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村庄里,盛奶奶的生活一直都很简单,但之后却因为一个陌生的孩子而变得不同寻常。
15年前,一个非洲来的黑人小男孩巴比被盛奶奶收养。
巴比的到来,曾引发过村里的许多闲言碎语,但盛奶奶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定。
她不是不明白别人的眼光,只是坚信: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于是,盛奶奶接纳了巴比。
而巴比在盛奶奶的爱中长大后,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做了一个坚定的选择——报考浙江大学。
那么,巴比为何要执意报考浙大?这个决定背后有着什么情感?

2010年的深冬,浙江金华的胡联村,盛美娟的儿子盛晓阳带回了一个陌生的孩子——一个黝黑的非洲小男孩。
这个孩子的到来,打破了盛美娟宁静的生活,她原本以为这是儿子朋友的孩子,也许是出差时临时寄养的。
可当她从儿子的口中得知这个孩子的真正来历后,心中涌起的,是一股深深的心疼与震惊。
巴比的父亲阿里是个富有的商人,而盛晓阳便是阿里的司机,有时候也负责照看巴比。

而2010这一年,巴比再次被阿里托付给盛晓阳照顾,结果,阿里抛弃了这个孩子,没办法了盛晓阳只能带回家里。
盛晓阳也是为难的,他明白自己的母亲一向仁爱,但收养这么一个外来的孩子,定会让村里人议论纷纷。
可盛美娟心中并未有太多疑虑,她知道,巴比的父母早已没有联系,阿里也远在非洲,这个孩子只有依赖他们的家庭才能生存下去。
就这样,巴比开始了他在盛奶奶家中的新生活。

初到农村的巴比,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显得格外不适应。
盛奶奶对他细心呵护,从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到每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都为巴比精心准备。
即便是小小的食物差异,盛奶奶也不会忽视,她会在巴比挑食时,特意为他煮上一碗他最喜欢的面条,甚至自己亲手喂给他吃。

村里的邻居们,早就察觉到了这个“黑小孩”的存在,每当盛奶奶带着巴比去村里的集市,大家总是忍不住窃窃私语,眼神中带着异样的好奇与猜疑。
盛奶奶听见了,也看见了那些人的目光,她从未为这些流言所动。
虽然一开始,她也曾耐心地解释过巴比的来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学会了默默地承受,直到那些流言渐渐消失。

岁月静好,盛奶奶和巴比的日子似乎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巴比从最初的恐惧与不安,到渐渐习惯了盛奶奶温暖的怀抱。
他与盛奶奶之间的关系,也超越了简单的养育与被养育,逐渐升华为深厚的亲情。
那时,巴比刚满六岁,已经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
每当他走进村里的学校,身旁的同学们总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虽然大多数孩子并不曾歧视他,但无形中的隔阂始终存在。

有时候,孩子们会用有些困惑的眼神看着他,或者在不经意间讨论起“那个黑小孩”,巴比便会感到一阵刺痛,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永远无法完全融入这个大家庭。
这个时候,盛奶奶是他心灵的避风港,无论村里的人怎么议论,巴比始终知道,奶奶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是他最坚定的依靠。
每当他受伤了,或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回到奶奶的怀抱里,所有的不安与痛苦都会得到安慰。

盛奶奶总是会耐心地为他擦干眼泪,轻轻拍着他的背,尤其是在每次巴比生病时,盛奶奶表现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地打动了他。
记得有一次,巴比因为肚子疼痛,整个人蜷缩在床上,几乎无法动弹。
盛奶奶见状,心急如焚,立即准备好温水,拿来药物,一边安慰他,一边用温柔的语气劝导他:“天一乖,奶奶陪着你,病很快就好。”
巴比被奶奶的话语深深打动,虽然他那时还是觉得自己一个人是多么孤单,但在奶奶的细心呵护下,所有的孤单与恐惧都渐渐消失了。

