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12月22日将迎来冬至节气,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冬至的重视,在我国民间有冬至祭天、吃饺子的习俗。
此外,在我国民间还有冬至“数九”计算寒天的习俗。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冬至后虽然白昼日趋增长,但是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于逆差状态,气温还将继续变冷,人们期盼着寒冷的冬天赶快过去,于是人们在冬至日这天数九计算寒天。
在我国北方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冬至日开始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第三个九天为“三九”,以此类推,当九九八十一天数完,就意味着寒气已尽,春深日暖了。
在现代社会,人们直接翻看日历数九,而在古代人们“数九”有两个常用的方法。一是画“九九消寒图”,文人墨客一般会在冬至日当天画一枝无色素梅,一枝九朵花,一花九片瓣,共八十一片花瓣,冬至开始每天用红色染一片花瓣,等到把九九八十一片花瓣全染完,就意味着暖春来了;而对于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画三横三纵9个格子,每个格子再画三横三纵9个铜钱,每日涂一钱以计日,全部涂完就意味着可以春耕了,这充分反映了百姓对春日生产农耕的期盼和美好生活愿望的向往。
除了有图画消寒图外,还有文字消寒图,文字消寒图流行于明清时期。文字消寒图是一句9字诗句,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句为“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風)”,我们会发现这9个字都有9画,一共八十一画,如果从冬至开始每天写一笔,那么81天刚好把9个字写完,写完后也就意味着春深日暖了。
今年12月22日冬至,冬至日当天也称为“交九”,由于每年冬至日的阳历时间几乎是固定的,因此数九的时间也几乎被固定了下来。
最新的数九时间表如下:
2024年三九和四九的时间为:1月9日~1月26日,这个时间段地面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
从节气来看,三九天和四九天大致在小寒和大寒节气,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小寒节气最冷,而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大寒节气最冷。
三九和四九的时间几乎是固定的,如果春节时间早,那么意味着春节会相对冷,反之会相对暖和;2024年春节的时间在2月10日,此时早已经过了最寒冷的三九和四九时间段,因此2024年春节应该比较暖和。
那么今年冬天冷不冷?在我国民间有“公九冰上走,母九穿薄衣”的说法,啥意思?
在我国的传统《阴阳学》中,把单数视为阳,把双数视为阴,而阳对应“公”,阴对应“母”,我们老祖宗规定如果冬至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九”;如果冬至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九”。
2023年12月22日冬至,对应农历十一月初十,很明显接下来的数九天是“母九”。
农谚说“公九冰上走,母九穿薄衣”,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数九寒天是“公九”,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冬天会很冷;如果当年数九寒天是“母九”,那么预示着冬天会相对暖和,可以不用穿太厚的棉衣。
今年是“母九”,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冬天可能相对不会太冷。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的差异非常大,再加上如今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因此老话我们参考一下就行,至于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结,古代物质匮乏,人们对炎热气候和寒冷气候的抵御能力弱,如果说三伏天是盼望度过难熬的炎夏,那么“数九”则是盼望着度过难熬的寒冬。今年数九天是“母九”,冬天可能不会太冷,麦苗可能会出现旺长的现象,同时我们要注意提防冬旱和春旱。
你认为农谚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