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冷冻胚胎技术为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与之相关的法律纠纷也悄然浮现。近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关于冷冻胚胎返还引发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荣某(女)、关某系夫妻关系,因生育需求,于2019年3月前往某妇幼保健院进行辅助生育治疗。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进行取卵手术后,荣某在某妇幼保健院先后取卵23枚,共形成3个第3天卵裂期胚胎,6个囊胚。

2020年3月移植2个囊胚,但未成功怀孕。2020年6月移植2个囊胚,亦未能成功怀孕。现某妇幼保健院处保存有3个卵裂期胚胎、2个囊胚。后因荣某、关某要求取回3个卵裂期胚胎、2个囊胚,与某妇幼保健院协商无果后向解放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中,原告荣某、关某虽然未与被告妇幼保健院签订书面的医疗服务合同,但原告夫妻确因生育需求在被告处接受取卵、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辅助生殖助孕手术,将冷冻胚胎保存在该医院,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双方成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同时,二原告作为提供胚胎必要要素的一方天然拥有对冷冻胚胎的权利,被告不能以原告贸然寻回可能直接导致胚胎死亡为由拒绝二原告的请求,故判决解除原告荣某、关某与被告某妇幼保健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被告某妇幼保健院向原告荣某、关某返还其保存的属于原告荣某、关某的3枚胚胎、2枚囊胚。
法官说法
二原告是否有权解除与被告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
首先,需要明确冷冻胚胎的法律性质及权利主体。本案中,二原告作为提供胚胎必要要素的一方天然拥有对冷冻胚胎的权利,而且由于胚胎具备孕育成生命的可能,二原告对胚胎并不仅仅是完全财产意义上的所有权,而是一种包含亲权在内的具有人身要素的权利,这使得胚胎的权利具有专属性。据此,二原告对案涉胚胎、囊胚具有合法的权益。其次,关于案涉医疗服务合同能否解除的问题。原告荣某在被告处移植过两次,但均未成功,且二原告目前有对案涉胚胎进行三代筛查的需求,而被告目前尚不具备该医疗技术,二原告对于被告的医疗技术已不再有信任基础,双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二原告作为案涉胚胎、囊胚的当然权利人,有权据此要求解除与被告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
被告应否返还二原告在其处保存的3枚胚胎、2枚囊胚?
被告辩称,被告是具有资质管理胚胎的公立医院,具备胚胎管理条件,原告贸然寻回,可能直接导致胚胎死亡。法院认为,胚胎移植之前作为特殊物,它的处置权应当受其权利人支配,并非医疗机构作为民事主体所干涉的范畴。关于被告提出的案涉胚胎、囊胚返还后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法院认为,虽然胚胎不能买卖、赠予和禁止实施代孕,但本案原告是基于私法所享有的正当权利要求被告返还,相关法律并未禁止,被告提出的该问题系对胚胎、囊胚后续合理利用问题,该风险不能成为被告不予返还的理由。但需要说明的是,二原告在保管、处置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且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第五百六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款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第一千零九条 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来 源:焦作市解放区法院
供 稿:靳林林、李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