每当巴比想起奶奶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内心总会充满一股暖流,他开始变得更加懂事,更加体贴奶奶。
在盛奶奶劳作一整天后,巴比学会了自己做些小事来分担她的辛苦,有时,他会帮奶奶擦洗碗碟;有时,他会跑到菜园里帮忙摘菜。
尽管他个子还小,但却总是尽力去做,想要用这些小小的举动,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感激。
随着岁月流转,村里的孩子们逐渐开始接受巴比,大家不再将他视为异类,巴比的聪明与善良也渐渐被周围的人所发现。

他与同龄人一起嬉戏打闹,分享着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曾经对他指指点点的目光,渐渐变得温暖和友善。
巴比为此开始变得更加开朗,同时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自信起来。
可以说,对于巴比来说,盛奶奶不仅仅是一个养母,更是他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巴比还拥有了自己的中国户籍,并拥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盛天一。

时光荏苒,巴比逐渐从一个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少年,这个来自非洲的小男孩,也在浙江的土地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而他内心深处的一个坚定信念也开始滋长——那就是考上浙江大学。
盛奶奶的心愿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巴比能够过得好,能够幸福。
她从未给巴比设立过明确的目标,但巴比清楚,奶奶一直希望他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奶奶的爱始终是那样牢不可破,而这份爱也成为了巴比坚持追逐梦想的动力。
于是,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当其他孩子在电视前嬉闹时,巴比总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做着题目。
每当他解开一道难题,眼中便闪烁着一丝得意与满足,这种满足不仅来自于学术上的成就,更来自于他对未来的渴望,那种无声的力量推动着他不断向前。

但他并不孤单,因为盛奶奶始终在他身边,她虽然年老,但依然每天早早起床,准备好巴比的早餐。
但梦想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巴比也曾经历过挫折与迷茫。
他有时会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思考,是否自己真的能走到理想的彼岸,是否真的能配得上自己设定的高目标。
但这些疑虑并没有击垮巴比,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明白,自己不仅是为自己而努力,更是为了那个始终无怨无悔为自己付出的奶奶。

在盛奶奶的眼中,巴比是她的骄傲,而巴比深知,这份无私的爱是他无法辜负的,他无法让奶奶失望,无法让她为他付出的每一分心血白白流走。
因此,巴比在高考的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步伐,每当他想起奶奶的笑容,想起她在床头轻声嘱托的叮咛,他便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
他也开始明白奋斗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人。
而这个“浙大”的梦想,成了他心中最坚定的目标,也成了他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2024年春,盛奶奶的老屋前,巴比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高考数学真题解析》,眼神专注而沉稳。
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而他,依然每天早起晚睡,像一台从不停歇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冲刺着自己的目标。
他没有丝毫的懈怠,也没有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盛奶奶则变老了,头发花白,腰也渐渐驼了,可她依旧每天早上为巴比准备早餐,哪怕只是简单的粥和馒头,也要热热腾腾端到他面前。
每次放学回家,巴比看到奶奶坐在院子里缝补衣服的身影,总会心头一震,他知道,奶奶为了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于是他更加努力,不仅在学习上拼命,在生活中也尽量减轻奶奶的负担,他每天晚上都会替奶奶按摩腿脚,帮她烧水洗脚,清扫庭院,打理屋内琐事。

“奶奶,我一定要考上浙大。”巴比每次说这句话时,眼神里都充满了坚毅,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承诺,一份向奶奶、向自己、向过去的日子许下的誓言。
盛奶奶虽然不太懂浙大到底有多好,但她知道,巴比想去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
因此,每次听到巴比念叨浙大,她总是点头微笑,然后悄悄地翻出那个用旧布缝制的存钱罐,把一点点积攒的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2024年6月高考如约而来,而巴比也带着期望踏进了考场。
虽然他最后并未就读浙江大学,但收到了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书,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这也算是另一种如愿以偿,因为他只想在浙江就读,方便回来看盛奶奶和家人。
在很多人眼里,巴比的故事是一个奇迹,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奇迹”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一位农村老奶奶用尽一生爱意铸成的希望。
而现在,这个希望即将在高考中迎来最重要的考验。
无论结果如何,这段跨越肤色、血缘与国界的亲情,早已成为人世间最温柔的注脚,而巴比,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走他的路——坚定而有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