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没有想到,自己上梁山后第一次率兵出征、第一战就损兵折将,就惨败而归。
他无比愤怒,以至于失去了身为主帅的风度,竟然拿小喽啰撒气——要斩被俘黄信身边的随从,幸好被花荣和林冲给劝住了。
宋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却忘了应该奖赏石秀。因为要不是石秀不辱所命,关键时刻赶来指点路径,他都出不来祝家庄,都要成为人家的俘虏。
在祝家庄前扎下营寨后,宋江派出了两个细作,去打探祝家庄的路径。
一个是石秀,另一个是杨林。
派石秀的理由是他曾跟着李应去过一次祝家庄,派杨林的理由不知道,估计是看他挺机灵、运气挺好的,守株待兔也能先后遇到公孙胜和戴宗。
石秀和杨林领命后,有着不同的态度表现。
石秀迅速开始思考:
“如今哥哥许多人马来到这里,他庄上如何不提备?我们扮做甚么样人入去才好?”
杨林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我自打扮了解魔的法师去,身边藏了短刀,手里擎着法环,于路摇将入去。你只听我法环响,不要离了我前后。”
石秀初上梁山,既没有当土匪的经验,也完全不了解杨林的底细。见杨林如此自信托大,不便多说。但他有基本的生活常识,魔法师是神职人员,自己扮不了,决定还是本色出演,干自己在蓟州做过的卖柴老本行。
第二天一早,石秀挑着一担柴先行,走了二十里路后,发现这里的路径曲折,异常难认,便停下来等杨林,对他说,这路太难走了,我前日去祝家庄是跟着李应一起走,那时天色已晚,现在完全辨别不出来了。
杨林摇着法环,浑然没有在意,以领导的口气吩咐石秀,“不要管他路径曲直,只顾拣大路走便了。”
石秀于是挑柴顺着大路走去,走到了村中,一个个酒店肉店沿街而开,店内都有朴刀插在门前,来往的人都穿着一件黄背心,上面写着“祝”字,看起来气氛很不寻常。
石秀在一位看起来很和蔼的老人面前行礼搭话,说自己本是山东贩枣子的商人,因为折了本无法还乡,只好在这里卖柴为生。他问老人,这里为何都把刀枪插在门口啊?
老人说,哎呀,你赶紧走吧。梁山泊好汉要来厮杀,祝家庄下令每户人家的年轻人都要做好准备,听令而行。他又告诉石秀说,我们这里的路,特别难认,有个顺口溜说“好个祝家庄,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
石秀一听,当即大哭起来,随即扑身拜倒:老爷爷你救救我吧。我做买卖赔本,回不了家就够倒霉的了,没想到又碰上刀兵走不出去,真是太难了!老爷爷你告诉我,怎么才能走出这庄子,我情愿不卖柴了,将这担柴送给你老人家……
石秀外号“拼命三郎”,那是个看起来就厉害的大汉。可是,当此之时,他说哭就哭,满腹心酸委屈,装得一脸可怜相……梁山泊一级演员诞生了。
看这个身高八尺的大汉在自己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老人顿时心软了。
他说,我怎么能白要你的柴呢,我自是出钱买。你进来,我请你吃点酒饭,慢慢告诉你。
老人请石秀来到自己家,端出了“两碗白酒,盛一碗糕糜”,让石秀吃下。然后告诉他,你要出去,只看有白杨树的便可转弯,不要管路窄路宽,就可以出去了。否则都是死路不说,路上还埋伏这竹签、铁蒺藜等,那是必然被捉到的。
老人又告诉石秀,自己复姓钟离,是祝家庄为数甚少的不姓祝的人。
便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吵闹,石秀跟着老人出去一看,竟然发现是杨林,他被绑着走过来,并且已被人认出,他是梁山的贼人杨林。
石秀只能无言叹息,没想到同伴竟是这么弱爆。再看祝家庄已经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扬言要在今夜捉住宋江。
石秀沉吟半晌,眼看已经出不去庄子,便也要了个火把,在钟离老人午后悄悄安歇了。
当夜,宋江果然轻敌冒进,落入祝家庄的圈套,七拐八拐走不出去,差不多进入了绝境。关键时刻,石秀辨声奔来,指点路径,才终于带着宋江和梁山军马走出了祝家庄,救了他们的性命……
宋江三打祝家庄,好不容易才艰难获胜。他很生气,决定要屠村。关键时刻,石秀上前求情,说当初正是因为钟离老人告诉了自己路径,大家才得以脱险。祝家庄也有善良的人,还是不要血洗屠村了。
宋江便让石秀将钟离请来,赏给他一包金帛,并对他说,我是因为你,才饶了这一村百姓的。最终,他也说了一句良心话,我在这里搅扰你们多日,分给你们各家两米一石吧……
钟离老人接过金帛,低头不语,“只是下拜”。他的心中一定五味杂陈,这包沾血的金帛实在沉重。
宋江说,因为他的一念之仁,才让他们放弃了屠村的,才保护了百姓的。
可难道,不也是因为他的一念之仁,才被石秀哄骗,让梁山强盗逃出生天,让祝家庄无数人死于非命吗?那些人中,有很多正是他朝夕相见的邻居,都是他亲切熟悉的后生,如此,让善良的老人情何以堪?
钟离老人唯有默默无言,这是一个凡人的无奈、无力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