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古镇的牛肉面比较重口味,但好吃实惠,还有免费的小菜和汤

阿陆 2024-10-02 22:36:03

大通古名澜溪,西汉在此设立“梅根冶”,唐代设大通水驿,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它有一边连着长江,一边连着青通河的千亩湖面--祠堂湖,有和悦老街三街十三巷、国家级淡水豚保护区坐落于此的和悦洲,更有“九华山头天门”之称的大士阁与高耸的天主教堂钟楼隔湖相望……也正是这些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才使它成为我这次16000多公里摩旅途中打卡的,比较正式的第一站。

可惜当时正值雨季,所以我仅是粗浅地在古镇里来回兜了几圈,对于一些热闹景点,也纯粹“走马观花”尔,并没能仔细游览和品味。有趣的倒是镇子某个角落里的一碗牛肉面,却让我记忆犹新,那浓郁的酱汁,偏重的风味,以及超多的牛肉块,至今想起来,嘴角还很快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除了美味,牛肉面的价格也是相当实惠,相较于食材的丰富和分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而免费不限量的紫菜蛋花汤和几样小菜则更是锦上添花,像我就每样小菜都夹了点尝尝,但是像他们自己腌制的白萝卜丁等当地菜,杭州人应该普遍会吃不惯(肯定没放糖,纯咸微微带点酸),也不是说难吃,应该就是每个地方的口味不同吧。墙上红纸的温馨提示很直白,老板还特意印了个表情上去,看着既可爱又亲切,想必到这里吃面的人都会自觉遵守吧。

当着老板的面就对着墙上的价格表拍了两张照,笑着说“这么便宜,量大又好吃,帮他宣传宣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大通古镇虽然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景点,但里面大多还是原住民,所以吃穿住行并没有太商业化。以我短暂的所见所闻,大街小巷里的面馆数量可真不少,价格也大多相仿,但吸引我落座并点餐的,好像就只有这家马路边的“老黄面馆”。

        实话实说,“老黄面馆”的门面实在算不得整洁,甚至还显得有些杂乱,简易的塑料布和铁皮墙就搭成了经济实用的“厨房”,因为临街,所以每逢炒菜或者做面条的时候,就会暴发出阵阵实打实的“烟火气”,偶尔蒜香,偶尔肉香,偶尔葱香……加上时不时“滋拉滋拉”的油炸声,确实挺吸引人的,特别是刚好肚子有点饿的人,一闻一停,就再难继续挪步喽。(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人帐号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关于这家“老黄面馆”的具体位置,我当时并没有认真记录,只通过照片的定位信息,大致确定是在221省道一侧,跟慈林精舍(即大士阁老庙)相隔不远,想去吃面的朋友可以参照对比这张截图(未知位置附近),应该不难找吧。

摩旅16575公里《吃货篇》,一。

0 阅读:33

阿陆

简介:摄影,旅游,体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