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迫退居二线后在做啥?真是生娃和享天伦之乐?其实并非如此

小岛知风 2024-08-12 11:26:13

退居二线两年多以后,62岁的唐高祖李渊生育了最小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因此后世很多都认为李渊在退位后还在生孩子,这退位后的生活绝对很滋润。

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李渊毕竟是被迫退位,在退位之后李渊一度与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非常不好,尽管他生活的很滋润,但那个时候他内心的苦楚恐怕没有人能体会。

其实李渊退位后的心态分为两个阶段,下面就从史料中分析一下李渊退位之后的两个阶段的心态。

李渊在一天之间经历了儿子们手足相残子孙被屠戮

在唐高祖执政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这一天,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李渊的长子即太子李建成和四子齐王李元吉,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还残忍的将哥哥和弟弟所生育的子嗣共十一人全部杀光。

可以说李渊一天之间经历了儿子们之间手足相残,并且十一个孙子还都被杀,设身处地想一下,李渊这一天会有多么痛苦。

当然,更痛苦的是李世民的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前来逼宫,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尉迟敬德手持二人的人头,带着李世民的亲卫玄甲兵直接来到李渊面前。

只见尉迟敬德一手拎着两颗人头,一手拿着锋利无比的大刀,尉迟敬德见到李渊后,先把人头往李渊面前一扔,然后向李渊下跪行礼,并对李渊称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图谋不轨,已被李世民诛杀,他是李世民奉李世民之命前来护卫李渊。

就看史料中描述的尉迟敬德这架势,他哪是来护驾的,分明就是前来逼宫。李渊当时也十分明白,尉迟敬德名为护驾实为逼宫,如果自己不立刻表明宽恕李世民并主动让出皇位,那么尉迟敬德手中那柄大刀就得砍到自己身上。

尉迟敬德的出现让李渊不知所措,他只能求助于挚友当时的宰相裴寂,当时在李渊身边共有三名心腹重臣,分别是裴寂、陈叔达、萧瑀,这三人中与李渊关系最亲密的就是裴寂,两人名为君臣,实为多年挚友,可是当李渊无助的向裴寂求助时,裴寂却一言不发。

这就是因为裴寂知道以当时的局势,李渊除了主动让出皇位别无选择,而他作为李渊多年的挚友,他不能主动劝李渊退位,所以他只能选择默不作声。

裴寂不说话,陈叔达和萧瑀赶紧在李渊面前给李世民吹了一波彩虹屁,认为李世民功高盖世,况且李渊年事已高,如今李世民平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叛乱,那李渊就应该让位给李世民,在后世坐享退位让贤的美名。

在陈叔达和萧瑀说完之后,裴寂最后才无奈的也跟着劝说李渊应该退位让贤。就这样李渊身边的三名心腹重臣都同意李渊退位让贤,其实这也是他们识时务的地方,他们知道李渊如果坚持不同意退位,那么尉迟敬德下一步就是刀砍李渊,尉迟敬德杀了李渊之后,他们三人也肯定要被灭口,所以就算为了自己性命着想,他们也只能劝李渊退位。

实际上李渊当然不想真的退位,他如果真想退位,他不会再去征询裴寂等三人的意见。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干得好好的情况下会主动退位,不信纵观历史上主动退位的皇帝大多是遭遇难以面对的困难局势才不得不退位,因此李渊当然不想退位了。

可是当时的局势也让李渊没有办法,尉迟敬德带着玄甲兵来势汹汹,他如果不立即做出退位的决定,尉迟敬德很可能就会带兵将他弑杀,所以最后李渊只能对外宣布将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择日退位。

有意思的是李渊事后还得对外演戏称本来就想让李世民当太子,这话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他真想让李世民当太子,早就把李建成换下去了,何至于酿成玄武门之变。

当然,光有册封圣旨还不够,李渊得陪着李世民把戏演完,李世民处理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后,他就立刻跑来见李渊,并向李渊痛哭流涕,称自己是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所迫,不得已才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渊也得配合李世民演戏,爷俩抱头痛哭,然后李渊对外表现出确实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错,表示李世民做得对,史料中记载的这一幕似乎就是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之间和好如初了。

但是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在李渊宣布李世民成为太子后,很快李世民就安排心腹武将接管了各地军事重镇,让心腹大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接管朝廷要职,让心腹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人接管了宫廷宿卫,可以说李世民刚刚当上太子,朝廷从内到外就都处于他的掌控之下,李渊直接被架空了。

