话,得经过上级批准才行。”
原来当时,王芳是浙江省公安厅厅长,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发的任命书,所以说他改名字也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才行。
此时,毛主席听到了这个有趣的争论,也指着他说:“你们同意改名字,可我不同意!你想想,你们山东绿化现在还是那么差,到处都是荒山野岭,山上寸草不生,你王芳名字上刚长了一棵草,就要除掉,所以我不同意,等什么时候你们山东的绿化搞好了,你再改名字吧!”
既然毛主席不同意王芳改名字,于是他此后一直都没改过名字——因为山东绿化的情况他一直不是很清楚。
毛主席畅游莫干山,笑谈古今往事在杭州,毛主席修订宪法草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劳累的,因此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户外活动来放松身心。而杭州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旅游景点几乎遍地可见,这也给毛主席户外活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953年3月,毛主席在王芳、伍一等同志的陪伴之下,乘车前往距离杭州六十多公里的莫干山进行登山活动。
位于杭州郊区的莫干山,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这里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不仅山绿、树绿、草绿、竹绿,就连阳光透过树林照到车窗上都是绿莹莹的,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天,刚好是雨后放晴的一天,附近的青山绿树更是苍翠欲滴,毛主席一路上谈古论今,十分快乐。
图|毛主席在杭州
“这是谁呀?”毛主席指了指陪着自己一起前来的伍一同志。
王芳回答说:“这位是公安厅警卫处的伍一同志,原名邬祖毅。”
“这个名字挺好哇,又好记又伟大,全世界人民每年都要为你开庆祝大会。很好,以后我就叫你‘劳动节’喽!”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话语立刻打消了伍一紧张的心情。
谈笑风生之间,汽车已经在峰回路转的山道上转了好几圈,然后径直前往了“皇后饭店”。
这座饭店修建于1934年,是当时浙江著名民族资本家、兴业银行董事蒋抑卮特别修建的,后来他就将房屋所有权交给了银行处置。1948年杭州解放前夕,这里被杭州西泠饭店的老板租用。
为了能让这座饭店生意兴隆,老板参考了“美丽牌”香烟的灵感,毅然决定将新饭店的名字改名为“皇后饭店”。解放后,皇后饭店被人民政府接管,毛主席来这里吃过午饭,停留了两个小时之后,就开始了攀登莫干山的活动。
攀登途中,毛主席提出“观水更观山”的观点引起了卫士长陈长江的兴趣,于是他好奇地问道:“大家来杭州都是来看西湖的,主席您为什么说‘观水更观山’呢?”
毛主席笑着回答:“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南宋诗人辛弃疾曾经写过一句诗‘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水调歌头·说与西湖客》),如果只看西湖就太片面了。”
快到山顶的时候,毛主席忽然拍了拍伍一的肩膀,然后问了他一个有趣的问题:“‘劳动节’,听说你是安徽人,那我考你一个问题:我们领导同志之中,有哪些是安徽人?”
毛主席的问题一下子把伍一难住了,他拼命眨巴着眼睛,思索半天之后犹犹豫豫吐出一个名字来:“曾希圣?”
“错啦!曾希圣同志是湖南人,和我可是老乡,你可不要乱拉老乡关系呦!”毛主席一路上的幽默话语,让随行同志们涨了不少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图|毛主席
到了莫干山山顶上之后,毛主席用手里的竹棍指着湖面和山峰说:“这里的风景很漂亮,是全国的典范。”然后,毛主席询问王芳:“你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吗?”
王芳回答:“看过一些。”
“你觉得关公这个人怎么样?”
王芳坦诚回答说:“关公确实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威震三国,不过他却又有些骄傲自满,唯我独尊,不识大局等致命的性格弱点。”
毛主席点点头,然后又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你知道关公为什么姓关吗?”
