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时间3月25日18时,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选举结果揭晓,极右翼选择党(AfD)候选人奥滕在三轮投票中颗粒无收。这场挫败让此前高歌猛进的AfD遭遇重击,也揭开欧洲传统政治力量对极右翼势力全面围剿的序幕。
尽管AfD以20.5%得票率拿下152个议席,成为联邦议院第二大党,却在议会高层职位争夺中全军覆没。基民盟(CDU)与社民党(SPD)联手设置“政治防火墙”,通过预投票协调机制确保所有高级职位均由传统政党把持。这种策略使AfD在新议会中沦为“有席位无实权”的存在,其提出的移民紧缩、退出欧元区等激进政策将难获立法支持。
同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签署政府解散令,朔尔茨内阁正式进入看守状态。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就组阁展开拉锯,28.6%的联盟党需联合16.4%的社民党才能跨过50%执政门槛。这种“红黑联盟”虽能暂时压制极右翼,却埋下政策分歧隐患,社民党坚持对俄强硬,而联盟党内部要求重启北溪管道的呼声日益高涨。
AfD的崛起根基并未动摇。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仍维持在19%,在东部萨克森等州更以32%支持率位列第一。该党将经济疲软归咎于对俄制裁,承诺若执政将恢复俄气进口并退出欧盟气候协议,这些主张在制造业重镇巴伐利亚州引发强烈共鸣。
欧洲的焦虑正在蔓延。荷兰自由党(PVV)在地方选举中斩获24%选票,奥地利自由党(FPÖ)支持率飙升至28%,极右翼势力正形成跨国的意识形态联盟。这种趋势已冲击欧盟决策,匈牙利否决欧盟对乌540亿欧元援助,波兰拒绝参与欧盟难民配额,核心政策领域的分裂日趋明显。
朔尔茨政府的倒台印证了经济议题的杀伤力。德国2024年GDP萎缩1.2%,制造业PMI连续18个月低于荣枯线,这些数据为AfD的“反制裁”主张提供弹药。而联盟党候选人默茨若无法在半年内扭转颓势,恐将重蹈朔尔茨覆辙。
美国的影子始终笼罩欧洲政局。特朗普特使近日密会AfD高层,承诺若其执政将推动北约改革并削减驻德美军。这种外部干预加剧欧盟内部担忧,极右翼势力的膨胀可能瓦解跨大西洋联盟的根基。
柏林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下,传统政党与极右翼的攻防战才刚刚开始。当欧洲多国议会同时响起极右翼的脚步声,这场危机早已超越德国边界,成为考验欧盟存续的终极命题。