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作战:解放军三天伤亡一万三千人,越军伤亡多少人?

文史的颜如玉 2024-09-10 05:48:42

1979年对越反击战揭开序幕,越南方面忘恩负义,用中方在抗法战争中支援的装备反过来实施侵略行动,且大肆宣传反华思想,在国际社会秉持降低中方政治影响的态度。

当时中方内部正值关键发展期,不想大动干戈,多次和越方进行商讨,但越方得寸进尺,枪击边境地区民众,导致双方矛盾直接来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而中方的态度很明确。

就是不能出现流血事件,一旦边境冲突扩散,中方必将反击,越方无视这番警告之后,中方立刻做出回击,宣布将各部队调集前往前线,且宣布了最后的通牒,要求越方停止挑衅。

由于苏联的立场改变,越方有恃无恐,认为中方不敢真的进攻,只是发出警告,所以仍旧在边境挑动流血事件,引发国内极大震动,结果仅仅间隔半个月,中方战绩就已经来到边境。

中央对这场战事的定位是局部战争,要打速战和歼灭战,将敌人打的害怕,以后他们才不敢再出现什么意外状况,当时中方做出这样的决定显得魄力十足,毕竟还要担忧苏联的动作。

因为中方此前已经在国际社会多次发声调解,但被越方无视,所以这次战役解放军占据国际舆论支持的优势,但中央指挥做出判断,战事的行动时间就限制了苏军调动的范围内。

如果让苏联都加入此次争斗,情况就会变得极其危险,国内发展也会陷入停滞,在这番军事博弈的背景下,对越反击战就此展开,当时中央指派司令员,多以广州当地熟悉情况为主。

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了解当地地理环境,贴合当地气候,然后达成速战取胜的成果,许世友将军得到命令,也是立刻开拔,首先将侦察兵铺设开来探明敌情。

因为侦察工作需要深入战线,许世友将军派出不少部队进行工作,越方对此进行围追堵截,三天内解放军就伤亡1万3千人,但越军秉持“一线主力坚守作战”的思维却创造了机会。

在解放军四个军团突破正面战线来到侧翼后,对方的薄弱点就此暴露,许世友将军抓住时间,集合部队围歼越方346师部,当时的越军对侧翼称得上是毫无防范,师部军团死伤大半。

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和许世友将军的提前布局分不开关系,据悉,当时的越军246团作为主力兵团,具备各种重型武器,且因为中方在此前的援助,也具备相应的机枪炮弹装备。

在沿线两侧高山部署了五层火力网,如果从正面强行突入,损失根本无法估计,但解放军却绕开正面,从孟麻路线推进,在两天内就突破了对方的火力网,246师部被全灭。

就越军数据来看,伤亡的正规军数量超过5万人,其余的民兵合起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不过从越南的征兵政策来说,民兵同样被对方划为了正规军,旗号也没什么差距。

整场反击战中,开始的三天是解放军伤亡最大的时间段,这是因为当时对越方地理状况熟悉的人员不多,需要部队现场侦察,然后才能建立隐蔽和打击工事。

而越方又采取一线战法,就相当于把主力部队一股脑的派到了前线战场,没有留下什么侧翼应对,自然火力打击十分迅猛,而中方则以三线推进,先控制敌军能源设施,又打乱其部署。

在开战一周后,越方的交通枢纽已经宣告瘫痪,炮兵团也失去了联系渠道,越方的王牌军虽然火力迅猛,可因为联系受阻、补给切断,变成了一盘散沙。

解放军后续行动展开后,越方主力兵团近乎毫无抵抗之力就被围堵歼灭,但越方主力的残余部队后续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布置地雷、采取游击战术,导致解放军损伤不少。

在中方记载中,损失最大的高平战役中,解放军损失装甲车155辆,对军部来说,这也算是不小的数字了,只是越方的防御体系只能说是垂死挣扎,中方大部队三线集结。

直接进行了炮火覆盖,100多门火炮直接炸开了阵线,越方至此一溃千里,侵略战也变成了保卫战,随后,中方宣布撤军,整场战事持续28天,称得上是火速结束。

总体的伤亡情况为越方正规军伤亡5万余人,中方正规军伤亡3万余人,而经历这次战役,越方的经济状况倒退不只二十年,也展现了不惧胁迫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www.81.cn/2014wlbgjyl/2014-08/12/content_6090540.htm(中国军网)

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9 阅读:6154

文史的颜如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