看到王芳回答不上来,毛主席就为王芳讲了一个故事:关公从小就侠肝义胆,很讲义气,有一次他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犯下了命案,知道要吃官司,所以就从家乡跑了出来。等他日夜兼程跑到潼关之后,当时还没到五更天,城门还没开。可等到早上要过潼关的时候,他却又犯愁了:因为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他又不能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来。马上就要轮到他报名字的时候,他看着潼关城门顿时灵机一动:“既然在潼关门前,为什么不说自己姓关?”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后来,王芳回去翻毛主席讲的这个典故,最终才从《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之中翻了出来。
图|毛主席
莫干山的著名景点是“剑池”,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派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三个月之内在这里铸成两把宝剑,但两人来到此山之中开炉铸剑,炉火之中的铁却总也不见熔化。眼看吴王给的期限就要到了,莫邪着急地对丈夫说:“有何妙计能熔化铁块?”干将回答:“欧冶子铸剑不销,是将女人嫁给炉神才练成的。”莫邪沉思之后,将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剪下来投入炉火之中,顿时练剑炉火光冲天,两人终于铸剑成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干将莫邪,就将这座山命名为“莫干山”。
不过,去古剑池的路并不好走,身边的警卫员重新为毛主席找了一根竹棍,这里的道路高低不平,上上下下,行走十分困难。一开始,毛主席坚持不肯要,后来大家告诉他山上可能有蛇,毛主席才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先后观看了芦花荡、剑池等地之后,毛主席又兴致勃勃地前往附近的塔山、炮台山等主峰欣赏莫干山的山野风光。
从莫干山回来之后,毛主席意犹未尽,写了一首《七绝·莫干山》留作纪念:
莫干山
翻山复进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毛主席向王芳下一奇怪命令:准备一个没有名字的花圈虽然杭州的风景名胜很多,可毛主席的工作很忙,并非所有的风景名胜都能够亲自参观,而岳飞墓就是毛主席“想去而没时间”的一处地点。
1954年春天,快到清明节的时候,王芳陪着毛主席正在刘庄散步,忽然,毛主席有些不高兴的问王芳:“你知道杭州西湖边上有多少坟墓吗?”
图|1955年11月11日,毛主席参观上海纺织厂,后二为王芳
“虽然不清楚有多少,但我知道湖边到处都是坟墓。”王芳回答道。
毛主席感叹说:“是啊,我们这些人都是与鬼为伴的,成天在这里和死人打交道。过去的达官贵人,活着的时候住深宅大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死了之后还要在西湖边上占位置,这怎么可以呢?”
“毛主席,那你说怎么办才好呢?”王芳问道。
“我看这样好了,除了岳王墓等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之外,其他的坟墓应该纷纷迁往别的地方,西湖风景区理应成为人民群众休息生活的地方,不能让大家看到这里到处都是坟墓、墓碑,这岂不是大煞风景吗?”
听到这句话之后,王芳的心中不禁想:毛主席难道是想去参拜岳飞墓吗?
不久之后,毛主席与他在刘庄的一次谈话证实了他的猜想。那一天,毛主席在刘庄按电令把王芳叫过来,然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我听说快到清明节,是吗?”
王芳点点头:“主席说得没错,后天就是清明节了。”
毛主席随后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话:“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是谁说的话吗?”
图|毛主席
王芳立刻回答:“这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说过的话。”事实上,王芳也是一个“岳飞迷”,位于西湖北岸的岳王墓是王芳经常去的地方,每去一次,他站在“还我山河”的巨匾面前总有新的感受,岳飞浴血沙场的豪情壮志曾经多次激荡着他年轻的心脏。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公元12世纪女真族从北方崛起,建立了金国,但金朝人不甘心偏安于北方,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起来,肆无忌惮的南下侵扰中原地区。靖康之变后,岳飞看到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的情况,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主动请缨组建了骁勇善战的‘岳家军’,将金人杀得人仰马翻,真是英勇无畏啊!”毛主席对岳飞深入浅出的见解让王芳听得回味无穷。
片刻沉默之后,毛主席又问:“王芳,你会背岳飞的《满江红》吗?”
这首诗王芳再熟悉不过,可是他有些紧张,因为他的山东口音很重,害怕毛主席听不清楚,因此有些犹豫地说道:“会背,可是背得不太好。”
“没关系,你背背看。”毛主席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
用着生硬地带着山东腔的普通话,王芳尽力背诵道: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毛主席接道: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王芳又接着背诵道: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与众不同的双人背诵,让两人深深沉湎在岳飞气势磅礴、纵横捭阖的诗篇之中不能自拔,虽然双人背诵的语气不是那么标准,韵律也算不上优美,但却由衷地表达了两人对岳飞的敬慕之情。
图|岳飞墓
又一阵沉默之后,毛主席有些遗憾地对王芳说道:“这几天,罗长子(罗瑞卿)给我安排的时间满满的,所以我有一件事情想要拜托给你。”
虽然新中国宪法的起草工作结束了,但王芳心中很清楚,新中国还有很多大事等着毛主席去处理,他的时间珍贵程度都是用分秒来计算的,自然没空去岳王墓前亲自祭拜。
“主席,您说吧,有什么事情我去办就好了!”其实王芳已经隐约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快到清明节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说,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你替我准备一个无名花圈。”
正当王芳为毛主席说的这句话感到奇怪时,毛主席接着又说:“你帮我把他带到岳飞墓前,记得,不要用我的名义,匿名就好。”
王芳听后,连连点头,于是在清明节的当天,岳王墓前的花圈之中,就多了一个虽然制作精美,但是却没有署名的花圈,这也算是毛主席对未能前往岳王墓亲自悼念的一种情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