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仓城,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西路一带,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区。它因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而得名。
从古至今松江仓城中山西路一带,仍有使用仓城名称的习惯,例如,一些居民小区称为“仓城一村”、“仓城六村”。
据嘉庆松江府志载,永丰古街区(今松江区中山西路老街一带),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从明朝起,仓城为漕粮重地,是松江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
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自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明代松江,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8处,有颐园、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等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跨市河有云间第一桥、秀野桥为首的三秀桥和大仓桥等。
松江仓城不仅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地方。通过保护和活化利用这些历史建筑,松江仓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杜氏雕花楼是一座位于中山西路266号的古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这座楼不仅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以其精美的雕刻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被誉为“松江最美的一座楼”。
杜氏雕花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现存四进,前三进为走马楼,第一、二进为清代老楼,第三进建于民国时期,第四进为平房杂院。楼的精华在于第三进建筑,这座建筑曾作为杜岭梅女儿的婚房,豪华富丽,梁枋、栏柱和门窗均雕刻有精细的中西图案花纹,展现了中西建筑装饰的融合。
杜氏雕花楼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据杜氏后裔回忆,此楼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
杜氏雕花楼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均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松江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
当时营造雕花楼的工匠们,他们用简练的刀法雕刻出来的人物山水、草木屋舍,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千姿百态的花卉、重重叠嶂的山水、郁郁葱葱的树木、错落深远的背景,特别是一对木雕双龙抢珠,造型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雕花楼,这是杜氏为其女儿结婚所造的新楼。其结构为砖墙立柱、穿斗式木构架,榫卯组合,圆木柱承重;屋顶为硬山式马头山墙,小青瓦白粉墙,色调素雅,典型的江南水乡民间古宅。
杜氏雕花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现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旨在普及非遗知识、传承非遗技艺,集作品展示、制作演示、互动体验、技艺培训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此外,楼内还陈设着约200件明清古董家具,为这座老宅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俞粟庐,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昆曲清曲家,被誉为“江南曲圣”。他不仅在昆曲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书法和金石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俞振飞(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原籍松江娄县,生于苏州。京剧、昆剧演员,工小生。俞振飞多才多艺,把昆曲中边歌边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带进了京剧,将浓郁的“书卷气”引入京剧表演;同时又把京剧明快强烈的风格引入昆曲,促进了两个剧种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杜氏雕花楼是松江地区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通过参观杜氏雕花楼,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大仓桥,位于上海市松江城西,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高10米,跨度50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大仓桥原名永丰桥,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而得名。
旧志记:西仓桥在钱径西,明代天启年间,知县章台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以赞此胜迹。
2002年松江区政府进行修缮。施工中,在北堍桥拱内发现《华亭仓桥碑记》石刻,长169厘米,宽83厘米,厚22厘米,下有榫头,碑额刻祥云纹,左右两边刻“S”形带状纹。碑文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辨认。
大仓桥不仅是松江地区的重要历史建筑,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仓城的繁荣与辉煌,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风韵,体验小桥流水之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