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实施十年,生态环境执法成效如何?

环保帖 2024-12-26 16:25:25

大会议题

专场一: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专场二:城镇污水与污泥处理

专场三:盐湖提锂与新能源产业废水处理

被誉为史上最严格、具有实质性约束力的新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现已接近十周年。在生态环境部于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通过一系列数据,详细阐述了生态环境执法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的成效。

一、处罚案件显著下降:生态环境执法成效明显

根据统计,生态环境部门在过去十年中充分利用新环保法的五项配套措施,查处了包括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在内的19万多件案件,处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29.5万件,罚款总额达到860.2亿元。

自2018年以来,随着新环保法的深入实施,全社会的环境守法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处罚案件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共办理处罚案件超过8万件,其中上述五类案件为8300件,较2017年最高峰时分别下降了66%和79%。

赵群英表示:“通过执法,坚决遏制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发态势。”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创新和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模式。

一方面,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和数智执法,提高问题发现能力,精准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持续优化裁量权的行使,提升执法质量,维护执法权威和公信力,同时加强守法服务,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内生动力。

二、精准监督: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出现反弹。生态环境部通过精准科学的方式开展大气监督和帮扶,组织了11轮次的现场监督和14轮次的远程指导,技术单位测算显示,这些措施可推动污染减排20.4万吨。

赵群英介绍,当前的大气监督帮扶工作更加科学,重点时段和区域的确定更加精准,工作内容也更加聚焦,主要针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和移动源污染的严格控制。

同时,帮扶对象的选择也更加精准,重点筛选行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准确识别问题线索。对于空气质量反弹明显、环境问题突出的城市,以及在重污染期间仍然违法的企业,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而对于一般性问题,则鼓励地方采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指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共组织了11.5万人次的检查,累计检查点位达到229万个,帮助地方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8万个,成为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

三、查处1968家: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

在污染源监测方面,排污单位委托的第三方监测机构中,造假现象较为严重。

生态环境部对监测数据造假的态度是“零容忍”,并坚决予以打击。自2022年10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1968家存在造假行为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并公开曝光62个典型案例,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效果。

为从根本上解决监测数据造假问题,生态环境部将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并通过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数据和参数的直接连接与采集等技术手段,强化技术防控,实现“现场可视、设备可溯、监测可控、样品轨迹可追溯”。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与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制定,推动赋予生态环境部门打击造假的处罚权,进一步落实排污单位的数据质量主体责任,确保数据的真实与准确,同时提高违法成本。

四、减排50万吨:专项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

机动车,尤其是重型货车的尾气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的第三方机构,包括机动车检验和维修机构,是重型货车环保达标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群英介绍,自今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针对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有650家机构受到断网等惩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资质,110家性质恶劣的机构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次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弄虚作假和超标排放等问题的频发:不合格车辆的维修量有所上升,根据交通部门的数据,11月机动车环保维修量增长,15.1万辆不合格重型货车通过环保维修达标。重型货车的问题比例也有所下降,抽查显示,重点地区重型货车的问题比例明显下降,较今年上半年减少超过30个百分点。经过技术单位的评估,专项整治实现了约50万吨的氮氧化物减排。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