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心理学来看,每个人对父母的依赖会经历两个时期,一个是真实的父母依赖,另一个则是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
长期与父母的互动中,每个人都会在内心勾勒出一对潜意识中的父母。以后即便不经常在父母身边,这对潜意识中的父母也会成为我们的避风港。
遇到问题,我们就会呼唤出“潜意识父母”,并按照以往他们给的建议,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常说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无论是谁,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潜意识父母”的影响。这其中,又因大部分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更大些。
仔细观察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母亲往往都在某方面有着过人的洞察力。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妈妈,教育孩子这方面不是用力过猛,就是经验不足,常常弄得孩子怨声载道,家里一地鸡毛。
今天就来避个雷,来盘点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妈妈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以便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
第一种:过度保护的妈妈常说“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妈妈对孩子有着天然的保护欲。我们会下意识担心孩子的一切,从学习、生活到娱乐。
这很正常,但如果因太过担忧,而事事包办,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导致孩子面对困难时,第一反应永远是寻找父母帮助,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名字叫锡坤,2岁时他会把同学的鞋、玩具扔进垃圾桶;“煮面条”时,把面条放在火上烤,然后撒把盐,只为了听盐在火中爆掉的声音。
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这个世界,然后镜头一晃来到10年后。曾经那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对着镜头一言不发,格外内向,他唯一的希望竟然是“回到妈妈肚子里去。”
为什么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会变得这般怯弱呢?镜头里不难发现,锡坤的妈妈特别擅长为锡坤扫清成长路上的所有障碍。
5岁时,儿子想学魔术师,妈妈觉着不靠谱,转头就报了英语班;
想改变儿子内向的性格,不顾儿子的感受,强行把他推到台上表演;
小升初面试,妈妈不仅全程陪考,连台词也会替儿子准备好了。
正是妈妈的这种大包大揽,隔绝了孩子与外面的世界。心理学上认为:过多保护可能导致“敏感人格”,这会让孩子容易对负面刺激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同时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替孩子把事情都想完了,都做完了,那孩子只会处处依赖我们的帮助。”
第二种:爱攀比的妈妈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妈妈,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比学习、比成绩、比工作、比谁家孩子早结婚。
常常把“你看人XX家孩子”之类的句子挂在嘴边。自以为可以激励孩子,殊不知这样的言论,只会让孩子更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从而忽视真正的自己。
除此以外,爱攀比的妈妈还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负面的影响。毕竟妈妈们对标的都是比自家孩子更强的“鸡娃”,这种对比会让孩子有种怎样努力都无法超越的“宿命感”,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习得性无助”,从而开始自我贬低,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如果你常常会忍不住将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对比,不妨从今天开始强迫自己每天找娃的3个优点。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家的熊娃,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优秀。
第三种:严厉苛责的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内心最期盼的梦想,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妈妈为了完成这个梦想,对孩子非常严格。孩子无论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法达到她们的要求。
曾经有位小粉丝后台来信,她说自己感到特别无力,不管考多少等待她的永远都是妈妈无情的斥责。
成绩没考好,毫无疑问会一顿臭骂;她努力一年,逆袭到全班前3,妈妈还是板着脸说“我花了那么多补习费,就考这么点分数?对得起我吗?”
孩子表示很痛苦,她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以后也没想着拯救世界,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认清现实,放她一马呢?如果再这样下去,她真的就要抑郁了!
相信这样的妈妈并非少数,我们总希望孩子优秀点,再优秀点。于是,给她们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又怕她们努力的过程中“飘了”,便格外吝啬夸奖孩子。
但你知道吗?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了人的三个基本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归属感),个体才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才会激发正向发展的潜能。
家长一味地严苛斥责,只会让孩子形成低自尊和负面的内在价值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和重视。长大后也很容易变得焦虑、不安。
第四种:忙碌型妈妈生活中有些妈妈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非常忙碌,导致她们很少有机会给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时间上的陪伴。
长期的母爱缺位,不仅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感到缺失,形成不安全的依恋,还会给孩子带来情绪问题和心理健康的困扰。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调节理论”,它认为父母的情感支持,是孩子情绪调节的关键。尤其妈妈的情感支持,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
研究人员通过大数据统计发现,小时候因为妈妈忙,而忽略孩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交、认知和情绪方面遇到问题,长大后患抑郁和焦虑症的概率也会比正常的人高。
第五种:经常抱怨的妈妈生活中还有一小部分妈妈,她们仿佛天天都在和这个社会对着干。她们口中充满了抱怨,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失误,都会让她感到沮丧和失落,进而开始抱怨各种不公,最后影响到生活。
要知道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模仿”是她们探索这个世界最常用的法宝。
若一位妈妈经常抱怨,那孩子耳濡目染下,自然也会模仿妈妈的行为和言语模式。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被这种负面的抱怨所淹没,慢慢地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从而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进而让孩子对生活产生消极对待的错觉,并且影响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第六种:控制欲强的妈妈控制型妈妈们主打一个“事事都要抓,各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要求完美无缺,甚至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小到孩子放学后玩到几点,大到以后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甚至未来找什么样的另一半。控制欲强的妈妈一定经常让孩子选她中意的路。
多项研究显示:控制型父母会导致孩子在学业情绪和动机上出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孩子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还会影响亲子间的正常交流。
还记得那个北大毕业12年不回家直接将父母拉黑的王猛(化名)吗?
从小到大,王猛穿什么衣服,穿哪双鞋子,都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否则就会挨骂。
就连他交什么朋友,父母也要审查一番,要么是一个院内的孩子,要么是一个学校的同学,父母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一律不许王猛交往。
直到考上北大,他才真正脱离了父母近乎“变态”地掌控。长期被操控的压抑,在这一刻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就像被压久了的即将崩坏的弹簧。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孩子也不例外。”
不夸张的说,控制欲强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有人说:孩子若是一棵树苗,妈妈就是提供养分的“主干”。想要孩子以后变得优秀,妈妈就要做到:不否定、不抱怨、不苛责。
每一颗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都需要妈妈不断倾入心血,用心浇灌。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对标自查,看看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还需注意,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