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绩再添一笔!亲叔叔约翰·特朗普,是中国造原子弹的功臣

云舟史策说 2024-11-10 05:25:03

“懂王”特朗普,永远自带流量。无论是竞选总统的事,还是家族的八卦传闻,好像都能在互联网中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掀起层层风浪。

这不,刚刚结束的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再次当选,关于他家族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又被网友们翻了个底朝天。

特朗普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当属特朗普的叔叔,如果不说谁能知道这位低调的科学家,竟然会与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存在诸多关联。

这瓜,够大,够离奇,够颠覆认知。科学无国界,这句话大家从小听到大,但真正发生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这段跨越太平洋的科学合作,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人类科技进步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初,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整个社会都好似飘落在大海上的一艘小船,随时都将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危险。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探索救国之路。有人毅然投笔从戎,血溅疆场;有人决然著书立说,唤醒黎庶。他们以不同方式,诠释着心中的壮志与担当,展现着非凡的勇气和使命感。

而赵忠尧,他的想法却有些特殊,因为他将希望都寄托在了科学之上。

这或许源于他儿时的爱好。他自小便对科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出类拔萃,是人们眼中典型的好孩子。

到了1916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我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先生的学生。

在老师的悉心引领下,他在物理学领域初显非凡天赋。其潜力如熠熠星辰,正待璀璨绽放。4年大学时光匆匆过去,毕业后的他也选择了留校,这也意味着通往科学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当时的赵忠尧就深切明了,彼时之中国于科学研究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较,存有甚为巨大的落差。为追求前沿的科学知识与精湛技术,他决然踏上赴美留学深造的征程。

密立根教授

1927 年,赵忠尧踏入了加州理工学院,拜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的门下,开启求知之旅。

最初,教授只安排他从事光学干涉仪的研究工作,但这份研究对于他而言,实在过于简单,他更志在挑战前沿领域,怀着满腔热情追寻更具开创性的探索。

最后,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获得密立根教授的同意,开始进行γ射线的研究。

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γ射线的研究可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即使是许多美国本土的优秀学生,在这一领域都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赵忠尧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首次观察到了正反物质的湮灭现象,这一发现震撼到了整个物理学界。甚至有人断言,这一成果足以助他斩获诺贝尔奖。

赵忠尧年轻时候

不过,即使面对的是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以及诸多实验室抛来的橄榄枝,赵忠尧也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初心,始终心系祖国。他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急需科技的力量来实现民族复兴。

1931年,赵忠尧放弃了在美国继续发展的机会,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回到了中国。

刚一回国,他立即赴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紧接着迅速着手筹建中国首个核物理实验室,以满腔热忱为国家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可想而知,在当时那个年代,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时的中国,不仅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连合格的科研人员都十分匮乏。

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艰难,他也依然克服了所有困难与挫折,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地搭建起了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平台。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的侵略,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将实验室里珍贵的50毫克镭藏在酸菜坛中,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中国的科研事业保存了宝贵的火种。

直到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小岛进行原子弹试爆,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前往观摩。

当时的赵忠尧作为中国代表,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核物理研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他明白,要想发展中国的核物理事业,就必须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特别是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

然而,于彼时的国际大环境之中,想要获取此类设备,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再加上美国对核技术实行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根本不可能会将这些设备售卖给任何国家。

而为了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赵忠尧选择再次踏上赴美求学的道路。这一次,他的目标明晰至极:钻研最前沿的加速器技术,且绞尽脑汁要把相关设备引回中国。

可以想象到,这段旅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赵忠尧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未放弃。

然而,正是因为这次赴美之旅,谁也想不到他竟然会与约翰·特朗普邂逅,由此开启了一段突破国界限制的科学合作征程。

约翰·特朗普,即“懂王”的叔叔,与家族中痴迷商业的其余成员不太一样,他从小便对科学充满着热情与喜爱。

而在家族雄厚财力的支持下,他先后就读于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时光飞逝,谁也想不到多年后竟然会在特朗普的美国总统任期内,听到约翰·特朗普的名字,他的那个精通核武器的叔叔。