这样一来李渊退不退位都没啥意思了,所以最后李渊只能履行诺言果断退位。在玄武门之变过去仅两个多月,李渊就下旨宣布退位,让李世民顺利登基为唐太宗,并在次年改元贞观,开启了贞观之治。

而在李渊退位之初,其实他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他没有搬出皇帝居住办公的太极宫,李世民虽然登基却一直在东宫居住办公,所以他依旧生活的很滋润,每天没事在太极宫里给李世民造弟弟,但是很快李渊的滋润生活就被李世民打乱了。

李渊退位后感受到来自儿子李世民的压力

李渊在退位不久就感受到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了,李世民在登基后着手做的事就是淡化李渊和李建成的影响和成就,经过李世民的努力,后人就在史书中看到了是李世民第一个建议李渊在太原起兵,又是李世民率领军队统一天下,在史料中似乎李世民才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这就是李世民登基后弱化父亲李渊和哥哥李建成的效果。

而李世民登基后更加需要淡化李渊的政治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否定李渊执政时期制定的政策。所以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多次在公开场合下指出李渊时代的政策弊病。当然,他不敢明目张胆指责父亲李渊的过错,只能批评武德朝政务混乱,官员贪墨成风。

有了皇帝李世民的带头批评,那朝臣们自然纷纷站出来揭露武德朝的弊病,甚至都带动起了民间舆论,一时之间似乎在武德朝黑暗无比,民不聊生。

既然氛围都到位了,那李世民作为皇帝就该有所行动了,怎么行动?难道让李世民惩罚李渊,那不可能,罚谁也不能罚亲爹啊。

因此李世民就决定找出一个武德朝的重臣来替李渊背锅,这个人就是武德朝的宰相裴寂。在历史上宰相是替皇帝背锅的最佳人选,记住,在古代国家但凡兴盛起来,那么功绩绝对都算是皇帝的,国家但凡有问题,那背锅的必定是宰相,

于是裴寂就成了李渊的替罪羊被李世民各种谴责,最后被罢官勒令回乡养老。明面上是惩罚裴寂,实际上懂得人都明白,李世民这是在打李渊的脸,一切背后都是直指李渊,李世民这等于是间接的说李渊治国无方。

裴寂被驱逐出朝廷只是第一步,紧接着李渊的心腹重臣陈叔达和萧瑀等人也收到排斥,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甚至被罢官。很快李渊的心腹重臣基本都被李世民清除干净,而随着李渊的心腹重臣被清除后,李渊的政治影响力也就越来越淡,名声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差,至此李世民登基后第一步淡化老爹李渊的政治影响力完成。

紧接着就是贞观三年(629年)时,李世民派遣大将李靖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主力部队,颉利可汗被李靖打的只身逃跑,从此东突厥对大唐很难再构成威胁,而大唐攻灭东突厥也只是时间问题。

东突厥曾经让李渊受过奇耻大辱,在李渊刚刚称帝建国时,东突厥对大唐边境威胁最大,李渊为了换取边境安宁好能腾出手统一中国,他被迫向颉利可汗称臣纳贡,这件事被李渊引为毕生的奇耻大辱。

而且在李世民登基时,颉利可汗还率二十万铁骑兵临长安,幸亏李世民很有胆略,用虚张声势之计蒙住了颉利可汗,与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的和平条约,这才使得唐朝有了喘息发展之机。

可以说东突厥在当时是唐朝最大的边患,而李世民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一雪前耻,打的东突厥一蹶不振,这个时候李世民就有了更进一步否定老爹李渊的资本。

在东突厥一路败退时,李世民琢磨着李渊常年住在皇帝的居所太极宫,让自己这个正牌皇帝住在东宫,这不合理啊,于是李世民就有了想让李渊搬离太极宫的念头。

可是李世民又不能明目张胆把老爹李渊从太极宫赶出去,如果那样就属于不孝,李世民不敢担这个罪名。

恰好这时候中书舍人李百药给了李世民机会,李百药向李世民上书,认为宫廷里宫女太多过于浪费,国家正属于百废待兴之际,应该裁撤宫女节省宫廷开销,于是李世民很爽快的就同意了李百药的提议开始裁撤宫女。

只不过李世民裁撤的都是李渊所住的太极宫的宫女,李渊看着身边亲近服侍他的人都被裁撤,退位之后本就敏感的他立刻就明白了,儿子李世民这是不想让他住在太极宫了。

因此李渊就主动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为借口,跟李世民提出搬家到弘义宫居住。弘义宫最初是李渊给李世民修建的秦王府,位于太极宫西南角,两者距离很远,是一座比较偏僻且规模小的宫殿,李渊此刻只能申请到弘义宫来,这样即远离李世民,自己也能图个清静。

