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朱雀玄武座博山炉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山炉,是一种非常具有汉代特色的香炉。最迟在西汉中期,博山炉的形态就成熟了。它是在豆式香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性特征是:炉盖高耸,模仿山峦重叠的样子。
这模仿的可不是普通的山啊,而是汉代仙家思想中的海上仙山。下面的盘盛水,则象征大海之回环。可以说博山炉承载着汉代人与神仙沟通、追求长生和求仙的愿望。
不过“博山炉”这个名字不是汉朝人起的,而是魏晋南北朝人的“创造”。魏晋南北朝人深谙汉朝人的心意,特名之为“博山炉”。“博山”一词有着特殊的含义,就是代表海上仙山。

这件博山炉通高22.8厘米,炉体为碗形,炉盖为山形,炉柄为一只朱雀,底座为一只玄武,还有一圆形盛盘。
需要说明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给出的名字是“朱雀铜熏炉”。个人觉得这个名字很不恰当,可能让人误以为整个熏炉是朱雀形状的,而且忽略了玄武和博山炉的特性,所以改为了“朱雀玄武座博山炉”。

炉盖山峦高耸,层层向上,形成圆锥形,中有大小不一的镂孔。当炉内燃起香料时,烟气透过镂孔向外溢出,就更像云蒸雾霭的海上仙山了。
另外,炉盖呈现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锈色,不知是本身制作材料不同,还是埋藏环境不同造成的。
炉体口径12.4厘米,圆腹中上部有一周宽凸带,凸带中部有一圈凸棱。底部较平,下有一小短圆柱。

图片来自网络
炉体底部的小圆柱下接朱雀形炉柄头上的插榫。朱雀圆眼钩喙,长颈翘尾,昂首向前,展翅直立,表情颇为淡然自若。
朱雀的双足踩在一只玄武的背上。玄武身体平趴着,但龟头却高高仰起,与朱雀直直的双腿近于平行。
玄武,是龟蛇的组合。就这件熏炉而言,龟比较容易看出来,蛇不是那么清楚。但仔细看就能发现,在龟身两侧、四肢头部之间弯曲盘绕的,正是两条蛇。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是2007年西安市临潼区出土的一件西汉铜熏炉,跟本文介绍的这件造型几乎一模一样。在《秦风汉韵•盛世长安 : 西安新出土文物精品展》(科学出版社,2024. 9)这本图集中,它的玄武底座非常清楚,可资参考。

汉代四神瓦当
朱雀和玄武,都是汉代四神。 “朱雀”统辖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代表南方,象征夏季,五行为火;“玄武”统辖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代表北方,象征冬季,五行为水。
朱雀与玄武同出,二者一阳一阴,有阴阳相谐之意,正如汉代铜镜所言“朱雀玄武顺阴阳” 。

图片来自网络
盛盘直径24.6厘米,盘中盛水,既象征海水环绕仙山,又可增加空气湿度,让香气润而不燥。
外底有四字刻铭:“丹内者盘”(也可能是“内者丹盘”)。
此外,炉体外沿和盛盘折沿上分别刻有“自牧”二字(见上图右下)。"自牧"指自我修养、自我提升,如《周易》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可能是后人刻的,用以劝勉、警戒香炉的拥有者。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汉,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