二战落幕,约翰·特朗普重返麻省理工学院,出任高压研究实验室主任一职,且此职长达三十余载。他一直倾力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物理领域建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科学家。

缘分妙不可言。正是在这个时候,缘分将这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异国科学家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学习必要的技术,赵忠尧先是前往华盛顿的一家研究所学习了半年,此后又多次辗转美国多所院校访问、学习。

在波折的学习途中,他在麻省理工的一个实验室,见到了约翰,并与之成为了朋友。

尽管二人分属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亦大相径庭,然而对科学的共同热忱,促使他们携手并肩。

赵忠尧的渊博学识与爱国情怀,令约翰·特朗普钦敬有加。而约翰开放的态度和高深的学术造诣,也深深吸引住了赵忠尧。

很快,原本还很陌生的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开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

约翰·特朗普

在两人相知相熟的过程中,约翰逐渐被赵忠尧的真诚与执着所打动,于是,他决定,要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科学家。

我国的7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

他不仅允许赵忠尧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研究,提供技术指导,更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赵忠尧寻找购买加速器零件的渠道。

然而,即便有约翰施以援手,赵忠尧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斥着荆棘与艰难,他也不曾退缩过。

为筹足购买零件的款项,他倾其所有变卖家产,且节衣缩食,把每一文钱皆投入到零件购置之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忠尧几乎跑遍了全美国的加速器零件工厂。为了躲避掉美国政府的关注,他只能偷偷的零星购置各类小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

虽然过程充满着艰辛与心酸,却也彰显了他的坚韧与智慧。

可以说,倘若缺失约翰的助力,赵忠尧或许很难达成这项近乎无法实现的任务。

1949 年,新中国宣告成立,当这一消息传到还在美国的赵忠尧耳中时,他是心潮澎湃,激动难抑。

右一为约翰·特朗普,摄于1918年。来源:维基百科

那一刻,他无比的期待着自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技术贡献给新生的共和国。

然而,当他即将踏上回国之途时,怎料竟遭遇了始料未及的重重阻挠。美国政府将赵忠尧等中国科学家扣押并审查,妄图以此阻拦他们回归中国。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竟然也向赵忠尧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去台湾发展。

面对来自美国和台湾的双重压力,赵忠尧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但自始至终,他那颗期盼着回归祖国的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从来没有动摇分毫。

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核物理知识与技术,于新中国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直到1950年11月,赵忠尧才终于顺利的带着30箱精心收集的加速器零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这30箱零件,不仅承载着一位科学家多年的心血和付出,更象征着一位爱国者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回国后的他,就立即投身到了核物理的研究领域,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以炽热之心追寻科学的奥秘。

他凭借带回的零件,主导建成了中国首台 70 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此成就意义非凡,彰显了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这台加速器意义非凡,不仅奠定了中国核物理研究起步的重要基础,还为后续中国核武器研制给予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在赵忠尧的带领下,中国核物理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核物理人才,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忠尧和约翰·特朗普的友谊,超越了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展现了科学家之间纯粹的友谊和对科学的共同追求。

他们的故事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的真谛: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可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段跨越国界的科学合作,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科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这意味着国际合作也越来越来重要。各种全球性的挑战,像气候变化、疫情防控、能源危机等,这些都需要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起并肩协作,携手共克时艰。

科学无国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共同坚守的价值观。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时,合作比对抗更重要,开放比封闭更有效。

信息来源:关于核武器 特朗普的核物理学家叔叔都教了他什么? 来源:界面新闻 2017年08月12日 09:55

信息来源:【弘扬科学家精神】无冕奉献之王——赵忠尧2023-10-17 1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赵忠尧、约翰·特朗普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