于是乎李渊就搬进了弘义宫,并改名为大安宫,从此深居简出,即便李世民邀请他出门也不出来。而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这代表着他彻底失去影响力,成为了大唐的吉祥物。

最终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打开心结走向和解

从玄武门之变后,再到被李世民排挤搬出太极宫,这段时期李渊心中充满了对李世民的不满,这段时期内,李世民去给李渊请安,李渊都是爱答不理的态度,父子二人之间也很少交流沟通,这段时期算是父子二人关系的寒冰期。

直到贞观四年(630年)时,唐朝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标志着东突厥灭亡,张宝相在长安向李世民献俘,这个消息传到李渊这里时,李渊突然振奋起来,他像孩子一样拉着李世民的手笑了,这也是他自玄武门之变后,与儿子李世民最亲近,笑的最发自内心的一次。

李渊当即在大安宫内设宴大宴群臣,直到在宴会上,李渊看到昔日的劲敌颉利可汗以俘虏的身份出现时,他非常感慨,要知道当初他被迫向颉利可汗称臣纳贡,是他的皇帝生涯中最屈辱的一幕,而他的屈辱却被李世民洗刷了,他如何能不感慨。

因此李渊特意在宴会上盛赞李世民,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这意思就是说当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这个耻辱刘邦和他的儿子一直没能洗刷掉,现在他李渊的儿子能攻灭东突厥,洗刷了他的耻辱,他算是托付对了,从此再无忧愁。

这些话是李渊发自内心的话,也代表着他终于认可了李世民,这个宴会也是父子二人的破冰期,在这次宴会上李渊是发自真心地高兴,他酒酣耳熟之后,还亲在在宴会上弹琵琶,李世民为他伴舞。

在这次宴会之后,李世民对李渊更加孝顺,他每天清晨必定要去给李渊请安,如果不能去就让妻子长孙皇后代替自己给李渊送去丰盛早餐,还经常叮嘱长孙皇后带太子李承乾去给李渊请安。

可以说这次宴会之后李世民化身成大孝子,对李渊百依百顺,并且对李渊给他生的那些小弟弟也十分关爱,父子二人的关系逐渐变得正常起来。

在贞观八年(634年)三月时,李渊在大安宫又举行了一次宴会,这次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岭南百越酋长冯智戴都被邀请过来,在宴会上李渊让颉利可汗跳起草原舞蹈,让冯智戴写诗。

眼看着曾经从未臣服的游牧民族首领和百越首领如此臣服,李渊开怀大笑,并说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则趁机当众吹捧老爹李渊,他向李渊下跪表示称大唐能有今日,全是李渊的功劳,是李渊对他谆谆教诲,才使得大唐有如今气象,大唐统一天下和让胡越臣服都是李渊的功绩。

要知道这是李世民自玄武门之变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认可老爹李渊的功绩和能力,他还把贞观之治的功劳推到了李渊身上,这让李渊如何能不高兴,李渊这时候也知道其实儿子李世民对自己也挺认可的,直到这时候父子二人的关系才终于和好如初。

而这一夜李渊也彻底解开心结,他知道儿子李世民比他优秀多了,治理国家要比他强。

在这次宴会之后,李世民觉得应该给老爹李渊换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于是李世民花巨资要为李渊重修一座宫殿永安宫,也就是后来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大明宫。

不过李渊没有等到宫殿建成就去世了,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去世,终年70岁。大明宫也随着李渊去世而停止修建,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恢复重建。

李渊去世让李世民十分悲痛,不过他们父子二人应该都十分欣慰,毕竟在最后他们都打开了心结,成就了父慈子孝的欢乐结局。

八年后,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企图效仿玄武门之变,逼迫李世民退位,阴谋败露,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之位。这时候李世民终于体会到了当初老爹李渊有多么痛苦,李世民在废掉李承乾后哭着对朝臣说:“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李世民对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忏悔,他觉得愧对父亲李渊和大哥李建成,而他也在这时候终于体会到了老爹李渊当初的痛苦。

写在最后

因此李渊刚退位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虽然他生活的很好,但经历的是内心的痛苦煎熬。

直到后来李渊才终于解开心结认可了儿子李世民,而李渊最后能活到70岁善终,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高寿了,这也说明了他晚年走出痛苦,与儿子李世民和解,生活的非常好。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8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